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怎么读音
氍毹[qúshū]:
氍毹:在明代,氍毹逐渐演变为对舞台的习称。当时昆曲盛行,江南官员富户蓄优成风,时称“家乐”或“家班”,在家中习演昆曲。而演出多于厅堂中所铺的红地毯上进行,久之则成风俗。戏曲舞台又称“氍毹”即于此时得名。这类演出形式到清中叶后渐衰,但以“氍毹”称舞台则成定制。
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有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
氍毹怎么读
氍毹读作:[ qú shū ]
氍:qú声母:q,韵母:u,声调:二声
毹:shū声母:sh,韵母:u,声调:一声
释义:毛织的地毯,古代演戏地上多铺地毯,所以又用“氍毹”代指舞台。
引证:徐迟 《牡丹》:“﹝ 董瑶阶 ﹞到了红氍毹上,声嗓清脆,姿容秀丽,身轻如叶,举步若飞。”
汉字笔画:
扩展资料近义词:舞台、戏台
一、舞台
读音:[ wǔ tái ]
释义:表演歌舞、戏剧等的台子。
引证: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但倘说,二十世纪的舞台上没有我们的份,是不合理的。”
二、戏台
读音:[ xì tái ]
释义:舞台。
引证:巴金 《家》:“中门内正对着堂屋的那块地方,以门槛为界,布置了一个精致的戏台。”
氍毹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氍毹不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毛织的布(好工具)或地毯,旧时演戏多用来铺在地上,故此“氍毹”或“红氍毹”常借指舞台。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
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
氍毹,读音qúshū,指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多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出自:唐代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译文: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地毯。
“连绵字”是“联绵词”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
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连绵词不能就字面来进行解释,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
此外,双声词语其中一字可独立成义,另一字不能独立成义,也归入连绵词行列,因为这些词也只能是一个语素。如“寂寞”,“寂”可独立成义,“寞”不行,所以“寂寞”也算是连绵词。
韬光氍毹什么意思 氍毹的具体解释
毹怎么读 毹的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518955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氍毹怎么读(氍毹怎么读,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氍毹怎么读(氍毹怎么读,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