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制度在未来的发展状况
1958年6月1日, 刚上任不满48小时的戴高乐政府就制定了一部新的宪法,并将其付诸公民投票(1958年6月3日宪法),整部宪法旨在使整个国家运作变得赋有效率并重新确立了议会的地位。政府及其支持者在起草宪法之际就决定在保持宪法的基本架构的同时结束以前国会的运作方式。宪法的起草者并非出于对议会过分运用其权力的指责才更加倾向于总统制。 作为司法部长和宪法主要草拟人的Michel Debre、戴高乐总统以及与他共事的作为政治领袖的各部部长们都拒绝采用美国式的总统制。 相反, 他们选择了议会制,从而在稳定的政府和高效的议会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制衡。
这一原则的核心来自英国议会传统。 首先, 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尤其是国民议会), 但是这一责任必须由宪法明文限定,例如对不信任案的提出和通过都需要达到一定的人数。 其次, 议会中至少有一院可以被解散——国家元首,即共和国总统在国民议会和政府由于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从而阻碍国家决定的顺利做出时, 有权诉诸全民公决。
1958年10月4日宪法的正式公布生效, 标志着一个近乎完美的或可以称之为理性的议会制度的诞生。 在法兰西共和国的历史上,议会第一次不再是制度运作的中心, 不再作为集权中心; 而出现了总统。 虽然在1962年以前, 总统并非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但是却赋予了总统以终身地位以及实际权力——例如任命总理以及解散议会——这样就形成了与议会最高权威的制衡机制。
宪法中有关议会组织形式以及涉及议会与政府关系的许多条款都借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的经验。这些条款还体现了宪法起草者们意图建立一个有权对政府说“不”的有效的议会组织体制的初衷——即议会以自己有可能被解散的风险来否弃政府——但同时这一组织形式又要避免议会与政府之间长期争执不下的局面。 此外, 宪法规定政府有权针对议会的组织及职能制定相关新的宪法性法律。这些旨在限制议会地位和职能并规定其内部运作的规则将提交到宪法委员会, 由此, 两院议员必须遵守。这项新的议会立法的采纳并未在政党和法学家内部引起激烈的反对。 1958年所确立的这些条款是明智有效的,它们是致力于解决第四共和国时期的困境的一些基本条款。 1958年9月28日有80%的法国人民参加了投票并通过了这部宪法。新宪法于1958年底和1959年初生效。
从1958年起在第五共和国下议会在政治见解上的权力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 并且从1962年建立起稳定的, 有连续性的,均一的议会多数原则以致于不同的政见很难提上国会的议事日程, 此又是在1958年未曾预见到的。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伴随着共和国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上任, 时不时促使政客们呼吁应加强并提升议会的角色和地位。实际上,对法国议会未能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足够重要的角色的抱怨已成为政治和宪法领域内的永久话题。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关加强议会权利的理论,无论是在起草法案, 左右政策或积极参与欧洲政策的制定, 都成为那些对法兰西共和国政治运作进行反思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http://baike.baidu.com/view/790018.html?wtp=tt
议会相当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
权利是不断加强的,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用来限制君主权利的,
民主国家是限制总统权力的~~
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议会和各种政治的东西,尤其是国王的部长,最高法院犯了渎职罪。议会的形成,国王的封建咨询机构,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表机构。市代表参加在下议院的形成,与英国历史上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兴市民阶级和贵族联合使用的税收和议会的批准,该法案的作用有限君主制的力量。
再分配的座位已经取消许多选区的下降,数量减少的界别议席,人口增长的界别议席的增加,新兴的工业城市获得更多的席位。
2。
改变选举资格,降低要求的财产和身份的选民,扩大选民,大大增加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的投票权
BR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更多地分享政治权力,但广大的工人,雇农,妇女仍然被排除在政治。
中国能实行议会制度吗?
不知题主是如何定义议会制度的。如果是代议制,则中国也是。
如果题主心中的议会制还要加上三权分立制和多党制(两党制)的话,则世界各国中,没有一国是完全相同的,都各有特色。并且只有少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相对地运行正常,如英美法。
即便是发达国家的议会制在碰到经济危机时期,这些国家的议会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议会制运行十分混乱,给国家造成极大伤害。可以说,题主心中的议会制要能发挥正常,条件十分苛刻。
对于中国而言,情况十分复杂。
下议院为什么影响英国未来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贵族阶层组成的上议院,如何逐渐退出权力舞台

深夜情感之驿站
2022-08-18 14:25 ·四川
0
纵观世界历史演变,无论是大地主的封建专制,还是资本家的“捞金”主义,无论是东方帝国文明,还是西方民主主义,无时无刻都会有着残酷而又血腥的政治斗争,然在每一场政治博弈之中,无论胜利者如何暴敛,也是引历史领潮流的人,而无论失败者又有多么的可怜无助,但也终会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只有胜利者才有书写历史的权利。在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后,王权的逐渐沦丧,民主呼声的日益高涨,极端的精英政治在民主思想家的叫喊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其中最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就是君主立宪制整体下,代表着封建贵族势力的上议院权利逐渐减弱,而代表着平民阶层的下议院权力增强。那么曾经英国的主导者,封建贵族组成的上议院,是如何退出权力的舞台的呢?

一、 议会制度,最早萌生于中世纪初期,本质上是天主教会与世俗王国争权的过程中,教会为了限制君主权力而采取的手段,核心就是制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世纪的西方,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在476年开始西罗马帝国覆灭,由于外来民族的入侵和定居,欧洲古典文化被破坏殆尽,也因此在欧洲大地上宗教势力开始兴起。
而后世西方国家普遍流行的议会制度,却正是在中世纪产生了最早的模型的,从本质上来讲,最早的议会实际上是中世纪教会迅速发展,架空世俗皇权的产物。
一个国家的思想潮流方向注定其所选择统治者的范围,西欧中世纪文化的衰败下,民众信仰出现了问题,基督神权思想便在此时逐步侵蚀人们的思想意识,“丕平献土”这一事件使得基督教会有了自己的领土,在随后所有的攻伐取胜的国家都要献土于教皇,这慢慢的成为了一条铁律。
随着时间的变化教权逐步凌驾于王权之上,并且还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也正是教权的逐渐攀升,谋取政治地位似乎也势在必行。公元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国王约翰王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签署《自由大宪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应该是近代欧洲议会的原形,自此便有了议会的传统,议会的雏形也逐步形成,虽然此时的议会仅仅是为了教权的扩大,但不得不说大宪章的签署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石。
其后的历史不用赘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立起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整体,但秉持着英国一直以来渐进式革命的特点,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朝权专制的革命,也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而是只将目标对准了国王。
在限制国王的权利的同时,那些曾经的封建制度的捍卫者,古老的大土地主贵族们,摇身一变,也以资本家的名义入驻了议会,并且掌握了议会的核心权力,组成上议院。
在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初期,上议院掌握着议会的很大一部分权利,甚至是下议院的权利,也被这些封建贵族们通过种种办法渗透。革命虽然完成了,但权力没有真正的过渡到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平民手中,这当然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也势必要发生新的革命。
二、随着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下议院在议会之中所占席位的逐渐增多,上议院权力也随即被稀释,掌控英国的核心,逐渐从上议院过渡到了下议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的权利之争,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以暴力作为形式,而是以双方各自的发展,以及对于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为武器。
显然,在新生的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落后的大土地主,也就是曾经的贵族领主们,他们虽然也积极的筹谋商业利益,但其对社会的影响,对整个英国经济的贡献,还是在不断减弱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使得掌握土地的贵族们不能再依靠土地来锁定农民,从而掌握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人权宣言》的发布,促使曾经的农奴制解体,而当双方同处于一个平台的时候,显然封建贵族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对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行,上层建筑自然要发生变化。到了公元1640年远在大不列颠岛的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长期议会的召开,在经历40多年的反复后光荣革命的胜利,《权利法案》的颁布宣告着新贵族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体制成为国家最高的权力表现,在起初英国国王相对还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但随着政体的逐渐完善,议会的作用也凸显出来。在工业革命之后更是多次进行了议会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32年英国迈出了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出现了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也就是中产阶级,新兴的工业城市发展迅速,自然要在议会中谋求更多的席位。
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首先重新分配了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从188席增加到了253席,市代表也由465席减至399席,在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停滞的地区减少席位,对应的在新兴崛起的工业城市增加了原有的议席。
其次在在选举资格上又进行了更改,对选民财产和身份的要求降低,从而扩大了选民范围,大大增加了选民的人数,选举范围不在局限于贵族上流之中,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了选举权,间接的削弱了贵族的势力,迫使金融巨头,贵族地主让出一部分的权力给资产阶级。
也正是这样不流血的政治角逐使得议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代议机关,内阁也不在是皇家的执笔机构,而是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不在对国王负责,而是对下议院负责对选民负责。虽然极大的削弱了上议院贵族的权力范围,但权力的重心依然掌握在上议院的皇家贵族当中。
三、选举权的扩大,是英国资产阶级主导的下议院,将大贵族阶层主导的上议院踢出权力格局的重要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资产阶级空前壮大,对外的资本掠夺更是愈演愈烈,也正是如此,经济实力的大大加强,资本主义在政治舞台上的声音应当更为响亮。
1867年再次进行了议会改革,这次改革将“贵族议会”的局面彻底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具有了主宰地位,资产阶级民主进一步的实现,具体表现在选区的重新划分,再次给予新兴的工业城市议会的席位,再次降低选民标准,仅仅在城市中只要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十年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便享有选举权。
乡村居民则只要每年有五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选民范围的再次扩大,充分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化的不断加强。
也正是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向前,上议院的皇亲贵族手中的权力也逐渐开始了转移,到了1884年的议会改革,颁布通过了“人民代表法”和“重新分配席法案”,重新规定了公民资格,选举范围又一次扩大乃至到郡的工人,城市议员的比例也重新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受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议员选拔在此终结,并且上议院的诸多权力被下移到下议院,上议院只仅仅握有了财权与司法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贵族们组成的上议院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总结
政治角逐的大戏在历史上多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而西方的民主发展不得不让我们钦佩,不流血的改革,不流血的革命,让我们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贵族统治的逐渐没落,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经济的发展与前进。
全球贸易下商品的不断流通,资产阶级财富的日益积累,为了更好的服务资本贸易,谋取政治地位成为了唯一的手段,英国的议会制度成为了其最好的一个载体,三次的议会改革,选民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份额的逐渐增加,英皇逐步的统而不治,使得下议院不在受上议院贵族所控制,工业资产阶级也逐步步入政治舞台,英国议会的贵族统治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土崩瓦解。
上议院的统治独裁时代也在此宣告结束,贵族们也单单在财政司法上占有着一席之地,而到了20世纪,上议院的贵族议员直接被停止了世袭,更是单独设立了司法机构,自此英国的上议院已然跌落神坛,贵族的时代被完全终结,上议院逐步脱离权力的舞台,英国迎来了真正的民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