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实验)

更新时间:2023-02-28 23:52:29 阅读: 评论:0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是什么?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如下: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

首先,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

其次,华生虽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

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作用。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的一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其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取向,他指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择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

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他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华生理论思想

一、行为主义理论

1、心理学性质和对象

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体系。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

二、本能理论

华生关于本能的认识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全盘接受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后来产生动摇和怀疑,到最后完全否定本能的存在。在他看来,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方式的构造。因为有这样的构造,人一出生就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

三、情绪理论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华生把本能和情绪都看作是遗传的,反应差不多总是以同样的顺序,但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四、思维理论

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五、人格理论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指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ast)和现有的、潜在的倾向(liability)。他认为,研究人格的方法就是设法将动作流切断使之成为横切面。他还认为,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环境的影响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途径就是改变人所处的环境。

六、感觉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著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他还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像,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约翰·华生(John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 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 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 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 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 客观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 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 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 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 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 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 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 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 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华生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你好,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

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在华生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手臂、腿和躯干的活动,或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他将思维、情绪、人格等心理活动都等同于一系列动作。由于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决定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因此行为不可能决定于遗传。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不可否认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确实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使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

扩展资料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 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观察。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

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华生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

华生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他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华生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华生行为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一、贡献:

1、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2、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二、局限: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这个致命的错误使他的一些后期追随者们离经叛道;也使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向心理学提出要求和挑战的时候,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华生的早年生活:

约翰华生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附近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亲皮肯斯巴特勒是一位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母亲艾玛是一位虔诚的美南浸信会信徒,从小按照严格的教规培养华生,导致他以后对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

他幼时学会了木匠活儿,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爱好。13岁时他的父亲抛弃家庭,于是母亲卖掉农场,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来自偏僻乡村的华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使他情绪低落,学业表现极差,而且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第二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954952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实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实验).pdf

标签:主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