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古代战争激活码)

更新时间:2023-02-28 21:26:02 阅读: 评论:0

中国古代战争都有哪些?

1、秦始皇灭六国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2、秦末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3、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战争。

4、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统一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末农民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资是什么,若是控制住了它,往往大获全胜?

古代的战略物质,尤其是支撑一场战争的物资,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答案毫无疑问:粮草。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里的“釜底抽薪”,其实本来也就是从粮草上做文章。

大多数人都只看到战场上冲锋陷阵、斩首杀敌的辛苦和凶险,却很少有人重视到那些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无论哪一个名将、还是哪一位勇敢的战士,杀敌对他们来说,可以借助武器,也可以不借助武器。但无论是谁,绝对离不开食物。

现代战争常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明的也是物质的重要性。但真的只是大炮的问题吗?要知道,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来操作。没有人操作的前提下,什么都是浮云。而人,绝对离不开吃。

古代战争,有以多胜少的、有以弱胜强的。但这些先例,基本上都是围绕“吃”展开而得。即使有些例子表面积看上去似乎和食物关系不但,但是深层次里,影响的还是从食物到敌人的斗志,从而获得全胜利。

稍微举个例子说说吧。乌巢之战,也就是曹操大胜袁绍的官渡之战的前奏。曹操自己率领区区5000兵马夜袭乌巢。而乌巢正是袁绍囤积军粮物质之所。曹操一把大火,将乌巢化为真正的“乌巢”,袁绍还有还手之力吗?

诸葛亮失街亭之战,为何马谡会丢了街亭?还不就是屯军在高山之上,没有了水源,这可比吃饭更要命的事情,但也是饮食之一。因此,没有了粮食饮水,没东西吃,即使计谋百出如诸葛,也得不俯首认输。

此外,古代常用火攻,也因此诞生了很多著名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火烧藤甲军等等。其实,古代的火攻,真正用于直接杀敌的目的还是很少的,主要攻击目标还是敌人的辎重和粮草。但凡用到火攻的场景,基本上都和饮食粮草这个“吃”的问题有关。

最后,古代的围城攻坚之战,常有大军围攻某一做城池,开始都是按兵不动并不进攻,过一段时间后,不乏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收获。究其原因,也就是围住城池之后,城内没有吃的,就这一条,是谁也逃不了的。

综上所述,古代战争也好,现代战争也罢,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就是粮草,没有之一。其它的武器先进性、士兵是否精壮、策略是否奇妙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的。可以说,谁控制了粮草,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1、赤壁之战

周瑜嫉恨诸葛亮,所以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于是周瑜让诸葛亮10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3天之内就能送10万支箭过来。周瑜很吃惊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这么做的意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请鲁肃和他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笑而不语。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雾快散时。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支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2、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

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3、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发生于商纣王时期,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终结了商王朝6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让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4、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一共投入了近百万人的军队,打了三年的时间,最后,秦国胜利,赵国失败,而赵国也因此被杀死了四十多万人。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80万军队去进攻东晋。两国在淝水对峙。最终东晋以八万军队打败了80万前秦军队,前秦也因此灭国。


古代战争方式有哪些?

在我国古籍中,经常出现一些描述战争性质与战争方式的词,如“击”、“袭”、“侵”、“伐”、“征”、“战”、“攻”等等。其中,除了“击”、“攻”、“战”3个词表示一般地攻打、作战外,其余的词在描述战争性质和战争方式上均具有特定的含义。

“征”,是指上伐下,有道代无道;是所谓的“褒义”词。如《左传·信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这是指上伐下。《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这是指有道伐无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不仅限于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进攻。其特点是出兵的一方须事先找个理由,即“师出有名”。因此是中性词,后因“征伐”、“讨伐”连用,而渐具褒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代京。”

古人使用这组词是很讲究的。《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实际上,“伐”指正式战争,有钟鼓,表明行动公开,而且进攻的一方还有所谓的理由或借口,而“侵”就不需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袭”比“侵”更富有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

除上述方式之外,还有“围”,即众兵包围;“邀”,即拦击;“逆战”,即迎击。

——引自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的区别

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区别:
1、古代战争是属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多的是比拼的军队指挥官的智慧、勇猛,军事素质的优劣,多见于近距离的作战、厮杀。通常的以弱胜强要么因为素质的过硬,要么因为军事指挥官的奇谋;
2、现代战争则是信息化战争,更加注重于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状况以及军事实力的比拼,多为远程战争,不需有太多的流血、牺牲,便可摧毁敌方。

中国古代战争列表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玁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玁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玁狁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战——
(暂时缺春秋)——
战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晋阳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灭中山之战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赵攻中山之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浊泽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纵攻秦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鄗代之战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破匈奴之战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汉战争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战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汉平诸吕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汉平南越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阳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东汉建武二年(26年)刘秀统一河北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长社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阳之战——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
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
汉光兴二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宁平城之战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杜弢起义
汉嘉平二年(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国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战
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赵平大秦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晋平苏峻之战
后赵太和元年(前赵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晋平成汉之战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国之战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灭冉魏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晋攻前秦之战
前燕元玺三年(354年)三月鲁口之战
前燕元玺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广固之战
东晋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晋攻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吕光攻龟兹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战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州之战
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
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镇之战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后凉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十年(北魏登国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参合陂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后燕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起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七年(411年)卢循起义
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灭后秦之战——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
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
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
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
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战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战
夏胜光三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平凉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战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汉中之战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北魏灭北凉之战
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之战
宋孝建元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宋平刘义宣之战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广陵之战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青州之战
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建康之战
齐建元元年至齐永元二年(479年—500年)齐与北魏的战争
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寿阳之战
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淮汉之战
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汉中之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南阳之战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钟离、义阳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合肥之战
北魏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07)钟离之战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硖石之战
梁天监二年至大通元年(527年—503年)梁与北魏的战争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太清元年,547年)至承圣元年(552年)三月侯景之乱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至次年高欢攻尔朱氏之战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北魏分裂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潼关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沙宛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玉壁之战
梁承圣三年至天成元年(554—555年)江陵之战
北齐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年)三月至六月北齐攻梁之战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陈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沌口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宜阳、汾北之战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阴之战
隋朝时期战争年表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大业九年(613年)宋子贤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杜彦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李德逸起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阳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占冀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
唐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统一的战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祐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北宋辽金西夏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高梁河之战
辽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满城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雁门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瓦桥关之战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
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岐沟关之战
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冬君子馆之战
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代州之战
北宋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989年)徐河之战
北宋淳化四年至至道二年(993—996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咸平二年至三年(999—1000年)河北之战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澶州之战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至三年鄯州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延州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好水川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定川寨之战
辽重熙十八年(西夏延嗣宁国元年,1049年)河南、凉州之战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昆仑关之战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五月断坞道之战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吐番攻宋之战
金朝开国前一年至天会三年(辽天庆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金与辽的战争
金开国前一年(辽天庆四年,1114年)宁江州之战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之战
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末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金战争
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太原之战
金天会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1125—1127年)金灭北宋东京之战——
南宋金夏蒙元时期战争年表(简)
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会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邵兴抗金起义
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金天会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八字军抗金起义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十三翼之战
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秋阔亦田之战
南宋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春合兰真沙陀-折折运都山之战
南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纳忽昏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至西夏乾定五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与西夏的战争
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韩侂胄攻金之战
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十月至开禧三年十一月仆散揆攻宋之战
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1211—1234年)蒙金战争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边堡寨之战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红袄巾抗金起义
金至宁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七月至贞祜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十月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战
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中都之战
金贞祐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北京之战
金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潼关、南京之战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蒙古攻西辽之战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襄阳之战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至十一年三月枣阳之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二月金军三道攻宋之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七月枣阳之战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1221年)正月仆散安贞攻宋之战
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四月你沙不儿之战
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十月江陵之战
元太宗九年(宋嘉熙元年,1237年)黄州之战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庐州之战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至次年四月京襄之战
南宋嘉熙三年(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大垭寨之战
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冬乞瓦之战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三月赛约河之战
宋淳祐三年(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二年,1243年)余玠防蜀之战
宋淳祐四年(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年)寿春之战
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元中统一年(1260年)二月大马士革之战
元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1261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元中统三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古平李璮之战
元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虎啸山之战
元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兴二年,1268年—1279年)元灭宋的战争
元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至十年襄樊之战
元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十二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淮西之战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第一次攻日本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攻河南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明靖难之役
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至十二年(1414年)三月明平交阯之战
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48年)十月麓川之役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大藤峡之战
明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红盐池之战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西海之战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至九月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战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至三年(1623年)十一月明平奢崇明之战
清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山海关之战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莱阳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至6月陕中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7月宜沙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7月扶郿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福州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9月兰州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1950年5月舟山群岛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9月翠微峰战斗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宁夏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河西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至10月漳厦金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至1950年3月大别山剿匪
1949年11月至1953年7月西北剿匪
1949年10月衡宝战役
1949年10月至11月广东战役
1949年10月阳明山战斗
1949年10月阳江战役
1949年10月金门战斗
1949年10至11月鄂西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西南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广西战役
1949年11月南川县北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博白战役
1949年12月成都战役
1949年12月剑门关战斗
1949年12月昆明战役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滇南战役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西藏战役
1950年至1953年西南剿匪
1950年1月八面山战斗
1950年2月天全保卫战
1950年3月至5月海南岛战役
1950年3至4月西昌战役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076247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战争(古代战争激活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战争(古代战争激活码).pdf

标签:古代   战争   激活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