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诸葛瑾为什么被满门抄斩)

更新时间:2023-02-28 21:35:51 阅读: 评论:0

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生平简介

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公元200年,诸葛瑾汉末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在曲阿向诸葛瑾请教问题,大惊其才,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

公元215年,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没谈私事。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谈私事。最后双方以分界结束。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吴郡太守朱治,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启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孙权又责备过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坏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恶之中。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

公元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公元238年(嘉禾七年),弄政大臣吕壹遭处死。先前,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以自己为武官,未有干涉吕壹一事,吕壹死后,孙权派遣中书郎袁礼斥责四人,指自己与四人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错,理应上奏劝告,不应置身事外。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阳),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

同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

在唐代、宋代,稍有见识的学者和政治家都很清醒地指出,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吏治败坏,贪腐盛行,最大症结在于“看门第不看人才”的门阀用人制度。

正是因为这种只看门第血统,不看品德才能的门阀用人制度,在上自魏晋、下至南陈北周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始终成为各王朝、政权和历代帝王的用人纲领性政策,才造成这一时代贪官、庸官层出不穷,虽弊端暴露、罪行昭彰也很难得到应有处罚,有能力却缺乏高贵门第“撑腰”的寒门贤能之士,即便才华横溢,甚至得到君王赏识,也很难有出头之日。南朝宋时的孔熙先因出身不够显赫,年过三十仍得不到重用,为求出头之日不得不冒险和他人密谋造反,密谋暴露后连皇帝宋文帝刘义隆都感到惋惜,并斥责负责人事选拔的吏部尚书何尚之“使孔熙先年将三十作散骑郎,哪得不反”,可说归说,孔熙先全家死后,刘宋王朝的用人原则,也依旧没有大的更张。

其实孔熙先也不能算很冤枉了:东晋末年的杨诠期,是如假包换的名门世族--东汉太尉杨震嫡派子孙,只因为家族南渡时间稍晚,便“婚宦失类”,被顶级门阀排挤在外,最终也不得不走上造反的不归路。东晋初年,东晋权臣桓温北伐至关中,和当时第一流的人才王猛一见如故,后来北伐受挫,桓温南归,准备邀请王猛一同南下,却被后者婉言谢绝,理由同样是怕了“门阀”二字,担心自己这个“野路子”“小字辈”到了东晋官僚体系,会成为被门第用人体制压得不见天日的一棵小草。

王猛押对了宝:投奔氐族人、前秦天王苻坚对他如鱼得水。他既非皇族,也非名门,却先后出任过最高行政官职——丞相,开创了这一时期相对清明的一段政治。

王猛的际遇似乎让渴望打破门阀体制,通过“唯才是举”改善官吏素质、结构,从而扭转吏治污浊、贪腐盛行局面者,隐约看到一条出路。

贤臣似乎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很缺乏,但要说比苻坚更有见识、且运气更好的明君,在整个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元宏认第二,怕没任何人敢认第一。

作为北魏乃至中国古代颇有作为和见识的帝王,孝文帝将都城从偏僻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中原腹地的洛阳,建立了包括土地、赋税、官制在内的一系列崭新政治体系,完成了北中国的重新汉化,其举措种种,历来颇受好评,被认为是历代帝王中难得、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和敏锐决断力的一流人物。在他在位期间,北魏进入鼎盛阶段,整个北方被统一,南方的南朝则在军事上被完全压制,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表面上看起来,孝文帝似乎完全符合理想中打破门阀政治框架的“贤君”标准,似乎理所当然,在这一方面应能做得比昙花一现的苻坚政权更好。

然而孝文帝别处都锐意改革,偏偏在用人方面不仅墨守成规,任人唯亲、唯宗、唯门第,而且显得颇为顽固不化。

这位名气不小的北魏皇帝,在用人时不单重用士族,将他们任命为股肱显宦,而且津津乐道于品评这些士族显宦的门甲高下,辨别所谓“清浊”,甚至限制不同等级门阀间通婚。功臣薛起宗因出身并非高门大姓,而是靠军功起家,便被有司无端黜为庶姓,得不到应有的政治待遇。大感不满的他愤然把仪仗用的门戟(木质)在殿庭摔得粉碎,据理力争,此举虽然打动皇帝,迫使其恢复了薛起宗的政治地位,但却未能让他进而认识到门阀用人制度的荒谬,反倒借薛起宗的名字调侃,说他“不是‘起宗’而是‘宗起’”,意思是薛起宗的门第太低,不配得到如今的官职和政治待遇,只是因为皇帝特殊关照才“破格”,下不为例,别人不要痴心妄想。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位皇帝对如此腐朽的人事制度,可谓执迷不悟。司马光一本《资治通鉴》写到这里,惋惜、不解之情溢于言表,唏嘘感慨之余,也只能将之归结为九品中正习惯势力太大,孝文帝惑于流俗而不能悟。

事实上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当时门阀制度虽然稳固,但也不是完全雷打不动。

士族势力比北朝更为强盛的南朝,高官显爵虽仍旧多为士族所占据,但宋、齐帝王惩于前鉴,已开始信用白衣寒门为中书监、令和各州典签,这些职位位望虽卑,权势实重,听上去不过文书、秘书之类佐杂,其实在皇权的暗中关照下,往往可以掌握比门阀出身正职官员更重要的关键决断权。

经过五胡十六国之乱的北朝士族势力远远不如南朝,前凉之用谢艾,前秦之用王猛,或擢自下吏,或拔诸布衣,皆位至股肱,当时传为佳话,并未遇到太大阻力。孝文帝曾与群臣论选调(讨论人事制度),大臣李冲、李彪、韩显宗都对九品中正制表示不满,主张任人唯贤。这几位主张废除门阀制度的高官中,二李皆出望族陇西李氏,显宗亦为大姓昌黎韩氏子弟,李冲更身荷选拔重任,他们能当众对门阀用人制度提出异议,足见所谓士族大姓阻碍任人唯贤之说,至少在孝文帝一朝,是难以成立的。

恰恰是孝文帝本人,面对大臣们的反对固执己见,执拗地坚持其门阀用人的做法,并否决了大臣们(包括门阀出身的不少人)的意见。这其中自有奥妙。

事实上,虽然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世家大姓受到孝文帝的推崇尊崇,“咸纳其女入后宫”,也有不少人位居清要,但所任职务,多系省监寺职,虽然重要,却非国家命脉所系,不过是皇帝行政的秘书和顾问而已,真正作为北魏国家支柱的,是皇帝同族的鲜卑贵族,所谓三十六国,九十九姓。

这些鲜卑贵族从北魏前身代国开始就世代为拓拔氏股肱,军政大柄,悉在其手,且在北魏政权的基石——镇兵,和鲜卑民众中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力,他们能否亲附皇族,直接关乎北魏政权的存亡。

北魏居平城时,仍以游牧为重,各姓贵族尚能以旧俗驭下,不失其尊荣。迨孝文帝推行汉化,迁都洛阳,南迁的贵族们不再游牧,且多远离旧族镇兵,往往泱泱不满其望,逃亡谋叛相继,纵无反心者,也多怨声载道,觉得今不如昔。

面对这样的局面(甚至太子恂也不习汉化而私逃平城),孝文帝急需找到对策,以稳定鲜卑贵族的情绪,最务实的解决方法,莫过于把鲜卑大姓融入中原士族门阀的体系中,以新的形式确保这些人的既得利益。

虽然以门阀用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陋政,但却是孝文帝根据当时政治态势和实际情况所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考查这一段历史时,不能抛开时代的背景,单纯以时人的取向和眼光,来轻率地加以简单的褒贬和取舍。

三国著名军师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瑾,字子瑜,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诸葛亮的哥哥,为东吴大臣。他性格温厚、为人诚信、又心胸开阔,故而得到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孙权登基为帝后,诸葛瑾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出身荆州的世家大族,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兄,也是曹魏名臣诸葛诞的堂兄。这样一个人加入孙权阵营,意义就很大了,因为江东和荆州刘表,黄祖的恩怨未了,东吴要影响,吞并荆州就要借助荆州的士人。所以,吕蒙偷袭南郡后,不久去世,接管荆州的就是诸葛瑾。而另外一方面,孙权继位之初,辅佐大臣张昭,周瑜,程普,黄盖,吕蒙等等都是原孙坚孙策老部下,只有诸葛瑾和鲁肃开始,才是孙权自己提拔重用的人才。所以,孙权重用诸葛瑾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这是建立在诸葛瑾本身才能的基础上。

诸葛瑾为人低调,从不去出风头,从不高谈阔论,也从不刻意去阿谀奉承,这一点深得孙权的喜爱。诸葛瑾往往急主子之所急,愿意替主子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将遭到羞辱和杀头也在所不辞。关羽镇守荆州时,孙权命诸葛瑾去说亲,诸葛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遭到关羽的羞辱。关羽被困麦城,诸葛瑾奉命去劝降,若不是与诸葛亮的关系,恐怕早己被砍头。当刘备起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要踏平东吴时,诸葛瑾自告奋勇去劝和,结果也险遭被杀。

也许诸葛瑾军事能力一般,政治和情商却都属于一流的。但是,他的儿子诸葛恪为人太张扬,被孙峻火并,才把诸葛瑾打下的家族事业毁于一旦,这一切虽然也在诸葛瑾的预料之中,但是无力回天了。


诸葛瑾的一生如何评价

诸葛瑾的一生如何评价

  诸葛瑾的一生如何评价,诸葛瑾,字子瑜,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他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的信赖,虽然他的人生不算太出彩,没有太大的成就,但却耐人寻味,有着不少可琢磨钻研的地方。

  诸葛瑾的一生如何评价1

  诸葛瑾,字子瑜,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他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的信赖。诸葛瑾年轻时博览群书,后来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在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的推荐下,孙权任命诸葛瑾为中司马。

  公元219年,诸葛瑾跟随吕蒙讨伐关羽,收复了荆州。吕蒙病逝后,诸葛瑾接任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受封吴王之后,封诸葛瑾为左将军。曹丕去世后,诸葛瑾奉命攻打襄阳,却被司马懿击败。孙权称帝以后,封诸葛瑾为大将军,统领豫州牧。

  公元238年,弄政大臣吕壹被孙权处死。诸葛瑾、吕岱等人认为自己是武官,而没有上奏劝说,被孙权斥责。

  公元241年,孙权兵分四路讨伐魏国,诸葛瑾和长子诸葛恪各率领一路兵马,结果四路大军皆被司马懿击败。同年,诸葛瑾去世。诸葛瑾的一生,虽然没有成就,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却非常耐人寻味。

  诸葛瑾的一生如何评价2

   一、早年经历

  诸葛瑾少时曾游览洛阳,又博览《》,《尚书》,《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诸葛瑾在守孝期间一切合乎礼节,侍奉继母也恭敬谨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等一起为宾待。

  诸葛瑾与步骘、严畯关系亲密。建安六年(201年)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逐渐声名显赫,齐名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诸葛瑾其后又担任过海盐县长。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

   二、功勋卓著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谈私事。最后双方以分界结束。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

  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

  孙权又责备过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

  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贱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恶之中。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三、直方敢谏

  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同年、等围于江陵,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时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同时进攻所击退。

  未知前来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绝,并说:“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夏侯尚、曹真等退走;虽无大功,也用保全师顺利入境为功。

  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说:“诸葛瑾敦仁厚义,效法上天救活生灵,近来承蒙他仗义执言,为我保全名分,无奈我积怨过多犯罪过深,深为陛下所忌恨,虽有之类的人相救,而我却无那样的德行,解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诸葛瑾又温文大方,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高雅气质。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询他的意见。

  四、数攻襄阳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得知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

  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嘉禾五年(236年),大帝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瑾攻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魏军,魏军抓获了韩扁。

  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大驾已还,敌人得到韩扁,将我们的虚实全部打听清楚了。而且河水快,最好是赶快离去。”陆逊接报后并未作答复,却催促人种葑豆(一种蔬菜),与众将领下棋射箭游戏,一如平常。

  诸葛瑾知道后说:“陆伯言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自有考虑。” 于是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魏军知道大驾已还,再不用为此筹谋,便专心对付我们。如今魏军已经守卫了要害之处,兵将已经出动,我们自己应当首先镇定自如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魏军表明我们要走,魏军会以为我们害怕了,必然会来威逼我们,那就是必败之势了。”

  于是二人秘密定计,令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魏军素来忌惮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

  魏军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如何评价诸葛瑾?

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一生过得碌碌无为,在史料记载里,没有一件事情做到出色,一生也没有犯过大错。在东汉末年群英奋起的这个时代,诸葛瑾的各项表现都平平无奇,如同一个路人甲一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不是沾弟弟诸葛亮的光,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路人甲。

一、平庸的诸葛瑾。

不同于诸葛亮靠谋略获得主公赏识,诸葛瑾却常常“混助攻”从而达到步步高升的目的。早年的诸葛瑾因战乱四处流浪,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不过在诸葛瑾26岁那年,他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弘咨,弘咨就是孙权的姐夫,由于得到弘咨的赏识,所以当孙权掌控江东后,诸葛瑾非常轻松就当上孙权的谋士。诸葛瑾在成为谋士后就开始他的摸爬滚打技术了,他并没有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谋略能力,他平平无奇的建议常常会被孙权忽视,几十年来,诸葛瑾没有犯过大错,也没有出色的表现迎来升官,如同一个路人甲,甚至在史书上都很少出现他的名字。

二、一路高升的做官之路。

诸葛瑾虽然平庸,但是他的仕途之路确实出奇的顺利,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贬官的次数寥寥可数,但是升官次数却非常多。好几次虽然任务失败,但是却并没有受到贬官。比如有次他被派遣前往成都于诸葛亮谈判,结果和弟弟的谈判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出奇的是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诸葛瑾谈判失败的这件事好像被人忘却了。后来诸葛瑾跟着吕蒙一起去讨伐关羽 ,成功拿下荆州,史料中也没有记载诸葛瑾相关计谋作用,但是后来他还是在庆功会上被封宣城侯,后来吕蒙不幸病逝,诸葛瑾又接管了吕蒙的职位,可见诸葛瑾仕途的顺利。


如何评价诸葛瑾?

吴虎诸葛瑾投奔了孙权,并且成为了孙权的好基友。 这是诸葛家族的另一轮投资,这一轮投资,有些巧合的成分。

26岁时,为了逃避战乱的诸葛瑾孤身一人流落江东。恰巧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一辈子没在史书上留下什么事,只向孙权推荐了一位门客。

这位门客就是当时一无背景(没落官二代)、二无财产、三无工作经验的难民诸葛瑾。

诸葛瑾不像诸葛亮似的又是推销自己,又是高谈阔论天下时局。也没见他提出什么针对性意见,弘咨一见他就视为天人,孙权也把他攥在手心里当作宝贝,小心翼翼的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按理说,与诸葛亮相较,怎么着诸葛瑾也得在孙权手下干点实事吧?

可偏偏诸葛瑾工作42年,人生大半辈子都跟着孙权打天下,却在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上几十年的平凡事,同时也是当时失败次数最多的保持者。

何谈最多?因为刻薄的孙权把他为数不多的宽厚仁慈全放在了这位老兄身上。别人有了什么失误,轻则贬职,重则砍头。诸葛瑾败了,灰头土脸的回到孙权身边。孙权怜惜的拍拍诸葛瑾的肩膀:“没事,别放心上,还有下次。”

确实有下次,孙权称王时,诸葛瑾被提拔了一大堆职称。刚升官,恰碰上曹丕那小子不老实,要来伐吴。

那一仗,吴国算是赢了,诸葛瑾却是败了,人生从未有过个人秀的诸葛瑾仿佛从一开始就吃了定心丸,果不其然,孙权压根没提诸葛瑾败了这茬。

四年后,孙权找来诸葛瑾,老哥,你我二人去啃曹家一块肉吧,也帮你一雪前耻。诸葛瑾再次披装上阵,这次,兵分两路的孙权和诸葛瑾双双战败,灰溜溜回到大本营之后,孙权手一挥:“升诸葛瑾老哥为骠骑将军!”

诸葛瑾又升官了,还是在战败的节骨眼上,官职与蜀国的张飞同级别。人比人气死人不?

又过了三年,孙权称帝,直接封了诸葛瑾一个大将军。至此,厚道人诸葛瑾被轿子抬上了人生巅峰。

孙权自然不是什么老好人,他对诸葛瑾好那是因为诸葛瑾真是掏了心窝子的对他。

别人投资都是一点一点、一轮一轮的投,诸葛瑾投资上来就把家底全抖落出来:“看,我就这些家底了,你要全要可以都拿去。”

对孙权,出于当时的感激,诸葛瑾发自内心的拍着孙权的马屁,折让孙权很受用。不仅是拍马屁,还处处为孙权着想。

与孙权谈话时,诸葛瑾无论什么劝谏,从不直说,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

如果孙权有一点点不爱听的苗头,他就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看见没,此人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发自肺腑的攻心为上。既设身处地的保全了孙权的面子,又提了对孙权有利的意见。

在孙权心中,诸葛瑾是一个踏踏实实的陪伴自己42年的真心朋友,也许是唯一一个。与孙权关系这么铁的,诸葛瑾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孙权手下的虞翻因为狂放率真被孙权流放,只有诸葛瑾敢多次仗义执言,在虞翻给亲友的信中感慨:诸葛瑾真是个厚道人啊,多亏了他,才为我保全了名分。

厚道人诸葛瑾一生没惹过谁。

孙权曾经提拔了个特务头子,叫吕壹。吕壹此人,见谁都能扑上去咬两口,是个挑事的主。太子孙登不止一次跟孙权吐槽此人不行,孙权从没当回事。直到吕壹被结束自己的人生旅途,都没有咬过诸葛瑾一口。

诸葛瑾人生唯一挨过孙权一次批,怎么批的?孙权感慨万分:“老哥啊,咱们啥关系,我用错了人你应该指出来啊,我好改正。”

诸葛瑾此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事老好人,什么是热心肠,什么才是真正的仁者无敌。

这是诸葛家在东吴孙家的投资,诸葛瑾直接跨过了风投,来了个大满贯投资。

三国演义中的 最无为说客诸葛瑾


演义中的说客,有说成的,有说不成的, 但要评最无功而返的,则非诸葛瑾莫属了。 纵观演义,诸葛瑾共做了三次说客,屡屡碰壁,一次不成,甚至被赶得“抱头鼠窜”之时亦有,如此百分之百的失败率,让人不能不叹。

第一次,诸葛亮游说东吴共同伐曹。 周瑜见诸葛亮才识计画高于己,便起杀心,被鲁肃劝住,转而着诸葛瑾去说服其归于东吴所用。

且看“孔明接入,哭拜,各诉阔情。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齐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来说我也。’”可叹诸葛瑾一开口便被孔明识破目的,自己还欲循循引入正题呢。这时候舌战群儒已经过了,大家可以看出,孔明辩论时候,当真唇枪舌剑,语言犀利,专门往人痛处短处招呼,只求一击致命。可叹其兄长仁厚之人,不止权谋上不如其弟,口才亦远逊。

所以毫不奇怪,待到诸葛瑾说道伯夷叔齐生死不离的时候,孔明便先下手为强,劝其“与弟同事刘皇叔”“不识兄意以为何如?”于是:“瑾思曰:‘我来说他,反被他说了我也。’遂无言回答,起身辞去。” 第一次无功而返。

刘备自立汉中王,曹操大怒,遣使结连东吴,孙权亦要夺回荆州,眼看盟成。此时诸葛瑾献策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 孙权用其谋,遣其出使荆州。此为诸葛瑾第二次出使。

此处不得不说,诸葛瑾审时度势的能力距其弟真是远之又远啊,联姻这出戏,吴蜀不是没唱过,现下孙尚香还在东吴,荆州也还在刘备手里。还要做这合掌文章,也当真想得出来。司马懿在许昌尚且看出“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可叹身在东吴的诸葛瑾偏偏能忽略吴蜀关系的外紧内疏,主动请缨,去挼关二爷的虎须。

于是结果显然“云长勃然大怒”“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 第二次,无功而返。

说说第三次吧,让诸葛瑾碰了两鼻子灰的关二已经走了麦城,刘大率倾国之兵来报仇,百官失色,孙权愁极。此时,又是我们的诸葛瑾大人出曰:“某食君侯之禄久矣,无可报效,愿舍残生,去见蜀主,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权大喜,即遣诸葛瑾为使,来说先主罢兵。这时候觉得罗贯中老人家挺幽默的,他此处配的诗是“两国相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行人”, 我们这位诸葛先生“行人”倒是没少做,可惜“解难”一次也无。

诸葛瑾其实就是一诚信君子,心里想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估计自己也知道极难说成的,抱着“愿舍残生”“不避斧钺”的信念就奔了白帝城了。这时注意一个细节,第四十三回:“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很明显,孔明做说客是有备而来,见机行事的。可我们的子瑜老兄呢,待到刘备一问,便“哗”的竹筒倒豆子,把自己那点一路思量的台词全说了出来,然后刘备“怒”,诸葛瑾再说,然后刘备“大怒”。

且看诸葛瑾所说,倒是句句在理字字恳切,可是这些利害道理,蜀方不是没人劝谏,秦宓差点因之丧命,都没能阻住刘备挥军直下,单凭诸葛瑾人微而语不惊人,也难怪做说客做到主人“怒”、“大怒”,继而被赶走了。 如此,第三次无功而返。

闲暇思量一下诸葛瑾屡说屡败的原因,一是机会时势,二是巧言能力。

出使这种事,有美差有苦差,有易成的有难成的,比如张松手里袖着西川地图出来就是美差,比如鲁肃只是去江夏探探动静虚实这就是易成的,可诸葛瑾这三次呢,不是去碰孔明的滑的无处着手的,就是去碰关二那种硬的无法下口的,最后说的呢,还是满腹深恨的刘大人的。其实这三次若有一次说成,便是大功一件,可惜的是诸葛瑾没有那个机谋奸诈巧舌如簧,至诚仁厚,有一说一,说白了他就不是做说客的料!

所以了,诸葛瑾一无审时度势能力,二无扭转时势的巧舌如簧,也只好唯败而已。

诸葛瑾:一生一事无成,却深得重用,步步高升,难道是孙权愚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罗列出到底做了什么!罗列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诸葛瑾一生,几乎没有办成一件大事。乍一看,他就像是一个关系户,他们家三兄弟,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瑾、一个诸葛诞分别投了蜀、吴、魏,江湖号称龙虎狗三兄弟!

那么被人们称为虎的诸葛瑾,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机会呢?

我们来看看诸葛瑾的性格,首先是无为!

在诸葛瑾二十六岁时,他跟家人走散,之后就与继母生活在江东。

诸葛瑾遇到了他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对诸葛瑾的才学还是比较欣赏的,于是他就向孙权推荐了诸葛瑾!

恰逢孙权用人之际,他也想笼络一些人才,于是就将诸葛瑾留作门客!慢慢的诸葛瑾做了长史、中司马等职务!

诸葛瑾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财产、没有工作经验的流浪难民,你要说他是关系户,还真有可能高抬他了!

从26岁到40岁这段时间,诸葛瑾在江东集团,不温不火!

偶尔接待一下蜀汉集团的使节,也是看在他跟诸葛亮的关系!这些年前后发生了赤壁之战,南征交州,合肥之战,濡须口之战、孙刘联姻等一系列大事!但是在正史中,并未记载他在其中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

到了四十一岁时,刘备取得益州,东吴就开始催促刘备还荆州的事情。

诸葛瑾作为诸葛亮的弟弟,而诸葛亮是借荆州的主谋,这个时候派出诸葛瑾,孙权的目的就是看看能不能用诸葛瑾的薄面,拿回荆州。可没有想到诸葛亮公私分明,对待诸葛瑾也是公私分明!结果可想而知,东吴孙权唯一交给他办的一件大事,最后办砸了。

孙权发现诸葛瑾起不到起不到作用,自然不可能重用他!

到了诸葛瑾45岁时,关羽攻打樊城,吕蒙偷袭南郡,诸葛瑾跟随其作战!

最后是吕蒙偷袭成功,自然而然是头功,本来没有诸葛瑾什么事的,没想到的是吕蒙接管南郡太守之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诸葛瑾捡了一个大便宜,他接替了吕蒙的职位,并且封宣城侯!

诸葛瑾47岁时,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准备进攻东吴,此时诸葛瑾作为荆州的主要的行政长官,他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我们只是想拿回荆州,至于说杀关羽,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就不能大人大量放过我们?

次年,诸葛瑾48岁时,孙权称王,诸葛瑾被提为左将军,督军公安,假节且封宛陵侯!

诸葛瑾52岁时,诸葛瑾和孙权,兵分两路,攻打曹魏襄阳,结果是两路兵马都战败,他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升官了。

诸葛瑾55岁时,东吴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督抚,领豫州牧,不过这个官职有点意思,但是的豫州还在曹魏的管辖之下,意思就是你好好干,要是打下来这块地盘,那它就是你的了!孙权也是非常恶心,这种空头支票也开得出来!

诸葛瑾62岁时,孙权再次北伐,这时他派出了陆逊和诸葛瑾一起攻打襄阳,其实诸葛瑾打仗肯定不咋地,陆逊是要他坐镇后方,起到一个人头数量的作用!最后陆逊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成功地退回荆州!

诸葛瑾67岁时,诸葛瑾和诸葛恪参与伐魏,但是不敌司马懿最终东吴彻底失败,诸葛瑾在以这一年去世,走完了他一生!他这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圈点的事情,可是他却官至大将军,可见东吴还是对他挺重用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135149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诸葛瑾(诸葛瑾为什么被满门抄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诸葛瑾(诸葛瑾为什么被满门抄斩).pdf

标签:满门   诸葛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