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1 00:22:18 阅读: 评论:0

过年旅游-间谍电影

七年级上册历史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游戏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

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

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

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

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

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

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

间:618年;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

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

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

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

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

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

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

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全梳理

一、元谋人

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

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

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

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

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

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

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

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

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

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

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

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

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

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

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

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

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

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

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

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

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

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

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

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

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

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

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

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

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

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

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官渡之战,P103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

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

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

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

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0:2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133855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上册历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上册历史.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