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成语】:
不耻下问
【拼音】:
[bùchǐxiàwèn]
【解释】:
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左传·襄公十年》。
【举例造句】:
如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
问:请教。指人好学。
【成语典故】: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
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
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
‘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
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
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
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
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
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
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
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
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
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
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
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1:1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433956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耻下问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耻下问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