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其特点为:共主或国王分封土地,诸侯拥有土地收益权,诸侯拥有世袭继承权,诸侯有义务向周王室进贡.
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国土面积过大,导致管理极为困难.而分封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各地政权稳固,文化经济在当时得以充分发展.然而伴随时代的发展,分封制的种种弊端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有了春秋战国,最后秦统一华夏,分封制最终一步一步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作用: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不同角度看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总结老半天啦,希望可以帮助您!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内容:
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扩展资料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扩展资料分封制-百度百科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下面是我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制的内容是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
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分封制的目的1.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继承权力、土地和财产问题);
2.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要简略)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
分封制的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成为大宗。
嫡长子继承制在殷商末期确立(不是在西周确立)。严嫡庶之辨,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是对立的。
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
(1)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2)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2.消极影响
(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2)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分封制的结果西周的分封制,其实是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一起成为西周政治的最大特色,在建国之初的日子里让西周国土增大,政治巩固。但是随着分封的增加和血缘的疏远,周天子对各地的控制已经减弱,尤其是到了中后期,西周天子已经难以调动一些诸侯,到了东周时期,由于周天子东迁,其对诸侯的控制力完全丧失,基本上成为了摆设。
分封制的内容及其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771746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封制的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封制的内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