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呼足下(古代称呼足下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2-28 23:01:29 阅读: 评论:0

古代足下是称呼什么

古代足下是称呼对方。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尤为重视礼节,称呼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是称呼对方的敬辞。
足下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战国以后,不仅是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可以用"足下"来称呼,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

为什么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

“足下”在古代是一个对人很尊敬而自己又谦虚的称谓,适用于同辈之间或下级对上级,包含的意味与现代的“您”有些相似。

最早出现在古书面有记载的,是《战国策·燕策》,其中乐毅给燕惠王回复的一封信,里面写道:“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乐毅是原来的臣,燕惠王是原来的君,已经不是君臣关系了,故而乐毅选择了“足下”这个称谓,十分恰当。当然在同辈之中使用“足下”的称谓古书上数不胜数。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就有些奇怪这个称谓,足,明显是指脚,那么既然这是尊敬的称呼,怎可以能把对方称为脚下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足下”这个称谓的来历。

晋朝有个叫嵇含的人,他编撰了一本《南方草木状》,在这本书中他引述了东方朔在《琐语》中事情:“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意思就是因为晋文公继位后,有一个之前帮他登上晋国国君的大功臣介子推,在晋文公为登上大位时落难,介子推曾经割自己的肉给他吃,功成身退隐居大山,晋文公为了想他出来当官继续辅佐自己,但介子推不愿意,晋文公就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但不小心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很难过,就把介子推抱树而亡的这棵树,制成了木履,每次想到介子推当初帮助自己的功劳,就悲伤地看着木履想起介子推,于是“足下”开始演变成饱含尊敬的称谓。

当然,古代与“足下”有些类似的称谓也还有很多,最相似的应该是“阁下”,还有诸如“陛下”、“殿下”之特定称谓。


古代称呼足下适用于那种情形?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意思是说:担心损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坏了您仁义的声名,所以逃到赵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意思是说:阎乐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评胡亥说:“您骄傲任意,随便杀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请您自己想一想。”这是臣子称君主的例子。

又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代对燕昭王说:“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说:“您以为够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还有《史记.项羽本纪》:“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

《异苑》对“足下”的解释十分有趣,但一般人不认同这个看法。《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駰集解引东汉末年蔡邕的话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只是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


古时候称他人(足下)啥意思?

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古汉语中,“足下”是对什么的敬称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

相传晋公子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却抱着一棵大树烧死。晋文公砍下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



扩展资料

在古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古装剧里称呼"足下"是什么意思?

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词语分开解释:

足: 足 zú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

下: 下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泛指教义之浅显者)

扩展资料

出处:东汉·蔡邕《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白话释义:陛下的,台阶的……羣我与天子说话,没有敢指责,所以叫在陛下的,告诉他,通过低表达尊重的意思,上的书也是这样的,当羣臣庶士相互说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的归属,都是这一类的。

引证释义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 知氏 ; 韩 魏 虽弱,未至如其在 晋阳 之下也。”

白话释义:现在您虽然强大,没有你知道的;韩、魏虽然弱,还不至于像他在晋阳城下的时候。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648950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称呼足下(古代称呼足下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称呼足下(古代称呼足下是什么意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古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