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课
1.备学情。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因人而异,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特征等。如设计课堂提问时,就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且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答对,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学情是“把学生教好、教会”之前提,学生基础不好,知识重点、难点就得多花时间和心思;学生基础不错,简单知识再大讲特讲就是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只有分析好学情,才能让课堂教学活动在快乐的情境中展开,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使他们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想象和创新,在“学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会学”。
2.备校情。教学设计要因地制宜,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新课程改革中又引入了科学探究课。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实验器材是否备齐,是否配套,自己是否要自制教具等。若教学中要使用视频、课件,就要了解学校多媒体设备的配备情况,实验器材装置以及多媒体设备的工作状态如何,并进行亲自调试(课件、教具、仪器等)。
3.备教材。要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搞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要了然于胸,平时就要通读教材和参考书,有目的地收集教学资料和素材。备教材时,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甚至局限于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备课,一定要认真通读教材整体内容或相关章节,做到综观全局,明确章节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学中的轻重环节和课程的重点、难点。
4.备理论。教学设计要高屋建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要有“做小事情,想大问题”的良好习惯。每个教师,尤其是专家型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专家教师都有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名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平时加强读书学习,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最好是能博览群书,并把所学在教学中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理解。教育理论不一定写在教案上,但一定要“备在心里”,心中只有装有丰富多彩的“一缸水”,才能端出最甘醇的“一杯水”。
5.备课型。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来明确是讲授课,还是科学探究课或者实验课等。对于科学探究类课型,要处理好科学探究的各个元素,明确本节课要突出的元素,不必面面俱到。学习小组的安排要搭配得当,每个小组都搭配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做到以优带差,鼓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如果是示范课或竞赛课等,少不了要说课、试讲。一是试讲,只有试讲才能发现问题;二是在教研组说课或试讲,让其他教师来点评、完善,共同打磨。虽然新课程大力提倡科学探究,但与传统的讲授课并不矛盾。在讲授类课型中,要设计出吸引学生涌跃参与、积极思考的切入点或环节,避免满堂灌、避免“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出现。讲授课并不是说教式、注入式、置学生于被动的旧教学模式的代名词,只是要求教师充分设计好“讲什么?何时讲?怎么讲?”讲要讲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关键时刻给学生精彩的点拨,给学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6.备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要精雕细琢,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每个环节的连接,提问的方式及问题的选择,作业的布置,多媒体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来设计,新颖、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要科学严谨,提问恰当、明了,注重课程的再生资源;时间把握应准确,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探究或实验时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高潮、闪光点以及板书的设计(写、擦、留、符号等,以及与多媒体配合使用)等。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怕讲不清、说不透,内容贪多,讲得过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学设计要关注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效果才能提高。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三是教学设计要联系生活与实际,比如,物理就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7.练习、例题的设计、课堂练习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并做到少而精。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既能巩固学习成果,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尤其是在布置作业或编写学案的习题时,各习题最好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8.备听众。如果是参加示范课或竞赛课,这与常态课有所不同,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此时可以适当地“秀”一下,这样使得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更具有吸引力。在此类课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些设备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其他听课者听懂你的讲解,了解你的教学意图。有些听课者往往不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设计,直观地将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学生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还可通过设计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学生的动态,跟着学生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从而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到心神愉快。
9.备突发事件。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周详,事先做好思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尽量将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突然停电了,电教设备用不上怎么办?万一实验不成功怎么办?是否准备了另一套方案;万一时间充裕,教学任务完成了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能保证课堂能按照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
10.在集体备课中打磨教学设计。一个学科组聚在一起对一节课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将每个人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进行交流,互相指出优缺点,对同科同课内容进行“说课、作课、评课”等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教研组在备课交流会上大胆提问,办公室多方交流,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老教师请教,利用集体的力量完善个人的备课,使每节课都精益求精。
11.课后反思(再次修改教案)。再好的教学设计都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上完课后,要自我反省,发现成功,找出不足,写出课后反思,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的修改,最好就是公开课后的评课与反思。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同听一节课,在“学”和“思”中产生共鸣;同评一节课,在“问”和“辨”中达成共识。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教师也将同时得到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备课时,可以将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再次出现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通过反思向自己“取经”(突发的灵感,沉痛的教训,自己做学生时的体会和感受),向同事“取经”(听课、研讨等),向信息“取经”(资料、杂志、报纸、网络等)。教师真正地备好一节课应该截止到上完课以后的教学反思,用一句广告语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艺术舞台,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这个学术殿堂上的才华展示,那么,教师就是这处舞台剧的编剧和导演。一场精彩的演出可以引起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一堂出色的课堂教学,会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如何备好一节课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1. 首先,教者要博览与本堂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教学大纲,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参及其它资料,并能掌握,从而使教者具有一桶水,这样才能轻松地给学生一勺水。
2. 确定本堂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一课一得,因而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① 保证知识的完整性,相对的独立性
② 基本符合教学进度要求
③ 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3. 找出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确定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案。
4. 结合本节学习内容,思考好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废止注入式、消灭一言堂、满堂灌,使用启发式,尽量采用发现法教学。
5. 完整地书写好教案。这就包括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引入、讲授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下的新教师备课要求写详案。
如何备好一节课
导语:如何备好一节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何备好一节课
①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
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能力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
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不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备起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③了解学生的举止和需要,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数学?
用什么方式了解学生:
1.课堂观察 ⒉问卷调研 ⒊作业 ⒋课堂练习 ⒌谈话。
④学生不感兴趣怎么办?
学生都会了,人们教什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很重要..
⑤学生不会怎么办?
⑥学生出现了问题怎么办: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怎样搭建脚手架?
1、用好素材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给学生独立操作、思考的'平台
4、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如何备好一节课
一、备课标:
备课标指的是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指导思想。如果课程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只有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收到预期效果。
二、备教材:
备教材主要是指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只有凭借教材才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老师在写教案之前,应先静下心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勾词句、作批注。接下来,再认真钻研教学参考书,了解本课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弄清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备学生:
备学生即要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新知识将从这里产生,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所以了解自己学生所处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备过程:
备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个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个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
五、备教案:
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理清教学思路,重视结构安排,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的内容和步骤”为主。
如何备好一节课
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准备:
一、解读文本
二、挖掘意图
三、确定目标
四、设计环节
五、选择方法
具体做法:
(一)读
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于永正老师说:首先要钻研好教材。
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都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的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
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从文本中寻找教育的线索并不意味着对他盲从;我听过或上过如此拘泥于文本的、最索然无味的课,使人觉得我们还不如呆在家里。我认为一篇好的文本是那样一种,从根本上说是完好的,但又有着足够的未阐明的缺口——又一个悖论——他不能像菜谱一样被遵从。
学生们不会从一篇完美无暇的、只提出正确问题并且都给了正确答案的文本中学会学习,但是一篇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文本,却需要我们投入,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从一篇文本中提取教育线索,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交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交给这篇文本什么。”
(二)设计教学程序
1.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哪怕是一个精当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
2.提前设计好流程
构思学习过程,选择教材,设计作业和练习,以及计划时间。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
课堂上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占满。不要以为以自己努力学习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
我要开放学习空间,把我们要学的最重要的知识——教学难点作为我们的学习主体,老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于这个教学点。
在一个以主题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这个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都能听到或理解,而不仅仅是借助教师的声音说出真理。当伟大事物为自己说话时,教师和学生更可能进入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会瓦解学生或教师的自我之中,而且知道要对核心的主体负责。
(四)以一个小的教学点切入
当我们把所有的相关的知识都一起灌给学生时,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对知识的掌握也会一闪而过。
人脑根本没法一面听滔滔不绝的演讲,一面把所有的知识都记住。
在成为课堂的空间里,怎样最有效的使用我和学生共同分享的短暂时间呢?
我们可以呈现少量关于这个领域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这样我们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创造了空间,并尊重所探讨问题的内容。
只要我们要记住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与伟大事物相关联的特有模式,答案就随之而来了。
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就是少而精,而不要去覆盖整个领域。
这样进行教学,我们不但不会遗弃促使我们要教完所有内容的道德规范,反而会更深切地去尊敬他。
从微观小宇宙出发的教学中,我们要同时对主体和学生负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从哪里来,和它的含义是什么?
这就是微观教学。
(五)开放教学空间与技术手段
在向一个新的教学法进发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日子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不好,我们的内疚感因此而加深,为了抵消内疚感,我需要至少两样东西:一样是开放学习空间时我做事的理念,另一样是认识维持一个开放的空间所需的技术手段。
我一定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放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允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如下:
一、要深入了解本班学情。
1、学生使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2、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面前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
3、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
4、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的好,上得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四、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
1、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单调和枯燥,只要我们在数学中遵循数学的学科特点,从孩子们现实生活出发,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选择、采用教学方法就行。
2、采用的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使学生展示自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热情等等,这些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合理科学的确定探究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结构,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
如何备好课
一、把握目标,因材施教
那么怎么去备课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教材,但是,仅是了解还不够,还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备课其实就是要走出教材,要挖掘出新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备课前,教师应首先把握本学科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段目标,从而在备课时才能做到有的防矢。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可以设定教学目标,并且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另外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下来都有一定的收获,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确定与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活动,重点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的条件、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合理确定重点、难点及其分布,能够使其前后内容相互照应。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准备活动、学习活动,才能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二、认真反思,教无止境
很多时候课堂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不仅需要老师灵活应对,更需要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最好是作为案例记录下来并做分析。这样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的表现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并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备好下一堂课的基础。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让自己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变得“丰厚”起来。
四、“不打无准备的仗”
我国著名教师黄爱华老师说过一句话:“要想课堂精彩深沉,课前必须精心预测”。上课好比作战,有我们能把握的,也有我们预料不到的,所以备课就好比战略部署、写作战方案。准备得越充分,越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对于备课这项工作,许多老师习惯了复制参考书或者网上下载教案。但是我认为那都是别人实践的经验,如果只是用来参考还可以,直接用到课堂却是不行的。因为每个班级,每位学生是不同的,课堂教学要符合实际,也只有符合实际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也就愈加需要教师认真的去备课,备学生。
5
五、总结
最后我要说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为了呈现精彩的课堂,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必要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并且坚持不懈的备好每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