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哪位大文豪呢?为何指这个人呢?
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苏轼这位大文豪,之所以指这个人,是因为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与梅圣余书》里面的原话“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大致意思,就是说欧阳修不挡他的路,要让他出人头地,这里面指的就是苏轼。其实就是当时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欧阳修看中了他的文章,但是却不认识这个人,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为了避嫌,结果只评了第二名。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德才超众,有突出的成就。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成语其实是有一个故事的,说起这个故事,和我们的大文豪苏轼是有关系的。
据说在宋仁宗时期,科举考试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在这些考生当中,就有苏轼。那个时候苏轼还并不出名,不过他依旧才华横溢。考试的时候,苏轼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欧阳修当时读完文章之后,大为震惊,因为写得太好了,可是这篇文章最终只得了第二名。因为当时他以为是自己的学生写的,并不知道苏轼这个人,当时的试卷也看不见名字,他是为了避嫌,害怕别人说他给自己的学生走后门,所以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希望能低调一点。结果最后,考中的学生去拜谢主考官,当苏轼前来拜谢欧阳修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弄错了,但是他依旧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一直称赞他。后来,欧阳修就觉得当初是自己挡了苏轼的路,应该放他出人头地。
因此,这个成语一开始是用来称赞苏轼的才能的,因为他写的文章很出众,所以欧阳修才觉得他能够出人头地,是自己挡了他的路。事实证明,苏轼确实出人头地了,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受到后世敬仰,万古垂青。
以上就是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苏轼的原因以及相关内容。
“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高人一筹?
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哪位成语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哪位大文豪
出人头地指的是哪位文人?
苏轼。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成语故事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如今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北宋嘉袥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成语寓意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在人类社会,这个道理也是应该信奉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曾经,岳飞的母亲在自己的儿子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是为了岳飞能出人头地;就是让儿子意识到为前途而拼搏努力。
其实,人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人们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而人们,都是有梦想的人。人们的梦想,会幻化成动力,激励着人们去努力,干出一番成功的事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出人头地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331954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