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的视频)

更新时间:2023-02-28 21:49:43 阅读: 评论:0

什么是校园霸凌

一、什么是校园霸凌
1、校园霸凌为:
(1)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2)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3)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校园霸凌包含哪些行为
校园霸凌行为有以下类型: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12、网上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什么是校园霸凌?

霸凌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者拥有高于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会权力、体力、及过当的管教权。 霸凌的范围从简单的一对一到复杂的团体霸凌,其中必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霸凌者,以及未必每起霸凌事件皆有的协助者。

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际互动的场所中,包括学校、教会、家庭、工作场所、社区等。 霸凌行为可能透过言语、肢体、集体、网络、电话、文字等媒介之行为,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受到伤害。

扩展资料:

霸凌危害

1、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也会造成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或使受害人转而霸凌他人;对加害人也有一定影响,这些加害人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现象比例相当高,具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岁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则只有23%。

2、霸凌对受害人造成的后遗症相当多,包括逃家、逃学、出现慢性疾病、自杀和饮食不正常等,并且会造成自尊降低、时常焦虑不安、悲观思维与高度渴求关怀心理。

3、其中有些受害人长大后会转变成加害人,这些同时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单纯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霸凌达到一定程度的,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校园霸凌的定义是什么?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中,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接触、语言和网络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欺凌、侮辱,使其产生身体、财产和心理的创伤的事件。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或者途中,由学生之间,蓄意孤立或者扭打或者语言暴力或者肢体冲突并且侮辱对方,欺负弱者并切使其受害者造成心理或者生理伤害的行为,不仅是身体上受到伤害,心理上也受到伤害,这就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具体区分有以下:

1、校园的语言暴力,起初可能是会因为某件很小的事,便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损害。

它的伤害往往都是在无形中产生的,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创伤。语言暴力也是最伤害人的,因为他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创伤。

2、校园肢体暴力,肢体暴力是所有暴力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它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包括踢打同学、抢夺他们的东西等。

微小行为可以是几个人对一个人,假装“不经意的”碰撞,踩脚,推搡。进而使对方情绪低落,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对方还手,就会产生暴力行为。


什么是校园霸凌?

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霸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暴力霸凌、言语霸凌、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博客、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扩展资料:

校园霸凌源自社会学习。

从家庭开始,父母对孩童的照顾若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例如遗弃或施以家庭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童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孩童进入小学后,在学校里受教师影响至深,因为此时孩童正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若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而教师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


校园霸凌怎么判

校园霸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起步,情节恶劣者,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法律分析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高中中学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僻静处。校园暴力判刑具体年龄规定及要求: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至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218350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的视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的视频).pdf

标签:校园   视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