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建设多少亩旱涝保收?
1亿亩。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中国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农田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旱涝保收的特点
旱涝保收的工作往往关系国计民生,自来水公司、电力部门、供暖、燃气。不管收入高低,经济好坏,每个人都离不开,自然工作稳定,收入较高。
具体到民营企业,、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一流企业,也做不到旱涝保收,清理中年员工反而是常有的做法,甚至标榜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这样的企业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可想而知。归根结底,不能旱涝保收,是因为做不到稳定的盈利,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周期短暂。
沙县的自然资源
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25.72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6.6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25亿千瓦时。
沙县境区内有水利工程3307处,灌溉面积196800亩,旱涝保收面积190350亩,其中蓄水工程134座,蓄水量5678.24万m3;灌溉面积62968亩,旱涝保收面积60492亩,引水工程2777处,灌溉面积125713亩,旱涝保收面积122683亩,提水工程86处,灌溉面积8119亩,旱涝保收面积7444亩,防洪治河工程262处,长度91.289km,防洪面积26838亩,喷灌、管灌工程60处,灌溉面积23083亩,水电站工程154座,装机容184182kw。水资源供需已基本平衡。 沙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29种,其中能源矿2种,金属矿7种,非金属矿20种。达大型矿床有1处,即琅口钾长石矿,达中型矿床有2处,即富口高地石灰岩和水南砖瓦粘土,还有小型矿床15处。
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已发现具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石灰岩、钾长石、黏土、高岭土、石英石等。
江西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占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域占10%。省境周边三面环山,峰岭交错,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开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周边高中间低,构成一个以鄱阳湖平原为底部的不对称盆地。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1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面积为162225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面积15697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除鄱阳湖水系外,还有北部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河流,西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以及南部汇入东江水系的寻乌、定南水等河流。
江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冬长,春秋短。四季气候的特点是:春寒夏热、秋燥、冬冷,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伏秋多干旱,无霜期较长,冰冻期短。年平均气温在16.3℃-19.5℃之间。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4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省境周边山区多于中部盆地,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900毫米。在时间分布上:4-6月是全省降水量最集中的季节,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50%,而7-9月降水量偏少,约占全年的20%左右。
江西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2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四川、广东、云南、广西和湖南省,居全国第七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蓄水能力293亿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286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34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2%和67%。全省水电装机容量188.5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机113.5万千瓦,共有45个县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
当阳市水资源的具体情况
当阳是水利大县(市),现有水库126座,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45座,小(二)型水库74座,堰塘23539口,蓄水能力达3.85亿立方米。 已建成东风、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有大中型引水渠6条,干支渠11条长637公里。现有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新港等堤防221.5公里。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沮漳河、人工河堤防为主体,大中型水库为骨干,小型工程为补充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总蓄水、引水、提水能力达4.65亿方。农田灌溉面积达到54.0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39.35万亩,排涝面积达19.5万亩。 1、蓄水工程:全市现有水库126座。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45座,小(二)型水库74座,堰塘23539口,蓄水能力3.85亿方。 2、引水灌溉工程:全市已建成东风、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有大中型引水渠6条,干支渠11条长637公里。 3、防洪排涝工程:全市现有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新港等堤防221.5公里。其中,漳河堤长40.26公里,防洪标准20年一遇,设计过洪流量1928立方米/秒,现可安全通过流量1200立方米/秒,沮河堤长42.05公里,沮漳河堤长25.8公里,防洪标准10年一遇,设计过洪流量3822立方米/秒,现可安全通过流量2500立方米/秒,防渍堤长3.1公里。人工河堤防32.8公里,防洪标准3-5年一遇,最大设计流量456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积11.4万亩。沿堤共有排灌涵闸115处,排水泵站2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