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历史典故?
“有眼不识泰山”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一个木匠鲁班,而鲁班这个人是十分重视自己声誉的。在收徒方面也是十分的严格,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自己的徒弟中淘汰几个,认为是不成器的人,就是因为鲁班这样子才有了这一句话的出现。而有眼不识泰山其实意思就是比喻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的眼中也认不出来。
在一次鲁班对自己的徒弟的考察中,鲁班就发现有一个叫泰山的徒弟,而那个叫泰山的徒弟,技术普普通通,而且没有丝毫长进。于是鲁班就认为这样子的人出去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鲁班为了为维护自己的声誉,就将那个叫泰山的徒弟逐出了师门。泰山十分的听话,没有跟鲁班争辩什么,给鲁班磕了一个头就走了。
事隔多年,鲁班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位徒弟,而数年之后,鲁班带着他的徒弟们去逛集市,就在一个货摊上发现了有关很多讲究的竹制家具,而当时鲁班看见有很多顾客在争相购买那个家具,后来鲁班就问了一下人们是谁制作的竹器,而那些人都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泰山,鲁班听到之后非常的吃惊,仔细想了想,还真有那么一位徒弟,他非常的愧疚那位徒弟,就说了一句,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而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就是出现在这个典故中。
可知当年的鲁班肯定十分的后悔,将自己的徒弟逐出师门,主要是泰山被逐出师门之后,还一直把鲁班当做师父,鲁班瞬间就认识到自己的一种错误观念,之后鲁班就没有再要求自己这样对待自己的徒弟了,不过在鲁班心里还是十分的欣慰,有着这么一位非常能干的徒弟。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与谁有关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与鲁班有关。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源于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在鲁班的众多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发现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些家具正是出自泰山之手,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鲁班简介。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有眼不识泰山与谁有关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与鲁班有关。
泰山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他曾有招收过一批学徒,其中就有一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技艺一般而且进步不大。为了自己的名誉和招牌,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带着手底下的学徒在集市闲逛,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精良的竹制家具,向人打听后才得知这正是自己的徒弟泰山所作。鲁班对此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随着历史的发展,鲁班和泰山的事迹被总结成了一个成语典故。因此,“有眼不识泰山”并不是形容一个人无知,而是形容被一些主观的想法蒙蔽了双眼,从而认识不到眼前的高人。
泰山: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由于泰山在中国群山中的崇高地位,因此,泰山就演变为本领高强或地位尊崇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于谁有关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和鲁班有关。
典故故事: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鲁班简介: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是谁的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是鲁班的故事。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鲁班大吃一惊,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与谁有关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介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934254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眼不识泰山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与泰山有关的历史人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眼不识泰山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与泰山有关的历史人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