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是什么?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如下: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
首先,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
其次,华生虽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
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作用。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的一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其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取向,他指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择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
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他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华生理论思想
一、行为主义理论
1、心理学性质和对象
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体系。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
二、本能理论
华生关于本能的认识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全盘接受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后来产生动摇和怀疑,到最后完全否定本能的存在。在他看来,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方式的构造。因为有这样的构造,人一出生就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
三、情绪理论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华生把本能和情绪都看作是遗传的,反应差不多总是以同样的顺序,但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四、思维理论
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五、人格理论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指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ast)和现有的、潜在的倾向(liability)。他认为,研究人格的方法就是设法将动作流切断使之成为横切面。他还认为,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环境的影响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途径就是改变人所处的环境。
六、感觉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著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他还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像,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你好,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
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在华生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手臂、腿和躯干的活动,或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他将思维、情绪、人格等心理活动都等同于一系列动作。由于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决定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因此行为不可能决定于遗传。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不可否认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确实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使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
扩展资料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 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观察。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
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华生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
华生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他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一、贡献:
1、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2、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二、局限: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这个致命的错误使他的一些后期追随者们离经叛道;也使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向心理学提出要求和挑战的时候,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华生的早年生活:
约翰华生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附近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亲皮肯斯巴特勒是一位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母亲艾玛是一位虔诚的美南浸信会信徒,从小按照严格的教规培养华生,导致他以后对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
他幼时学会了木匠活儿,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爱好。13岁时他的父亲抛弃家庭,于是母亲卖掉农场,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来自偏僻乡村的华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使他情绪低落,学业表现极差,而且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第二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954952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实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实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