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do好用吗
好用Any. do:学习专注的时间管理工具,在「管理」上 Any.do 没有前面的工具那么强大,但是在「聚焦」上 Any.do 则提供了许多独特设计。像是早上的聚焦今日事件提醒,手机上聚焦下一步行动的设计,还有利用类似 Trello 看板的方式,让你分配今日、明日与之后的任务,从而专注在当下的行动。我的使用经验是 Any.do 如果用于整理庞大的项目任务时,可能能力不足,但对于个人日常的管理,却提供了很舒服的界面与很聚焦的方式。
GTD类的工具(如Doit.im,Anydo等)哪种免费且好用点?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list app的看法,我认为最好能满足你的需求。我还没有读过有关GTD的书,我也读过一些关于沙牛、褪色墨水和小东西的博客文章。没有什么大的方法可以用大的牛。从高中起,每天我都要把自己的任务写在便签上,每天晚上检查看你是否完成了:不,不会再往后推,有时会遇到一些将来,会把这些写在另一个粘上。
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些工作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做的,充分利用他们的时间,同时对一些好的想法可以记住,这也是我需要这种类型的应用。目前,有很多GTD工具在市场上,比如http://doitim。Todoist,Wunderlist Toodledo,记得牛奶,等。是一个抓一把,但也基本免费使用,在梳理微博的同时,我做了一个很无聊的工作,做列表类的基本主流web应用程序及其版和Chrome版本基本上再次尝试,写一写使用后的感觉。
总结这些测试只在Android和Chrome上测试过(我想是在手机上,因为你可以用它来运行,记住它)。浏览器方面的原因是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且每次都要在web页面上登录太麻烦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扩展。Pad是一个尴尬的位置,我想说的每一个都是app store(我认为,大多数人应该使用Windows + Android或Windows + iOS)
求一款安卓,ios,pc通用,可同步的日程管理(日历)软件
我也是苦恼这个问题,我暂时试用着wunderlist,可以在安卓、windows、mac、iphone、ipad几个同步。
另外我发现原来goole 日历是可以同时在苹果电脑,还有安卓日历上同步的,win系统更加不用说了。首先在mac系统偏好设置,邮件中添加gmail地址,在日历中便发现有icloud和goole两个日历项,在安卓手机上的日历也是可以添加gmail地址的,这样就可以和电脑同步了,如果能连上g+那是更加方便的了。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交流。我是试验过的确同步得了。
时间总是不够用
为什么你的时间总不够用?绝不只是因为时间管理
你肯定感叹过,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工作占据了自己太多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锻炼和提升自己,怎么办?”
通常我们会在手机安装一大堆「时间管理」的App,比如“番茄钟”“Anydo”“ATrack”等等这些追踪任务和时间的软件,多么希望通过节约时间,让每天多出三四个小时。
但这种「节约时间」的方式,一定也让你感觉精疲力尽。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时间」的超级脑洞,才恍然大悟,此前我所有「时间管理」方式,真是弱爆了。
先开个脑洞
这个超级脑洞来自一部你看过的科幻电影,《降临》。它改编至特德·姜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我必须先讲故事情节,才能说明白这个“脑洞”究竟是什么:
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全球各地突然降临了12艘外星飞船,这些UFO非常奇怪,也不主动和人类打招呼,就一直悬浮在空中。
军方主动去接触,去发现根本听不懂外星人的语言,于是邀请语言学家露易丝(女主角)前去。
露易丝和另外几位科学家人爬上外星飞船,见到了身体长得像水桶,有七只脚的外星人,人类叫他们“七肢桶”。
结果,一聊才发现,外星人的语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主要指:
地球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时间顺序的,这个叫语序。
比如“我吃饭”是一个主谓宾顺序,英语也一样。日本人的语序是“我饭吃”,动词在最后面,不过都是有语序的。
而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是去语序化的,“我”“吃”“饭”这些词是一口气噗噜噗噜发出来的。
无论再长的表达,比如让七肢桶读完《莎士比亚》全集,它也会噗噜噗噜一口气就说完。
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里,女主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外星人是在“非线性时间”中生活。这就是我今天要给你分享的超级脑洞!
我们都知道,人类所有行为都是基于“线性时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是从a点到b点的过程。
而外星人是处于“非线性”时间中,所有事情他们同时处理完。他们没有过去和未来,人类所谓的未来,他们也可以完全看到。
这就好比我们吃汉堡,是按时间顺序把面包,火腿,芝士一样一样慢慢吃的;而外星人吃汉堡,则是一口咬掉。
换句话说,人类,更注重生命的长度;而外星人,则注重生命的宽度。
故事的结局,女主因为掌握了外星人语言,也获得了理解「非线性时间」的能力。
她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她会和一个物理学家结婚,会有一个女儿;丈夫最终会有外遇,从而离开她;女儿25岁的时候,也会死于一场滑雪事故,她也能知道自己的学术会遭遇挫折。
总之,女主“一生的故事”永远只发生在当下,她需要在“信息全透明”情况下保持决策。
所谓“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吧。
与其争分夺秒,不如增加时间的厚度
这个脑洞够大吧!
此前所谓人生苦短,因为你都是局限在“线性时间”内。
但外星人七肢桶却告诉我们一个思路:“你,不妨生活在「非线性时间」中。”
你可能觉得,「非线性时间」这完全就是科幻啊。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人类已经把它局部变成了现实。
举个例子:
30年前,你家书桌上放着奔腾458电脑,打开一张图片需要1分钟,下载一首歌需要5分钟,安装一个软件需要40分钟。因为带宽和算力有限,电脑只能一件一件做事,总共过程需要46分钟。
但是今天,你的手机却能在10秒内,同时打开图片、下一首歌和安装软件。
相对46分钟的线性时间,这三件是完全就是在非线性时间完成。
当然,计算机很好理解,那么人类自身呢?其实也同样如此。
再举个例子:
读书那会儿我们练琴,老师讲到一定要练习识谱即弹这项技能,也就是边看谱子边弹。
这项技能非常挑战大脑,所以需要刻意练习,但是有很多同学就是不去练习。最终导致,可以识谱即弹的人,经常30分钟内就可以搞定一首比较难的新乐曲,有其它人可能需要3天。
所以,没事儿节约什么时间啊?不如拿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处理信息带宽。
我认识很多人都非常热衷学习,每天挤各种时间出来学习,还是很焦虑。
他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缺少时间,而是信息利用率太低,一年读100多本书,买了得到三四十个专栏,天天在社群中打卡,结果几乎也记不住什么。
与其争分夺秒,不如提升每一秒的厚度。
大脑的计算原理
So,如何提高你每一秒钟的时间厚度呢?
其实,就是指你每一秒能够处理的信息的总负荷。
我们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其实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你的信息处理超负荷了。
比如你马上闭上眼5分钟,听听自己呼吸,你就会感觉时间很慢。因为你屏蔽掉了大多信息(主要是视神经信号),你会感觉时间充盈。
但如果你的总经理让你5分钟后到办公室找他,手里又接了个VIP客户投诉,老婆要发微信来说孩子突然发烧了。这个信息密度就超大,时间就会感觉很少。
所以核心是,你应该去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极限。
如何做到呢?你得搞清楚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我们常说大脑是用来思考,这不完全对,思考只是信息处理的其中一种方式。
你一定看过《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指“潜意识”的自动运算部分,比如2+3=5,你大脑自动就反应出来了;系统2是指“意识”的思考运算部分,比如232*456,你就需要动用思考部分了。
但所谓的系统1,其实是大脑中的「系统模块」,而「系统模块」又是需要系统2的不断刻意练习,才能组合而成的。
我们真正能够感知时间的存在,无非是系统2的排序而已。
比如学过驾校你就知道,刚刚走进教练车时,你唯唯诺诺去掌握“挂挡、加速、转向”各个技巧。新学员总会聚精会神去开车,因为每一个技巧都会启动系统2的慢思考。
成为老鸟后,“挂挡、加速、转向”等所有技巧就会打包成为了你大脑中一个「系统模块」,它就转化成了系统1,你很难感知时间在这个模块中存在。所以你开车时和旁边人说话,或者听个混沌大学,都没问题。
人类是怎么思考的?
通常是把当下的这件事或物,与大脑中的「系统模块」进行对接。
举个例子:
你去参加一次面试,桌上放了一个第一代iPod。
面试官对你说,请自由描述这个产品。
最终你会发现,不同人所展示的「系统模块」是完全不一样的。头脑空空的人(图左),可能只会说,这是个跨时代的mp3产品。而「系统模块」很多的人(图右),可以讲“商业模式”、”创新网络“、“音乐市场发展”、“乔布斯的改革”、“广告营销”等等方面。
对于一件事物(iPod)的信息处理上限,完全取决于你的「系统模块」的多少。
大脑中的「系统模块」越多,你的信息带宽和大脑的算力就越强,你分析、理解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就越强。这也意味着你的时间宽度就越宽。
如何增加「系统模块」
那么,如何增加「系统模块」呢?这当然就是指「学习」这件事。
不过,此前我们更多是靠“堆积线性时间”这种笨方法去学习。而知道了“非线性时间”这个概念后,你应该换个策略了。
举个栗子:
有一位伙伴,在一家传统企业待了8年,此时非常想跳出来,重新开启职业规划,
但她面临着“出来后没有安全感”的恐惧、“没有过硬的技能”的无奈、“不知道职业去向哪里”的迷茫。
为什么“职业规划”这件事这么难,就是因为它需要很多「系统模块」。
比如针对恐惧,可能需要知道“心理边界”这个模块;针对技能,可能需要“技能迁移”、“价值网络”等等模块;针对迷茫,可能需要“点线面体”这样的定位分析工具。
等自己一个人去探索并搞定这些模块,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从小就熟悉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的学习就是这样。但这却让我们极大浪费了自己的信息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