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是三国时期的吗
是的 ,三国时期辽东割据军阀
(?-238年),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公元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公孙渊抵御失利,与其子为魏军所斩。
公孙渊诈降的故事是怎样的?
233年,魏辽东太守公孙渊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携带降书前往建业,表示愿意投降东吴。孙权十分高兴,下令大赦。三月,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领一万军队,带上金银珠宝以及各种仪礼物件,从海路北上封赏公孙渊,封他为燕王。许多大臣一致认为:公孙渊不值得信任,况且恩宠待遇过于优厚。我们应该做的只是派官兵把宿舒、孙综护送回去就可以了。孙权不肯听从。
张昭说:“公孙渊叛魏害怕被征讨,所以才远道而来请求援助,并不是真心想归附我们。如果公孙渊改变主意,想要向魏表白自己的忠心,那么我们的两位使臣一定不能安全返回,这难道不会被天下人取笑吗?”孙权不断驳斥张昭,张昭的劝谏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后来孙权有点忍无可忍了,他按着剑柄生气地说:“东吴士大夫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你,我对你的敬重也算无与伦比了,而你却多次在公众场合让我下不了台,折辱我,我担心自己会因为忍受不了而做出不好的事来。”
张昭直视孙权说:“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因为不敢忘记太后临终时将我叫到她的床前,留下诏书委托重任的话啊。”说着说着,他已泪流满面。孙权把剑扔到地上,与张昭相对而哭。但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去了。张昭对孙权不采纳意见、固执己见十分不满,就借口生病不去上朝。孙权一时火起,派人用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堵住,张昭干脆又从里面用土把门堵起来。公孙渊自知东吴相隔遥远无法依靠,于是斩下张弥、许晏等人的首级,送到魏的都城,把吴国的军械物资、金银珠宝全部据为己有。十二月,魏发布诏书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大怒道:“我年已六十,不论多么艰难的事我都经历过。没想到这次却被鼠辈戏弄了一番,如果不亲手割下那个鼠辈的脑袋,我还有何脸面再统治国家?”于是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发兵讨伐公孙渊。大臣陆逊、薛综等人反复上书,加以劝阻,孙权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表示歉意,张昭就是不出来。于是孙权出宫,到张昭家门前呼唤张昭,张昭还是不出来。张昭的几个儿子将父亲扶起来,孙权用车拉他回宫,诚恳而深刻地检讨自己。张昭无奈,从此又去参加朝会。
孙权聪明一世,临老却为虚荣心蒙蔽,被奸诈的公孙渊戏弄,可谓糊涂一时。究其根源,孙权治理江东,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难免志得意满。公孙渊投其所好,对其上表称臣。孙权便派出庞大使团炫耀东吴强盛国力,最终却使自己脸面丢尽,不仅损失了两位大臣,一万士兵也被公孙渊收编。
公孙渊为什么敢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是左将军公孙康的儿子。早在董卓之乱的时候,公孙渊就趁机占领了整个辽东,成为了辽东侯。公孙度死后是让把权位给了他的儿子公孙康,但是公孙康死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太小,所以让给了他的弟弟,公孙渊之后夺权是从他的叔父中手中夺来的。
公孙渊之所以敢于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底气首先来自于其家族势力。公孙度在位期间,大肆拓展地盘,东征高句丽,西征乌桓,南取辽东半岛,甚至跨过胶州半岛在其北部占领了不少州县。公孙度还广招贤才,开馆设学,招揽了不少流民,人口和土地在公孙度执政时期大大拓展,有了跟中央分庭抗礼的资本。
公孙渊对魏国的不忠,早有迹象显露出来,在太和年间公孙渊就向东吴的孙权称臣,跟东吴眉来眼去,还被孙权封为燕王,但是鉴于曹魏大军离自己太近,还是杀了东吴的使者,戏耍了孙权一把。让公孙渊自信心膨胀,敢于脱离魏国的很大原因在于景初元年的一场战争。魏国派出毋丘俭,发大军讨伐公孙渊,结果被公孙渊一举击溃。公孙渊开始自立为燕王,封设百官,还给鲜卑可汗授予权位,怂恿其骚扰曹魏的边境。公孙渊太自大了,欺负曹魏无人。没想到之后的魏明帝曹叡派出了司马懿,很快将辽东一举拿下,公孙渊父子都被杀了。
三国鼎立的格局,尤其是南方蜀汉和东吴政权对曹魏的牵制使得公孙渊更加有恃无恐。的确是南方的两个政权牵制了曹魏的大军,从司马懿率大军征辽东的军队人数就可以看出来,40万大军只能抽调4万人来出征。在公孙渊自立为王之前,蜀汉曾五次发威,导致魏军在雍凉一带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再者,魏国也得防着东吴,在淮南一带也是安排了不少兵力。公孙渊严重低估了魏明帝曹睿的实力。曹叡作为一个自负的皇帝,是绝对不允许公孙渊自立为王的。
公孙渊:这个辽东小霸是如何被司马懿灭掉的
公孙渊是汉末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军阀割据势力,因为地处辽东,远离中原,所以他们祖孙三代得以偏安一隅。汉代辽东郡是指辽河以东地区,大致是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东南部,战国时的燕国甚至还延伸到朝鲜部分地区。
他祖父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本在玄菟郡任职,担任一个不大的官儿。不知怎么时来运转,在董卓当权时被推荐为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对辽东郡是最熟悉的,辽东郡首府襄平就是他的老家。他知道襄平县令公孙昭搜刮民脂民膏,政声不佳,所以到官后,立即将公孙昭在襄平大街上公开处死,同时诛杀郡内不法豪富100余家。这一下使整个郡的豪富震栗,百姓奔走相告,他的威信很快建立起来。
辽东小霸
在汉末的混乱局面中,中央政权已基本瘫痪,他也蠢蠢欲动,企图建立他的地方霸权。他远离本土,无法逐鹿中原,即使有此野心,也无此实力,于是就近下手,扩充地盘。他以辽东郡为基地,东伐高句丽(今朝鲜),西击乌桓(为匈奴的一支,活动于今内蒙、河北、辽宁一带),使统治范围从辽东辐射到内蒙、河北、朝鲜,打出了一片天下。他还从海上攻取东莱等县(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称之为营州,委派营州刺史。他自封辽东侯、平州牧,俨然成为辽东一霸。
辽东与当时袁绍统治的幽州比较接近,他就以袁绍作为靠山。那时袁绍与曹操正在中原恶斗,根本无暇顾及。曹操为拉拢他,以献帝名义遥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这时他已经是个土皇帝了,对这些头衔当然没有看在眼里,他跟人说:“我在辽东可以自己称王,还要什么永宁乡侯。”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位。十二年,袁绍兵败后,其子袁尚等逃窜到辽东,曹操听取郭嘉建议(见郭嘉篇),按兵不动,公孙康怕袁尚等威胁他的政权,杀掉袁尚等,将首级献予曹操。公孙康因功封襄平侯、左将军;这时候曹操势大,公孙康表面上臣服于曹操。
太和二年公孙康去世,次子公孙渊即位。那时已是魏明帝在位了,明帝对辽东仍采取笼络政策,任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旁白:辽东政权所以能延续三世,就是因为与中原交通阻隔,魏要集中精力对付蜀、吴,就只有对辽东采取绥靖政策了。
摇摆于魏、吴两强之间
公孙渊自持辽东地处边远,与中原关山相隔,魏国鞭长莫及;而且那时海运已经比较发达,通过海运,与吴国的关系反倒更为密切。公元233年,魏明帝见公孙渊阴怀异心,与吴勾结。拟发兵从海、陆两道征讨公孙渊。但散骑常侍蒋济认为当时主要敌人是吴、蜀,‘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公孙渊只是“狐狸”而已,不值得大动干戈。他劝明帝道:“辽东远地,即使战胜,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反结怨于人。”明帝不听,发兵征讨,终于无功而返。公孙渊怕魏再次征讨,更与吴结好。派人去吴国,送上厚礼,还对刚称帝不久的孙权表示愿意臣服于吴。
出尔反尔欺孙权
孙权在高兴之余,也打算派使臣张弥、许晏等,携带金玉珍宝,乘海去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对此是坚决反对的(见张昭篇),但孙权一意孤行,还是派出四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前去。
结果公孙渊真的出尔反尔,为讨好曹魏,杀掉张弥、许晏,其他人分别流放到玄菟郡等地。流放在玄菟郡的秦旦等人,无法忍受囚禁生活,遂逃出城外,徒步六七百里,到达高句丽(今朝鲜),由高句丽王派人送回吴国。高句丽王还顺向吴称臣,贡献了貂皮等土产。孙权想统辖辽东的霸主梦,也就此终结。
旁白:公孙渊向吴归顺示好,并不是真心的。只是怕魏再来进攻,挟吴以自重;震慑魏国,以示自己有后援。但他也知道吴距离太远,远来和尚“难”念经,所以才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囚禁吴国使者以讨好魏国。张昭等人(包括陆逊)早就看透了公孙渊的居心,力劝孙权不要上当,但孙权被“利益”蒙蔽,不听谏言,终致失败。
司马懿神速取辽东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公孙渊自以为已坐稳江山,虚荣心恶性膨胀,干脆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俨然是一个小朝廷了。为了牵制魏国,他鼓动境外的鲜卑人骚扰北方,使鲜卑人逐渐强大起来。他的一些做法引起了魏国的反感,公元238年,魏明帝终于下决心要拔掉这个“恶瘤”,派遣名将司马懿领兵四万,远征四千里外的辽东。
旁白:魏不愿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囚禁吴国使者,大概也不稀罕吴的册封,所以干脆就自己称王了。他称王不打紧,却使魏终于下决心要割除这个恶瘤了。
在出发前夕,明帝问司马懿道:“估计公孙渊将会采取什么对策?”司马懿明确回答道:“上策是尽早放弃襄平城逃走;中策是凭藉辽东广大地域与征讨大军周旋到底;下策是坚守孤城,为我所擒。”明帝问道:“那他将会采取哪条对策?”司马懿答道:“公孙渊估计我方远道袭击,不可能持久,必定会采取坚守的策略。”明帝问道:“如果这样,那么剿灭他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答道:“我估计去到那里100天,打仗100天,回程100天,最多一年即可解决问题。”果然,事实完全如司马懿所料,9个月就攻下襄平城,公孙渊父子被擒斩首,辽东平定。汉末最后一个割据军阀,就这样被剿灭了。据《晋书》载:司马懿为永绝后患,诛杀公孙渊所署官吏2000余人,还杀掉15岁以上的男子7000余人,而当时辽东的总人口也才30余万,真是残暴绝伦。
作者点评:从公元190年到239年,公孙渊祖孙三代统治辽东先后达50年,是东汉末年割据时间最长的一个军阀。在中原大乱之际,辽东实际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这个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他管辖的范围大致为今辽宁的全部,朝鲜、内蒙和河北的一部分,虽然地域广大,但经济实力差,还是一个弱国,无法与魏、蜀、吴三国相比。
我们从辽东与吴结好,可以看出那时海运已相当发达。远在江南的吴国势力,通过海上交通,已深入辽东半岛。公孙渊夹在魏、吴两强之间,企图左右逢源,保持独立。膨胀的虚荣心,使他最终得罪魏国,遭到灭顶之灾。辽东从战国的燕开始,即设郡县,至此又重新一统于华夏。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的吗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在三国时期,虽然主要是魏蜀吴三方之间的较量。但是,实际上,在魏蜀吴三国之外,还存在公孙渊这一势力。公孙渊即位之后,先是向曹魏称臣,后又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9007147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孙渊(公孙渊自立国号为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孙渊(公孙渊自立国号为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