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的别称是什么?
清明节的别称:踏青节、祭祖节、行清节、三月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节日相关:
扫墓祭祖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清明习俗的中心。中国人自古看重孝道,故而非常重视丧葬习俗。
东周战国时代的《孟子奇人》中就描绘了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为人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那里的祭品。可见扫墓之风在战国时代便已十分盛行。直到唐代,在唐玄宗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以后,扫墓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风俗。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沿袭着这样的风俗习惯,并在不同的地方演化出了不一样的祭祖文化。虽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我们寄托哀思的心情是一样的。
清明节有哪些别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的习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二、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以上内容参考福建省委文明办-我们的节日清明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的别称如下:
1、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2、踏青节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3、鬼节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简介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的别名是什么?
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行清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行清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相关讨论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有观点认为:不可以。清明节的主要活动祭祖、扫墓庄重、肃穆。同时,这两者与死亡、鬼神有关,“快乐”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坦言,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高巍分析,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主题内容十分丰富。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清明节的别称是什么?
清明节的别称是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寒食节、柳节、秋千节等。
清明节的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从节气来讲,清明固然是“节”,但同时还是一个重大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唯有清明。正因清明身兼“两节”,故兼具自然色彩及人文内涵,既能反映天气及物候变化,又自带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清明节的特点
清明节气气候特点:北方干燥多风,预防森林火灾,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达到10℃~15℃。对处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来说,这些地区有时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山林田野草木萌发,恰逢春游、扫墓、植树时节,预防森林火灾十分重要。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061047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的别称是中元节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的别称是中元节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