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中医的阴阳,指人体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大致上说,阴代表人体物质基础,阳代表功能。
1、从部位来说,隐蔽部位属阴,暴露部位属阳。2、从生理来说,阴代表物质基础、组织结构。阳代表功能活动。血、津液、五脏属阴。气、六腑属阳。另外,五脏本身功能也可用阴阳来说明。3、从病理上来说,症状表现慢性的、虚寒的、功能低下的等等都属阴。急性的、躁热的、功能亢进的等等都属阳。4、从脉象来说,沉、迟、虚属阴,浮、数、实属阳。5、舌色淡白属阴,舌色红绛属阳。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至。只要调理阴阳平衡,就能恢复人体正常功能。
人体的如何划分阴阳
从表里来分: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所以阳虚的人怕冷,容易感冒,因为体表的保护屏障不够强。而阴虚的人手心脚心发热,这种热是从体内发出来的,是内热。
从部位来分:
上为阳,下为阴。所以老年人腿脚特别怕冷,小孩子光脚到处跑都不怕。背为阳,腹为阴。所有的阳经都走人的背面,所有的阴经都走人的正面。你看小孩没有驼背的,因为他阳气旺。
从有形无形来分:
机能为阳,器官为阴。精神为阳,肉体为阴。
从作用来分:
人体内滋润和营养全身的物质为阴,温煦血液和促进人体功能的能量为阳。
常看中医的人,会听到医生诊断的时候提到什么阴虚火旺啊,肾阴亏虚啊,命门火衰啊。听起来很玄,其实,这些不过是中医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罢了。其中的道理,离不开阴阳二者的基本特点。只要你抓住这些特点,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人体的阴,就像地上的土和水,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人的骨髓、血液、津液,都是阴。阴虚的人,身体的体液不足,他们会感到口干舌燥,还会上虚火,这就叫阴虚火旺。
人体的阳,就像天上的阳光和空气,起推动和温热的作用。人的气息、热量、活力,都是阳。阳虚的人,身体的能量不足,血液流动缓慢,它们会感到全身冰凉,怕冷,有气无力。什么叫命门火衰?命门是肾,火是阳,其实就是严重的肾阳虚。
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
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阴平阳秘。
正常人体的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主寒,阳主热,所以就有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就是指阴虚的时候,阳气相对亢盛,所以叫阴虚内热。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由阴阳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人体的组织器官可以根据阴阳理论划分为不同的属性。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前后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就脏腑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
阴虚阳虚区别
阳主热,阴主寒,就是阳气过盛的时候会表现热证,阴气过剩的时候会表现出寒证。而阴虚和阳虚,指阴阳相对的不足。
阳虚指人体的阳气相对于正常的阴,表现出不足,阴主寒,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淡白、怕冷、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泄泻,以及少气懒言等等。
阴虚,指人体阴液不足以后,正常的阳气表现出了相对的亢盛,阳又主热,也叫阴虚生内热,临床多见两颧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等症状。
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阴阳是什么?我们先看我们要提到阴阳首先要提到《易经》,《易经》它就是讲阴阳的,表面上《易经》是一部讲算卦的占卜的书,但实际上《易经》里边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阴阳哲理。《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研究养生文化,我们要学养生文化,我们首先要懂得《易经》的阴阳理论。《易经》我们知道了,它是“易”字本身就是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所组成的。上边是“日”,就是太阳,下边是“月”就是月亮。那就是说《易经》表示宇宙阴阳运动,就是日月的运动产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以及白天黑夜的变化,就是说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所以《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运动。所以《易经》就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那就是说在那个混沌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片氤氲元气,然后逐渐划分为阴阳之气,那么阴阳合德,刚柔有体。那就是说人体的生命也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那么什么是阳?我们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那么都是阴。从我们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那就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那么这个阴阳运动是不停地在保持平衡,那么我们说什么是阴阳平衡呢?我们看一下《易经》的这个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这个太极图由阴鱼和阳鱼组成,它就是表示一个什么东西呢?表示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说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所以,这个阴阳的平衡我们看阴阳合抱,太极和阴阳合抱,它体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阴阳平衡。这太极图我们说为什么它不用一个直线,一分两半,而用s线?大家看,太极图中间用的s线,这个s线就表明我们阴阳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叫动态的平衡。那么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所以我们说,人的容颜,脸,我们的面容,如果面容假如是红润的,是明亮的,是发光的,那就说明他的五脏一定是安康的。所以说五脏安康容颜发光,所以真正的美容,真正的健康的美,必须要锻炼身体,必须是五脏安康。那么由内至外的这种美,就是真正的美容,那它是胜过任何一种化妆品。任何一种高级化妆品的化妆成的容颜都不如人体健康的这一种自然的美,所以我们就说五脏安康气血充足,阴阳平衡,那么人的气色就非常的好。
人体的阴阳如果是平衡,他一定是生命的活力一定是很强,生理本能一定好,心理承受力高,机体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好。这样的人说明他的五脏阴阳是平衡的。那么他的生命,他的阳气和阴精平衡,平衡了他的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的情况适应能力就好。并且,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所以阴阳平衡了,阴阳平衡是非常地重要。
什么才是人体阴阳?
什么是阴阳?
答: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注意: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人体中的阴阳是什么?
答:一、人体的组织结构中的阴阳: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背与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筋骨与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二、人体的生理功能中的阴阳:
以功能与物质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三、人体的病理变化中的阴阳:
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症状。具体有“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
四、诊断时用来分辨的人体中的阴阳:
如疖、痛、丹毒、脓肿等多为阳证;感染性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隐痛等症等阴证。
又如浮大洪泽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此外,人体的色泽、声音、呼吸、气息、脉象部位也可分阴阳,用来诊断病情。
针对人的身体,阴阳都代表什么?
人体部位来讲,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就脏腑来讲,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即心肺从部位上米划分属阳,肝脾肾属阴。具体到每一个脏腑又可以再分阴阳,知心有心阳、心阴;胄有胃阳,胃阴等。就物质与功能而言,功能活动为阳,物质基础为阴。但功能中又可分阴阳,物质中也可分阴阳。如气为阳,血为阴。总之,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虽然关系复杂,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故古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上的体现。人体的生理功能有多种多样,如各脏腑组织都有它各自的生理功能;气、血、津液也都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可用阴阳米概括;如上升的、外出的,必奋的届阳;下降的、内收的、抑制的属阴。同时,这两类生理功能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所以《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