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响室的介绍
混响室一词在声学领域和电磁学领域都有应用,其实,电磁学领域混响室一词是源于声学领域的。在这里,为了区分二者,将声学领域的混响室称为声学混响室,将电磁学领域的混响室称为电波混响室。声学混响室是一个能在所有边界上全部反射声能,并在其中充分扩散,使形成各处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扩散场的实验室。电波混响室是一个电大尺寸且具有高导电反射墙面构成的屏蔽腔室,腔室中通常安装一个或几个机械式搅拌器或调谐器,通过搅拌器的转动改变腔室的边界条件,进而在腔室内形成统计均匀、各向同性和随机极化的电磁环境。
消声室和混响室测试噪声有什么区别?
1、组成不同
消声室由复合型隔声墙体、吸声尖劈等隔音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消声室又分为半消声室和全消声室,室内本底噪音一般在25-6dB(A)左右。
混响室由符合隔声墙体、扩散体、吸音板等隔音材料制作装修而成,不同于消声室的是混响室带有混响效果,形成扩散声场而消声室产生的是自由声场。
2、功能不同
可以用来测定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测量设备和产品的噪声级功率级,电声元件如传声器、扬声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乐器或精密仪器的声学频率特性分析和噪声级等。
混响室又叫视听室,是为了改善试听评价的环境,以便对电声期间和音响设备做出正确的判定,就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试听声学特性的房间。
扩展资料:
在实际运用中混响室大多用于电声、音响的音效测试,主要应用于演播室、影音室、影院、高级会议室等场所。
简单来说消声室就是用来测试一些声音等级要求较高的产品,只要是测试产品的噪音大小都可以在消声室中开展。混响室有回声效果,声音发出会产生反射,而消声室内无回声,声音发出后被完全吸收。
混响室的基本构造
由于机械搅拌式混响室是目前应用最多、标准认可、运行比较可靠的电波混响室,所以在此以它来说明电波混响室的构造。 如图所示的是典型的混响室结构与设备配置,它是由屏蔽腔体、搅拌器与驱动电机、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或场强计)及控制设备等组成。
屏蔽腔体是由镀锌钢板等高反射率金属材料围成的矩形空间,腔体容积越大,则内部本征模数越多、最低可用频率越低。
电磁场发射和接收设备包括射频或微波信号源、功率放大器、频谱分析仪、光纤场强汁、控制计算机及测控软件等。 机械搅拌式混响室(也称模调谐式混响室或模搅拌式混响室)都安装有搅拌器.它由贯通混响室的单根或多根转轴及其附带的金属反射板构成,通过外部电机以步进或连续旋转驱动方式带动旋转。搅拌器是混响室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标志,搅拌器选择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混响室的效果。
机械搅拌式混响室就是靠搅拌器的旋转不断改变金属腔体边界条件,从而得到随机极化、统计均匀的电磁场。从电磁散射的角度来讲,搅拌器和混响室墙面都会对发射天线馈入混响室内的电磁波进行多次反射和散射,由于搅拌器和混响室墙壁均为金属导体,吸收损耗较小,经过多次反射和散射后的信号相互叠加,使混响室内空间部分位置的功率密度增大.形成较强的空问场强,而有些位置则有可能因反相位叠加使场强削弱。通过搅拌器的运动,随机改变搅拌器的反射特性和散射特性.从而随机改变空间最大场强值的位置,使测试区域内每一点均能达到所期望的最高场强。另外,由于搅拌器和混响室墙面的随机散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也变得混乱和随机,从而形成统计意义上的均匀和各向同性。
到达混响室测试点的电磁波包括直射波和反射波:前者是未经过搅拌器搅拌(反射)而到达测试点的电磁波;后者是经过搅拌器搅拌(反射)后到达测试点的,这类电磁波是随机的,它们在混响室中产生随机均匀的电磁场。为得到统计均匀场,应尽量减少混响室内部未经过搅拌器搅拌的直射电磁波,从这个角度来说,搅拌器面积越大越好。特别是在下限工作频率附近,混响室机械搅拌调谐器的尺寸不能过小,否则,电磁波在桨叶附近发生绕射,不能实现电磁场的有效搅拌,因此,搅拌器的形状和几何尺寸是影响机械搅拌混响室性能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混响室的使用频率范围及屏蔽壳体内部空间大小没计。
通常认为:搅拌器的尺寸应不小于工作波长的两倍。IEC 61000-4-2l标准规定搅拌器尺寸至少为最低可用频率波长的1/4.每个搅拌器相对于混响室的总尺寸来说应陔尽可能大,在这个方向的尺寸至少为混响室最小尺寸的3/4。另外,在搅拌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混响室内不应出现重复的场分布。
搅拌器的搅拌效果用搅拌器效率(或称搅拌比)来表示,搅拌器效率是指混响室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搅拌器旋转一周时混响室内任意一点在任意方向上的场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混响室搅拌器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搅拌器搅拌时对混响室本征模频率产生多大的漂移,模频率漂移得越多,说明搅拌器的效率越高。为了保证混响室搅拌均匀,搅拌器对电磁场散射的随机性越大越好。在搅拌器没计安装好后,应对搅拌器和搅拌步数进行相关性测试。
搅拌器根据反射板结构分为直叶、折叶及齿叶等类型,如下图所示。其中,直叶搅拌器成本较低,但是折叶和齿叶搅拌器需要更加强大的动力控制系统来支持。从综合性价比考虑,目前折叶搅拌器应用较多,齿叶搅拌器往往是与直叶搅拌器或者折叶搅拌器配合使用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搅拌效率,尤其是在低频段。
搅拌器虽然有各种形状,但其设计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A、最大尺寸应不小于混响室最大尺寸的75%。
B、搅拌器旋转直径应不小于最低使用频率波长的l/4。
C、搅拌器优选非对称结构,保证混响室在任意角度下不出现相同边界条件。
D、为增加测试空间,搅拌器通常安装在角落位置。
E、应选择高反射率材料。
搅拌器材料选择综合考虑反射率、成本、重量等因素,铜的反射率足1.0,铝的反射率是0.6,锌的反射率是0.3,钢的反射率是0.1。显然,铜的反射率最高,但铜搅拌器重量大、成本高。因此,铝是机械搅拌器最常用的材料,考虑到铝性质活泼,应做表面抗氧化处理。
混响室中搅拌器的搅拌速度直接影响到混响室在低频段的搅拌效果和场均匀性。通常搅拌分为定速和变速两种模式,从理论上讲,搅拌器的速度越高则场均匀性越好,但高速度必须有大功率、高转速电机带动,导致建造成本增加。另外,考虑到接收机也存在响应时问,过高的搅拌速度使测试仪器来不及响应,也不利于测试空间建立稳定的电磁场。目前,标准规定的混响室搅拌器转速通常在10r/min~30r/min之间。
搅拌器根据安装数量可划分为单搅拌器、双搅拌器和多搅拌器等类型。搅拌器的数量会影响下列指标:
l 混响室内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l 是混响室内的电磁场强度;
l 建立均匀场的时间;
l 混响室内有效测试空间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单搅拌器由于搅拌维数低,造成响应时间、均匀度、实际可用空间尺寸等都受影响,并且需要大马力电机驱动。三维搅拌器的响应时间较快,但本身体积大,减少了有效测试空间,因此从成本、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学校的消声室和混响室是干什么用的?
liveroom是什么意思中文
live room的中文意思是:混响室,例句:A few months later, We live in the same hotel and the same room.几个月后,我们住在同一座旅馆的同一个房间里。
混响室的简单介绍如下:
混响室是指一个能在所有边界上全部反射声能,并在其中充分扩散,使形成各处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扩散场的实验室。
要是: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空气中的声吸收,声源和机器、设备等的声功率及频谱,测量某些电声器件和设备的效率等声学性能以及对灵敏机件作噪声疲劳试验等。
混响室通常是装备机械调谐器/搅拌器以改变(搅拌)内部电磁场结构分布的屏蔽室。混响室内的试验要以描述为机械调谐器/搅拌器“搅拌”屏蔽室内部谐振模式的随机过程。该室还称为搅拌模式室、模式搅拌室或模式调谐室。
混响室的优点:
①能很好地将混响室内外的电磁场进行隔离,不形成电磁环境污染。
②在大的体积空间范围内获得高电平的电磁场,而不需要太大的射频能量。
③在一定的试验周期内,在试验区内的每个位置都能产生比较一致的各向同性的最大场强值,从而形成统计意义上的各向同性电磁场。
④在进行电磁兼容试验或其它试验时,不需要受试设备在空间旋转。
混响室的电波混响室
电波混响室是一个电大尺寸且具有高导电反射墙面构成的屏蔽腔室,腔室中通常安装一个或几个机械式搅拌器或调谐器,通过搅拌器的转动改变腔室的边界条件,进而在腔室内形成统计均匀、各向同性和随机极化的电磁环境。
在国内,关于混响室的名称多种多样,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出现的名称包括“电波混响室”、“EMC混响室”、“电磁混响室”、“电磁混波室”等。为避免混淆,一方面,考虑到在形式上与另一种传统意义的电磁兼容测试平台“电波暗室”一致,比较习惯,也便于区分和理解;另一方面,在声学领域,“混响室”使用更广泛,而“混波室”使用比较少,而且混响室最初是借鉴声学研究中“混响室”的概念,所以有学者建议在国内统一使用“电波混响室”这一名词。 电波混响室技术研究的早期,在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中引人混响室测试平台的初衷主要是混响室可以利用较小的功率输入获得强辐射场。
由于电波混响室提供的电磁环境具有以下特性:空间均匀,室内能量密度各处一致;各向同性,在所有方向的能量流是相同的;随机极化,所有的波之间的相角以及它们的极化是随机的。所以混响室可用于多种涉及辐射场的测量其中包括:
l 辐射抗扰度和辐射发射测量。在混响室内可形成各向同性、均匀的场,因而特别适合进行辐射抗扰度测量,尤其是对于大型的EUT
l 屏蔽效能测量。对屏蔽衬垫、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测量的特点是在大的混响室内设置另外一个较小的屏蔽壳体,并在此壳体内对由屏蔽材料泄漏进入的场也进行模搅拌,并分别接收混响室中及屏蔽壳体内电磁场的功率,从而求得屏蔽效能。
l 天线效率测量。在天线参数测量中,天线效率的测量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测量一付天线在全部立体角范围内辐射的总功率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任何一付实用的天线都不可能是完全全向的,不同立体角的辐射功率密度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困难在混响室测量中不复存在。
在无线通信领域,利用电波混响室的多反射形成的漫射场模拟无线通信中的多入多出环境。其研究内容较多,比如汽车内部的超宽带通信等。 目前,应用最多、标准认可、运行比较可靠的电波混响室是机械搅拌式混响室,又称模式搅拌式混响室(Mode Stirred Reverberation Chamber),它是在高反射腔体内,安装一个或多个机械式搅拌器,通过搅拌器的连续或者步进式转动改变边界条件,从而在腔室内形成统计均匀、各向同性、随机极化的场。此外,在混响室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提出了其他一些也能实现电磁混响的设计方案,这里做一简单介绍。
(1)摆动墙(Moving Wall)式混响室。
1992年,Huang Yi等提出采用摆动墙方案。由于混响室墙体的摆动,使室内体积不断变化.从而连续改变空腔的谐振条件而达到混响的目的,但这种装置的实际实现有一定困难。2002年,N.K.Kouveliotis等用FDTD方法仿真计算了摆动墙混响室的品质因数Q和场均匀性.并通过建模、仿真其对EUT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摆动墙混响室产生混响的性能。
(2)漫射体式混响室。
1997年,M.Petirsch等提出将建筑声学中对声波反射的Schroeder漫射体用于改善混响室内电磁波的谐振,并用数值方法分别计算了带有和不带有漫射体的混响室内电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漫射体改善了室场内的均匀性。
(3)波纹墙式混响室。
1998年,E.A.Godfrey等提出了一种波纹墙的混响室结构方案,并探讨了在一个小型混响室内(1.8m×1.2 m×0.8m)采用波纹墙对场均匀性的影响,考察的频率范同为150MHz~650MHz,实验分别在平面铝墙和钢波纹墙混响室内进行,对比两种条件下的数据结果表明,波纹墙有利于改善混响室内的场均匀性。
(4)源搅拌混响室。
1992年,Y.Huang和D.J.Edwards提出源搅拌的方法。它通过在测试中移动天线的位置或控制天线阵中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的方法改变测试中源的位置,达到混响的目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改变混响室中各本征模的权重因子。这种方法由于不用机械搅拌器,使得测试空间增大,而且还能改善混响室的低频性能,所以至今仍有人对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用本征函数叠加的方法推导了混响室有源激励的电磁场分布公式,并提出了对称模与反对称模发射的方法(即源搅拌方法),从理沦上证实了利用源搅拌实现混响的可行性,一定条件下在低模状态下可获得均匀场,并且模拟的结果证实了数据推导的正确性,为混响室在低于最低可用频率的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5)频率搅拌混响室
1994年,David A.Hill提出频率搅拌的方法。其二维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中心频率为4GHz、带宽为10MHz的线源激励时,场的均匀性很好,其三维分布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此外,非零带宽对敏感度测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分析。在辐射发射测试中,由于不能控制受试设备(EUT)的频谱,是否还能用频率搅拌的方法进行测试有待研究。
(6)不对称结构(或固有)混响室
1998年,Frank B.J.Leferink等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响室,它没有任何两个墙面是平行的,只有一个壁面垂直于其他墙面,混响室的长、宽、高尺寸不成比例,且在室内某些位置安装了漫射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没有使用机械搅拌器的情况下产生了统计均匀的电磁场,使得测试时间相对于机械搅拌混响室而言大幅度减少。S.Y.Chung等还考察了“Schroeder diffur”和“Randomly Made Diffur”两种不同漫射体在固有混响室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漫射体安装的位置和面积对混响室性能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6997475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混响室(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混响室(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