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书法作品是?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晋朝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书法赏析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作品,分别是指什么呢?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也被称之为《兰亭序》《临河序》《禊帖》。这部作品作于公元353年9月,当时王羲之正在担任会稽内史,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一同去往了会稽山阴饮酒赋诗。由于当时王羲之的心情非常舒畅,所以他一气呵成的做出了《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大家从《兰亭集序》的文章内容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王羲之的文学造诣。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骚客赞颂过《兰亭集序》,唐太宗甚至选择了让《兰亭集序》随自己一同下葬。《兰亭集序》原文现在也是中小学生必读文章之一。但可惜的是,这幅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不知所踪了。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相较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而言,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名气要小很多。《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祭奠侄儿颜季明所写的文章,文章中讲述了常山太守颜杲卿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的遭遇。当时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最终却满门被害。
颜真卿写这幅作品时的情绪是十分悲愤的,这也导致了作品中有很多错别字和涂抹。但这些错别字丝毫无法掩盖这部作品的精彩。
《祭侄文稿》此前一直在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后来台湾故宫博物馆擅自借给了日本东京博物馆,引发了许多国人的强烈不满。毕竟日本博物馆的前科实在是太多了,不仅将《寒食帖》用强光照射导致损坏,还弄丢了《西泠八家存印》孤本原件,最后只赔了12万草草了事。
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分别是什么朝代、谁的、什么作品?
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
“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唐朝的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北宋
扩展资料: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天下第一楷书、行书、草书分别是哪一件?
天下第一hang书还是xing书
行的读音是xíng,声母是x,韵母是ing,声调是第二声。
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称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赏析
《兰亭集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集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
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它为何让后人如此钟爱?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写于东晋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集会上。所谓“修禊”,就是当时每逢三月三人们都要到水边举行消灾祈福的集会活动,而那年的修禊集会正是在会稽兰亭举办的。
在集会上,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饮酒作诗,兴致很高,当酒喝到微醺之际,王羲之挥毫写下了这篇《兰亭序》。等到第二天酒醒时,王羲之惊讶地发现这篇作品尽管是一时兴起写下的草稿,书法水平却非常高,笔姿纵横,千变万化,远远超出了他平时的发挥。而文章本身也写得很好,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王羲之对《兰亭序》的书法和文章都非常得意,将其珍藏了起来。
或许因为一直由王氏后人私人珍藏的缘故,在东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几乎很少有人见到《兰亭序》的真迹,围绕着它也就产生了很多传说。
据说《兰亭序》在隋唐之际由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他是王氏后人)传给了自己的徒弟辩才和尚。热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希望将这幅珍贵的作品收为己有,但是辩才却推说自己没有见过这幅书法。
于是唐太宗派出自己的亲信萧翼假扮书法爱好者接近辩才,并让萧翼拿着宫中收藏的王羲之真迹和辩才进行探讨。辩才一时轻信了萧翼,将《兰亭序》拿出来和萧翼一起欣赏,萧翼赞不绝口。没过几天,萧翼趁机骗走了这幅名作,并进呈给了唐太宗。这就是著名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经后人考证,似乎并不那么可靠。尽管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兰亭序》并非真迹,而只是唐代的“向拓”摹本,但是其书法水平之高勿庸置疑,所以《兰亭序》得到了历代书法家的大力推崇。从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到宋代的苏轼、米芾,再到元代的赵孟頫,中国唐宋以后的书法名家大多从《兰亭序》那里汲取过营养。
总结:那么,《兰亭序》的真迹究竟在哪里?有一种传说是它作为唐太宗的陪葬而埋于昭陵了,也有说是作为唐高宗的陪葬而埋在乾陵了。昭陵在五代时已经被盗,乾陵如今还没有发掘,《兰亭序》真迹的下落,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345656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天下第一行书蚂蚁庄园(有天下第一行书蚂蚁庄园有有二人F第一行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天下第一行书蚂蚁庄园(有天下第一行书蚂蚁庄园有有二人F第一行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