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赵孟頫在济南当太守是公元多少年?他的书画代表作品有哪些?
1292年,赵孟頫受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偕同夫人管道升,出任济南。赵孟頫为政,以政简刑轻为主,他重教兴学,访问耆老,立学田,平冤狱,轻刑罚,与民休息。尝夜间微服出巡,闻有读书声处,即刊记其门柱,第二天便派人送去酒肉以资鼓励。白昼出游,也常常不带侍从。“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伏生。”“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正肥。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可以想见这位文章太守对济南山水人物的情感及其风流潇洒的气度。
赵孟頫书画代表作有《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前后赤壁赋》、《洛神赋》、《千字文》、《浴马图》、《二羊图》等等。
夜泊伯渎作者赵孟頫这首诗及解读
《夜泊伯渎》
(元)赵孟頫
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
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洒船。
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
晓来莫遗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
译:秋霜浸染河水之时,诗人来到梁溪、伯渎一带,于游人稀少处独赏美景,可谓悠然自得。诗人眼前展现出一幅典型的吴地风物画卷。卖酒的船只在河中穿行,桥畔杨柳摇曳,扰乱了重重的灯影。河水涟漪、明月当空,渔歌传唱,令人流连忘返。
此情此境,诗人脑海里勾勒出伯渎河上久远的吴人吴事。泰伯奔吴,在平墟、梅里一带开创勾吴古国,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火种。其后无数风流人物在此登场,诗人寻觅的,究竟是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陈的历史风云?还是范蠡、西施同游西湖,亦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温情往事呢?
扩展资料:
赏析:
伯渎河是一条神奇的历史脉管,从波澜壮阔的古吴往事,到赵孟頫笔下的夜泊情境;再到今天的迎来送往,华彩依然,它始终孕育着如画的美景,如诗的生命。
无锡老城南门外,有一座古老的石桥——伯渎桥,桥下流淌的伯渎河,是一条悠远的时光走廊。相传,它由三千多年前的泰伯开凿,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今天,“伯渎桥”、“伯渎河”、“伯渎港街”依旧是这里的地标。
元朝初年,一个秋风飒爽的日子,伯渎河上迎来了一艘客船,来者正是翰林大学士、大书画家赵孟頫。入夜时分,船泊岸边,诗人沉醉于美景,顿起怀古之思,写下了这首《夜泊伯渎》。
济南名士多-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背后的故事?
赵孟覜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下面我为你整理的赵孟覜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宋室之后
赵孟頫于 宋理宗 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为 宋太祖子秦王 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 赵子偁,即 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 赵伯圭,因孝宗赐宅第于 湖州,所以赵孟頫成为湖州人。他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仕于 南宋。后 元朝追赠赵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赵希戭为 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赵与訔为集贤大学士、魏国公。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 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 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居家,更致力于学问。
元朝重用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台 侍御史 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赵孟頫引见给元世祖 忽必烈。忽必烈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 右丞 叶李之上。当时朝廷刚刚设立 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忽必烈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 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 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忽必烈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忽必烈授赵孟頫为 兵部 郎中。 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来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 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却不打一人。回京后,丞相 桑哥对他的这种宽容大加谴责。
当时有个叫 王虎臣的官员,揭发了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王虎臣去查处。右丞 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王虎臣,世祖不听。赵孟頫进言说:“赵全违法确实应该问罪,但王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王虎臣怀恨在心。如今派王虎臣去,他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忽必烈这才明白过来,改派他人去处理。忽必烈知道赵孟頫家境素来清贫,曾赐他 钞五十锭。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忽必烈为之忧心如焚。忽必烈亲驻 龙虎台,派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询问此次天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但这些官员害怕丞相 桑哥,不敢说实话,只是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的话,以修人事、应天变来回答,不敢触及时政。在此前,桑哥遣 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相继自杀。逃入山林的人,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忽必烈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阿剌浑撒里按照赵孟頫的意见向忽必烈奏禀,并得到忽必烈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完,桑哥大怒,说这不是忽必烈的旨意。赵孟頫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 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赋税,百姓因而得救。
忽必烈曾问赵孟頫, 叶李与 留梦炎哪个好。赵孟頫说:“留梦炎是臣父亲的挚友,为人庄重厚道,很自信,多谋能断,有大臣之才。叶李所读的书我都读过,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办。”忽必烈说:“你是认为留梦炎比叶李要贤吗?但是,留梦炎在宋朝为 状元,位至丞相,而在 贾似道欺上误国之时,却对贾似道阿谀顺从。叶李当时虽为平民,却敢于上书朝廷,斥责贾似道,显然贤于留梦炎。你因为留梦炎是你父亲的挚友,不敢非议,可赋诗以规劝他。”赵孟頫便赋诗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的话,忽必烈看后大加赞赏。赵孟頫退朝后对奉御 彻里说:“陛下在谈论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如今,桑哥的罪恶甚于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责,将来如何能推卸责任?但我毕竟不是陛下亲信之臣,说话陛下必不听从。侍臣中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而又为陛下所亲信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这样!” 彻里果然向忽必烈揭发桑哥的罪恶。忽必烈大怒,命卫士将他掌嘴,彻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问,彻里还是斥责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忽必烈便将桑哥按罪诛杀,并废除尚书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统统罢官。
忽必烈有意让赵孟頫参与 中书省政事,赵孟頫坚持不肯。他预料,久在君王身边,必受人嫉妒,故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地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 盐场服役,因不胜艰苦而逃走。他的父亲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赵孟頫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一个月后,掀儿自己回归盐场。郡中人都称赞赵孟頫料事如神。佥廉访司事韦哈刺哈孙,性情暴虐,因赵孟頫不顺他的意,借口中伤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实录》,召赵孟頫还京,这才无事。其后,调赵孟頫为汾州知州,还未成行,又令他书写金字《藏经》。
大德三年 (1299年)八月,赵孟頫任集贤 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 提举。
至大二年(1309年),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改任 中顺大夫、 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尚未赴任,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遣使所召。
深受宠遇
至大三年(1310年),朝廷召赵孟頫回京师,授翰林 侍读学士、 知制诰、同修国史, 命与其他学士共同撰写祀南郊祝文。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与其他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东宫时,就闻知赵孟頫之名,等到他即位后,便召其为集贤侍讲学士、 中奉大夫。
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任翰林 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十月,转集贤侍读学士、 正奉大夫。
延祐元年(1314年)十二月,升任集贤侍讲学士、 资德大夫。
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拜翰林学士承旨、 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 爱育黎拔力八达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将赵孟頫比作唐代 李白、宋代 苏轼,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 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不乐意的人想离间爱育黎拔力八达与赵孟頫的亲密关系,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加理会。既而又有人上书,认为赵孟頫不能参与编修国史。爱育黎拔力八达说:“赵子昂(赵孟頫)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让他在馆阁从事著述,传之后世,你们还罗嗦些什么?”并赐赵孟頫钞五百锭,叮嘱侍臣:“中书总说国用不足,这笔赏金他们必不肯付与,可从 普庆寺库存中支给。”赵孟頫曾数月不至宫中,爱育黎拔力八达向左右侍从询问,都说赵孟頫年老畏寒,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是令 御府赐他貂鼠皮裘。
借病乞归
延祐六年(1319年)四月,因管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于二十五日离开大都。 五月十日, 管夫人逝于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还 吴兴。 同年冬,爱育黎拔力八达又遣使催他回朝,最终因病未能成行。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遣使到赵孟頫家中,命他书写《 孝经》。
安然逝世
至治二年(1322年)春,硕德八剌遣使趋 吴兴问候赵孟頫,并赐礼物。六月十六日(7月30日) ,赵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岁。逝世之日,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九月十日,与管夫人合葬于 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 后追赠江浙中书省 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 谥号“文敏”。
趵突泉赵孟頫古诗翻译
译文:
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原诗:
趵突泉
元代: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门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复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
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迹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作者介绍: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
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
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5150502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孟頫济南(赵孟頫济南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孟頫济南(赵孟頫济南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