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这句话还有前半句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人不学 不知义, 大概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出自《三字经》
扩展资料:
《三字经》,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人不学不知义的义意思什么意思
人不学不知义的义是礼仪的意思。
人不学,不知义: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1、出处
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2、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译文
玉不经过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当然也无法成才。
扩展资料:
赏析:
1、这里,拿玉石与人的成才做类比。一般来说,玉石加工要经过四道程序,琢磨是其第二道工序,一件玉石的质量优劣与否关键就在于此。
2、一块普通的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的加工程序,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而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认真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所以,作为父母和老师,就应当从小帮助孩子磨炼自己的意志,从不断的学习中体悟人生的道理,从而学会做人。
“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出自:王应麟《三字经》
原文选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释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作者成就:
王应麟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涉猎。编撰大型类书《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引证完整,特别于宋代史事,辑录尤详。
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他一生著作甚丰;
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通鉴地理考及通释》、《玉海》、《诗地理考》、《通鉴答问》、《汉书艺文志考证》、《深宁集》、《玉堂类稿》、《掖垣类稿》、《诗稿》等。
人不学不知义的义是什么意思
义是礼仪的意思。人不学,不知义: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出自《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3269508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知义(不知义的义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知义(不知义的义是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