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谁(围魏救赵是谁的主人公)

更新时间:2023-02-28 20:46:44 阅读: 评论:0

围魏救赵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讲的是孙膑引庞涓中计,解了赵国之危的故事。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元帅庞涓率数十万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陷入了战火之中。国王升朝向文武百官问计,有位大臣说道:不如由主公写一封求救信,再备上金银,然后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国王听了大臣的计策,于是急忙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国国王接到信和财物后就派大将军田忌和军师孙膑率军赶去赵国解围。田忌随即点兵准备来日向赵国进军,军师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而出,国内一定只剩下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击其虚处。敌人必然放开赵国,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

田忌立刻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果然,魏军得悉大梁被围,慌忙回师。人马行到桂陵地面,齐军蜂拥杀出,将魏军打得丢盔弃甲,横尸遍野。
《围魏救赵》的故事道理
1、一种方法无法直接实现愿望或者目标,那需要就想其他办法,迂回实现我们的愿景。
2、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想到解决的方法。
3、做事情之前,要充分了解和熟悉事情,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田忌、孙膑。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扩展资料

一、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

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国。

二、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魏救赵 (成语、历史故事)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这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原本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个军事策略,现在多用来指作战时偷袭敌人的后方,促使敌人撤退,缓解当前作战危机。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战术,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根源去解决问题。 扩展资料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故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魏王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交好的齐国求助,齐王派田忌和孙膑带兵去解救赵国,军师孙膑提出先不直接攻打围困邯郸的赵军,而是向魏国都城大梁进攻,魏军听到消息,一定会先回来救援,齐军可以在路上设下埋伏。结果,庞涓果然撤兵回魏国,并在桂陵受到伏击,齐军大胜,魏军溃不成军,退回魏国,赵国的危机就解除了。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孙膑,原本与庞涓是师兄弟,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在孙膑投奔魏国时设计陷害孙膑,使孙膑遭受酷刑。孙膑忍辱负重,来到齐国,逐渐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齐王的重用,在齐魏两国的战争中,打败庞涓,后来写下著名的《孙子兵法》。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公元前353年,魏国发动了对赵国的侵略战争,直接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由于齐国和赵国是结盟的关系,于是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率军营救赵国。孙膑为了麻痹魏军,派齐城、高唐率兵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而大军却绕道直插魏国都城大梁,并在途中设伏。

  魏军将领庞涓听到都城被围的消息后,放弃了邯郸,回国解围。在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魏军长途疲惫,被齐军打败,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中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是由孙膑指挥的齐军用计打败庞涓带领的魏军。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围魏救赵指的是谁 围魏救赵主人公是谁

1、“围魏救赵”是说孙膑。

2、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840446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魏救赵是谁(围魏救赵是谁的主人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魏救赵是谁(围魏救赵是谁的主人公).pdf

标签:围魏救赵   谁的   主人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