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球(朱紫快速球)

更新时间:2023-02-28 21:25:44 阅读: 评论:0

棒球 投手 投出速度很快的球 叫什么?

快速球(Fast Ball)
分为两种:
four-amer (四缝线快速球): 最快也是最好控制的球路。几乎笔直前进,速度可达100英里以上。大部分投手都会投这种球。因为速度快加上大量倒旋(backspin),球投出下降少,和其他球路比起来就好像向上漂一般,因此又称上漂快速球(rising fastball)。(郭宏至常投这种球抢好球数)

Cutter (切球): 洋基终结者(clor) Mariano Rivera的招牌。通过本垒版时会急速往左或右窜。所以若是右投对左打,球向左窜常会迫使打者击中球棒细的部分,造成”断棒”,故其名。

two-amer (二缝线快速球): 比四缝线稍慢但是球比较会跑(难打)也较难控制。二缝线快速球分为主要两种:
sinker (沉球,伸卡球):王建民的招牌,投时旋转少所以当球通过本垒版时,因为受空气阻力影响球速变慢造成忽然下降。打者因此常击中球的上方造成滚地球。一般沉球速度在85~88英里之间,王建民的沉球可以投到92~93,所以特别有威力。(投沉球要用中指或食指把球用力压下,所以王建民常中指破皮)

splitter (指叉球): "火箭人" roger clemens 的招牌,投球时两指开差於球两端减少旋转所以通过本垒版时也会快速下坠。球速在84~89英里间,比沉球稍快。

棒球的各种球路要怎样投?

棒球投球的球路大致分为3种。
  1.四缝线快速球
  四缝线快速球指的是在球投出之后,打者方向会看到球,每旋转一圈有四条几乎是平行的缝线朝著打者方向旋转而来。其中也有人认为如果球是以四条几乎是平行的缝线旋转,但轨迹没有出现明显的尾劲。有些投手虽然只能投出这样没有什麼尾劲的四缝线快速球,但是投手们仍能以藉由研究寻找打者打击较弱的进垒位置,藉由自己本身良好的控球能力,与配球能力等来与打者周旋。而如果投出的四缝线快速球尾劲十分明显,通常会依据轨迹的倾向,给予命名,如上升快速球、外扬快速球、内移快速球。
  上升快速球:通常出手方(放球点)为高压的投手较其他不同出手姿势投手更容易投出这种球路。这颗球投出后,假设从投手角度来看,会发现球是呈现12往6点钟方向(12→6)倒旋(旋转轴3-9)。如果是从一垒的视角观察从投手丘投往本垒的快速球可以发现球是往上旋转。
  外扬快速球:如果是高压投手,通常会因为食指施力稍大,或是以食指、中指位置大约落在1点钟、姆指位在7点钟,然后施力投球,会让球以1往7点钟方向(1→7)倒旋(旋转轴4-10)。此时除了产生一股作用力向上的马格纳斯力,另外还会产生一股向左方向的水平力(由投手视野看过去),会让球稍微往右打者外角游动。
  内移快速球:如果是高压投手,通常会因为食指施力稍大,或是以食指、中指位置大约落在11点钟、姆指位在5点钟,然后施力投球,会让球以11往5点钟方向(11→5)倒旋(旋转轴2-8)。 此时除了产生一股作用力向上的马格纳斯力,另外还会产生一股向右方向的水平力(由投手视野看过去),会让球稍微往右打者内角游动。 和内窜快速球做比较,内移快速球的球速较快,但是球的游动与内窜快速球相比,幅度较小。

  2.二缝线快速球
  二缝线快速球指的是在球投出之后,打者方向会看到球,每旋转一圈有两条几乎是平行的缝线朝著打者方向旋转而来。其中也有人认为如果球是以二条几乎是平行的缝线旋转,但轨迹没有出现明显的尾劲。而这样没有出现较为明显尾劲的二缝线快速球,就功用来说就与四缝线快速球没有什麼太大差异了。有些投手虽然只能投出这样没有什麼尾劲的二缝线快速球,但是投手们仍能以藉由研究寻找打者打击较弱的进垒位置,藉由自己本身良好的控球能力,与配球能力等来与打者周旋。而如果投出的二缝线快速球尾劲十分明显,通常会依据轨迹的倾向,给予命名,如下沉快速球、外切快速球、内窜快速球。
  下沉快速球:通常这种球路由右投手投出对付右打者会产生球出现沉降,并且会伴随有些许向右打者内角的水平移动。这种球甚至被包含在日本人对伸卡球的广义解释中,球路轨迹和一般的伸卡球相近,但是球速较快,变化幅度较小。;以右投手而言,球会向右打者内角、左打者外角略微落下,但是球速较一般的伸卡球快。
  外切快速球:介于直球、滑球之间,进垒时会向右打者外角快速偏移,行进路线像滑球,但变化幅度不如滑球,然而球速比滑球快得多,所以有人称之为快速滑球。基本上外切快速球是从直球变化来的球路,球速跟直球接近,由於速差不大打者难以分辨球种,用来与直球搭配可达到欺敌的效果。
  内窜快速球(窜球):介于直球、沉球之间,进垒时会向右打者内角快速偏移,行进路线类似沉球,但变化幅度不如沉球,然而球速比沉球快得多。而内窜快速球和下沉快速球比较,两者球速差不多,轨迹也相似,但是下沉快速球是往内角横移并下沉(下沉变化幅度大於内移变化幅度),而内窜快速球是内移横向变化幅度通常大於下沉变化幅度,甚至有时只有内移横向变化幅度。

  3.指叉球
  指叉球以食指和中指夹住球的两侧,投球方式和直球相似,出手时运用这两根手指内侧的力量将球送出,瞬间手指向下扣会给予球正旋的力量,会让球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马格纳斯力(Magnus force)(即升力)。可是和同样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马格纳斯力的快速球相比,作用力较小。而球到本垒板前,因重力持续影响球,所以球在本垒附近的下坠幅度,比起快速球来的大,可破坏打者挥棒节奏。而ㄧ些擅投指叉球的投手,会在扣球瞬间,食指、中指两者产生扣球力道的差异,使指叉球除了有犀利的下坠幅度,同时也会有往打者内角、外角移动。另外有些教练会特别强调不可有压腕的动作,甚至更极端的要投手在投球时手腕固定,但是这种动作其实是不符合人体工学,会造成投手受伤,正确的手腕动作简单来说就是自然,如同投其他球种,不要刻意的固定手腕,但也不需出现过度压腕的动作。

乒乓球发球,低球并且快速球怎么发

1.从对方击球时的拍面方向来判断来球路线。一般说来,对方球拍触球时,拍面所朝的方向,即为对方的击球路线。例如,对方在正手一侧击球,球拍触球时,拍面正对自己的右角,为斜线球;拍面正对自己的左角,为直线球。

2.从来球通过网顶的位置来判断来球路线。例如,对方在正手一侧山击球,球从靠网的左边飞来,多为直线球;球从网顶的中部飞来,多为斜线球。

3.根据自己打出球的旋转性能,预先判断来球路线。例如,自己发反手强烈右侧上、下旋球,对方回球易飞向自已的右方;自己发正手强烈左侧上,下旋球,对方回球易飞向自己的左方。

4.根据自己打出球的落点,预先判断来球路线,例如:反手重压对方反手斜线大角度球,对方很难回击直线球,一般回球路线多在自己左半台或靠中间位置。

(二)判断来球旋转性质和旋转强度的主要方法

1.根据对方击球时实际的挥拍发力方向和摩擦球的部位来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质.如对方由上向下发力挥拍击球,多为下旋球;由下向上发力挥拍击球,多为上旋球;由左(右)上(下)向右(左)下(上)发力挥拍击球,多为右(左)侧下(上)旋球。

2.根据对方击球时球拍“吃”球的“厚薄”和摩擦球的多寡来判断来球的转与不转。如球拍触球时“吃”球“薄”、摩擦多,则来球转;如“吃”球“厚”、摩擦少,则来球不转(相对而言)。

3.根据对方击球时发力的大小来判断来球的旋转强度,对方挥拍擦击球的动作幅度大,挥拍速度快,则来球旋转强,反之则弱。

4.从来球的飞行和球着台后的反弹情况来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质。

(1)快攻球与加转弧圈球相比,快攻球在空中飞行时和着台反弹后的速度变化不大,而加转弧圈球在空中飞行时的速度较慢,着台反弹后的速度加快。

(2)加转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相比,前冲弧圈球的飞行弧线较低,速度较快。

(3)加转下旋球与不转球相比,加转下旋球在空中飞行时的速度较快,着台反弹后下沉,前进速度较慢;不转球在空中飞行时的速度较馒,着台反弹后往前冲。

(4)左、右侧旋球,空中飞行时其弧线沿挥拍方向产生顺向偏拐。

(三)判断来球落点的主要方法

1.根据对方挥拍击球时动作幅度的大小和力量的轻重来判断来球落点的长短。例如,快推、加力推、减力挡等。这些技术动作差别较明显,易判断。

2.从来球飞行弧线最高点的位置来判断来球的落点.来球飞行弧线的最高点在对方球台上空或靠近网前,相对来说,来球落点一般较短,反之则较长。

3.接发球时,从对方第一落点的位置来判断来球落点的长短。对方发球的第一落点离端线近,来球多为长球,反之则多为短球。
判断来球的路线、旋转和落点的方法虽有多种,但主要的是从对方球拍触球时的瞬间动作来作判断,在这一基础上再辅以其他的判断方法,对来球的性质也就能判断得更为准确了。

棒球大联盟的投球的球种一共分为哪些种类

四缝线快速球、指叉球、二缝线快速球。

1、四缝线快速球

飙到95哩以上的快速球就是采四缝线握法。

2、指叉球

90年代盛极一时的变化球,随著野茂英雄和佐佐木主浩靠它在日本职棒窜起,中华职棒也有谢长亨与前兄弟象队洋投邓肯均以指叉球作为招牌武器,野茂独特的龙卷风式投法将指叉球的威力展露无遗,并与佐佐木先后靠著它进军美国职棒大联盟(MLB),日本人更把指叉球称为二十世纪最后的魔球。

3、二缝线快速球

快速球投出时球通常是逆转前进的,依据马格纳斯效应的理论在球上就会产生一个上升的力量,这就使得球下坠的速度比预期的来得慢。若是在投球时让这种效应更加明显,这种球路就称上升快速球(rising fastball),在打者眼中球就像是会往上飘似的。

握球时食指与中指跨过缝线最宽的地方可以投出最直线的球路,而因为从球的表面来看每旋转一圈有四条缝线,所以称之为四缝线快速球(four-am fastball)。

若食指与中指是握在缝线最窄的地方,并且是食指与中指平行扣在缝线上,球路会下沉,所以称之为下沉快速球(sinking fastball),或二缝线快速球(two-am fastball)。

若是以二缝线快速球的握法,但是手指偏离中心部位,则会投出球路偏斜的快速球,称之为切球、外切快速球或卡特球(cut fastball、cutter)。



扩展资料

二缝线快速球有时又称为下沉快速球,也是一种快速球。

二缝线快速球的设计是要比四缝线快速球多一些行进路线上的变化以使打者不能够确实击中,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球路也比较难以掌握与控制。由于球的行进路线并非是平直的,所以有时又被称为移动快速球。

投手拿着球并找到两条缝线最接近的地方,然后将缝线与身体垂直,再把食指与中指分别放在缝线上,而且是从指尖到指根几乎都是贴在缝线上。拇指则置于球的下方,位置大约就在食指与中指中间,约略会碰到缝线呈马蹄形的部分的顶端。拇指第一关节的侧边到中间的这个部位必需放在缝线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伸卡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叉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缝线快速球


棒球技巧

  棒球技巧

  一、投手

  棒球是集体项目,但就其组成部份而言,大多数是一对一,个人对个人的对抗,在比赛当中主要是投手和击球员之间的对抗,可以说,51%是个人之间的对抗,49%才是集体对抗。棒球的每个攻守行为,也就是集体行动都首先从投手投球开始,首先从投手向击球员投球,击球员把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去开始。投手投球时,他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帮助他;击球员击球时,他也是孤独的,也没人能帮助他。一投一击之间是个人的对抗。击球员把投来的球击出之后,才有集体的攻守对抗。因此,先有个人之间的对抗,才有集体之间的对抗,个人对抗产生集体对抗,集体对抗是由于个人对抗而产生。在个人和集体对抗之中,投手投球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投手把球投得很好,就能控制击球员的击球,就能全面控制对方的进攻。有没有进攻,有怎样的进攻,产生不产生集体对抗,产生怎样的集体对抗,是由投手发动的,在极大程度上也是由投手决定的。因此说,投手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局的比赛,且在一场比赛中起70%至80%的作用,这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才得出的结论。

  投球技巧:

  1、保持出球时的身体平衡:

  在人类的任何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有效的投球技术则尤有生物力学上的重要性,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中,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平衡是控制体力的中心。

  正面投球和侧面投球在轴心脚前掌落在投球板前时,身体的运动实际上是一样的,提腿的力量会在头部置于腹部钮扣(体力的中心)前而被上身和轴心脚所吸收,双手应放在身体中部,与下巴和腹部钮扣成一直线,提腿的膝部;臀部和双肩的角度和转动每次都必须一致,正如提腿的高度每次都必一致一样,脚部则应放在提腿的膝部下面。

  如果身体重心在提腿达到最高点时,固定在轴心脚的前掌,那么身体的平衡是可以做到的。在正面投球,投手之所以后撤一步,其唯一理由是便于把轴心脚放投手板之上,在投手板后面作多余的动作只会有碍平衡。

  在提腿提到最高点时,任何动作都有短斩的停顿,这时,投手具有最大的潜在力量,以便在伸踏脚向本垒板伸踏时变成投球动力。

  2、投球的开始:

  a、投球动作从伸踏脚后撤一步开始;

  b、便于轴心脚放在投球板前;

  c、当提腿到达最高点,双肩又靠近体前时,身体一定要取得平衡。

  投手在提腿提到最高点,双肩靠近体前时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后脚(轴心脚)膝微屈,以保持稳定,此时投手绝不可挺立不住而垮下来,在后脚膝保持弯曲来保持身体向本垒板下俯动作的稳定同时,他的提腿膝部应在向本垒板移动前向下移动,双手靠拢直至身体开始向投球方向下俯。

  3、身体重心的转移:

  当从投球土墩上向下传球时,身体向本垒板移动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方向,就是投手从轴心脚前掌触板到伸踏脚前掌落地过程身体重心的位置。如果动作是从平衡开始,那么,双脚把身体重心从后移前时(由于力学使用)应该还是平衡的。按技术效应,这种转移在伸踏过程中仍然是平衡重心的转移,而且只能通过轴心脚前掌触板到伸踏脚前掌落地来完成。

  投手投球是由双脚到指尖的过程,投球是带有旋转成分的方向性技术。良好的指向能增大身体重心从轴心脚转移到身踏脚落地并以投球土墩下移到土墩陡坡而产生的力学动量。

  二、打击基本技术

  从连续动作中可看到打击的过程中,视线始终没离开球,保持了眼睛的高度。跨步很适中,从跨步到扭腰,重心非常稳定。跨步不要太小,因为这样重心不会稳,当然也不能太大,因为跨步太大会让重心的高度一下子改变,挥棒的准度会降低。应该是在挥动球棒的瞬间很自然的将脚直接跨出,不要刻意去注意跨步的大小。

  挥棒是一个很复杂的动作,用到身体很多的肌肉群,所以要能把棒子挥快,当然肌力的好坏是很重要,有好的肌力才有力量把棒子挥得快,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应该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挥棒动作,是不是力求简洁,有没有把多余的动作尽量改掉。接下来要注意自己的挥棒路径,是不是在收棒准备要出手的时候作的得体,让自己在出棒的瞬间能够直接将棒投往球挥去,而没有任何累赘的路径。我想,挥棒动作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了,力求简洁,让自己能够顺畅的加快动作,力量自然就会出来了。

  当然,除了这些要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训练自己训练到挥棒的瞬间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一起爆发,这唯有透过大量的挥棒才能够达成。练习的时候,自己要在心里面假想着投手的球飞过来,然后自己的以最快的速度去挥动棒子,但是不要出力,挥棒快有一个很重要的要领是要求快而不是用力,然后当自己很准确的命中了球,就赶快用全身的力量把球打远,说真的,这样讲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需要一段时间练习!

  球棒的选择:

  棒球的球棒有木质和金属两种。木质棒,球感较好,不震手,弹性稍比金属差,比金属棒易断,职业球员较喜欢用;金属棒较经济实用,弹性好,比木质棒的球感差,震不易断,响声较大,业余球员常用金属棒。目前日本的大学棒球选手也趋向于使用木棒,目的是为入选职业棒球队做好准备。

  持棒位置(右打者):

  较理想的持棒位置是:右手握棒处在好球区的上部,大约与肩同高,并离右肩10厘米左右。

  击球点:

  在棒速最快,手臂伸直的瞬间击中球,这是最理想的击球点,即击球点于肚脐的连线垂直髋部。击中球时,两手腕应有拧湿毛巾的感觉。击球点最好在本垒板前,但内角高球只有一个击球点,即必须在本垒板前,否则棒头将击不到球。

  三、接球的基本方法

  接球和传球是防守技术的统一体,两者不能分开。没有传球,就谈不上接球、没有接球,也谈不上传球,接球是为了传球;有传球,必有接球者。因此,接球是防守队员处理基础和传出的球、阻止击跑员上垒、进垒或进分,以及进行局部或全场战术配合必不可少的技术。

  手套接球部位和正确使用:

  a、接球部位应在虎口和掌心之间,是手套的最深处;

  b、用掌跟接,球易弹出、用虎口接,向后缓冲突然、部安全、皮条易打断;夹不紧,球易掉;

  c、手套掌心和手臂基本成直线;手套的正面和来球应垂直。无论来球方向如何,均用手套的掌心对着球;

  d、接球时,务必做到球在手套之上,否则易掉球;

  e、接球好的人有响声,主要是缓冲好和空气压力起作用;

  f、戴手套不宜过深或太浅。过深则不灵活,太浅则易被球打掉;

  g、戴手套是可将食指放在手套背后。接手和游击手用此方法较常见,主要是接球多,食指放在手套背后,以防伤痛;

  h、尽量用双手接球。

  四、如何扑垒?(作者:yakyu,来源:野球研究所)

  扑垒基本上是先垫步一步,然后整个人就往前扑(头在前面),接着在着地时,以胸部及腹部平均的在地面滑动,然后双手延伸去触摸垒包。所以最理想的垫步应该是在你的身长加上手的长度再多一点点的地方进行,扑下去之后刚好在摸到垒包的时候停止,这样就不会因为撞击垒包而受伤。

  还有,扑垒要尽量不去碰撞对方的野手,能从他们身后绕过应该是最好的角度。另外一个重点则是任何的滑垒都不能犹豫,否则很容易因为犹豫而延缓动作,造成太慢进行,通常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为延缓而在距离不够的时候滑垒进而造成受伤。

  要做到毫不犹豫的滑垒,平常的熟练非常重要,而且不只是单独对动作的练习重要,状况的演练也是必须的,否则一到比赛,平常明明可以做出来的动作也常常会做不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074449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快速球(朱紫快速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快速球(朱紫快速球).pdf

标签:快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