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情况(交通情况咨询可以打哪个电话)

更新时间:2023-02-28 20:07:09 阅读: 评论:0

中国城市交通现状

  从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看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未来

  摘 要: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需要,使轨道交通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世界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轨道交通的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 交通体系

  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三种形式。快速铁路连接城市郊区与中心区,在郊区采取全立交的地面或高架方式,进入市中心区后进入地下运行。
  (一)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能够满足大运量的要求。
  1、伦敦地铁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今天伦敦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路线、共274个运作中的车站,每日载客量高达300万人。在伦敦市中心内,地铁车辆大部分是在地下运行的,而在郊区则在地面运行。
  2、纽约地铁
  纽约地铁于1867年建成第一条线路,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城市。纽约地铁一共有27条线,根据它们的大致走向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棕等十种颜色。可以根据某条线路在这站标注的色块是圆形还是菱形,是实心还是空心,来判断这条线在这一站是一直停、深夜不停、繁忙时段停还是偶尔停。
  3、东京地铁
  1927年东京地铁第一条线路开通。而今,东京地下2200平方公里的城区,遍布着13条线路,全长286.2公里,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在地铁总长度位居第三,但平均人流量是世界第一,为26.6亿。日本在修建地铁的同时,着重开发主要车站及其邻近的公众聚集场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北京地铁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试运行。 目前北京地铁公司经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 其中, 1号线全长31.04公里,23座运营车站;2号线全长23.61公里,18座运营车站;13号线全长40.85公里,16座运营车站;八通线全长18.9公里,13座运营车站。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
  (二)轻轨交通
  轻轨交通是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运量在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车型和轨道结构类似地铁,运量较地铁略小的轻轨交通称为准地铁;另一类为运量比公共汽车略大,在地面行驶,路权共用的新型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以钢轮和钢轨为走行系统的交通方式,车辆的牵引动力为电力。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客运方式。线路可以为地面、地下和高架。与地面道路可以部分混行,也可以完全隔离。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是1881年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的一列3辆电车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只能乘坐6人,在400m长的轨道上往返运行。
  二、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
  3、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4、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加剧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三、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简单的靠拓宽和新建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而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近期应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有机地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拓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
  (二)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
  近10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都纷纷策划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已有20多个大城市都不断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
  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起自北京西直门,向北经学院路、大钟寺、清华园等地,然后向南经望京开发区,直至东直门,设有15座车站,呈倒“U”字形状,总投资58.64亿元,全长40.8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线。
  从2005起到2020年的15年里,广东省将投资1390亿元,建设9条铁路,打造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2020年将形成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并打通广东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经脉。
  截至2005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人,受伤275125人,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其中,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24起,比去年同期减少5起。全国每万辆车死亡率为3.6,同比下降0.7。

2009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有以下特点:一是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0.1%、13%和15.2%。自8月15日开展严厉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来,我国酒后驾驶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9.6%。二是省级道路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8%,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三是恶劣天气引发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特别是下半年,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3.3%。从全国各地区情况来看,西北地区因恶劣天气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长最多,增长22.9%,东北、华东、华北地区分别增长8.9%、8.2%、3.1%。四是摩托车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波动上升。3月以来,摩托车事故死亡人数呈波动趋势,逐月上升。无证驾驶、未按规定避让、超速行驶是造成摩托车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摩托车事故死亡人数的25.1%、11.7%和8.1%。5.营运车辆引发的事故导致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比例上升。共发生事故19起,占同类事故总数的79.2%,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在因车辆事故造成一次作业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驾驶人超速行驶造成的有8起,占42.1%;国省道14条,占比73.7%,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8起事故中,事故涉及的客运车辆营运距离小于400公里,占42.1%,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车辆事故比例高,主要是因为个别运输企业没有严格控制聘用从业司机;少数运输企业违规经营,对明显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营运车辆出具二级维修证明;一些运输企业不履行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职责;一些地方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对隐患整改不力不追究企业责任。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带动作用明显。机动车、驾驶人、公路里程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也将迎来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客货运量、周转量将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任务艰巨繁重。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继续围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推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强营运车辆源头管理, 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深化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超速、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力度,全力保障道路交通。

  据中国气象局预报,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较强,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雨雪天气并伴有强降温过程,路面易在雨雪后迅速结冰,摩擦系数降低,运行中的车辆极易侧滑、侧翻、旋转等情况,如果车辆同时有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其安全性能将极度下降,遇有特殊情况往往转向困难、制动距离加长,极易引发重道路交通事故。部分柴油货车还有可能因低温冻结油路,无法正常行驶。在此提醒大家尽量避免雨雪天气驾车出行,如确需驾车出行,请要注意行车安全:一是降低行车速度,保持行进中车速平稳。二是行车中一般情况下应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不要空档滑行,避免猛踩刹车。三是尽量不要在冰雪路面上超车、并线。四是驾车拐弯须提前减速,注意避开弯道内的积雪、结冰。

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认真遵守交通规则,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以下是我整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一、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0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2001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54.6万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峰,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机动化水平不高,但交通事故率高

  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 报告 表明,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交通事故率最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量大

  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江苏五个地区,交通事故占事故全部的45.2%,但从死亡人数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位列前五位,占总数的36.5%。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增大,是这些地区交通事故量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京、上海为我国特大型城市,发生交通事故量在全国处于前列,因城市交通拥挤,交通冲突点多,因此事故量大,但由于城市交通运行速度相对较低,这两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管理设施的改善,使死亡人数较低。但事故量大,反应了交通冲突量大,违章现象多,潜在事故可能性大。私家车、出租车投放过快过猛导致交通环境恶化是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的增长率远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驾驶人违章操作、行为规范差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肇事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2005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4177355起,造成9106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因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及行人过错导致事故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因超速行驶导致16015人死亡;疲劳驾驶导致2566人死亡;违法超车、会车导致6871人死亡;违法占道行驶导致4488人死亡;超员客车交通事故导致3039人死亡。

  1.大货车、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

  2005年大货车肇事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总数的21.8%;小型客车肇事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总数的20.6%。

  2.低驾龄驾驶人肇事减少,但所占比例较高

  统计表明,驾龄在1—3年,年龄在21—35岁的驾驶人是主要的肇事人群。 经验 不足,判断能力低,盲目自信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2005年全国3年以下驾龄的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共导致人员伤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1.9%。从交通方式看,3年以下驾龄的驾驶人驾驶大货车肇事较多,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总人数的26.3%。

  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措施

  1、建立“点—线—面”的道路网络交通安全立体保障体系

  事故具有“密集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同时鉴于道路“危险路段的非移动性”特点,因此应该开展事故多发点的确认工作,以实现道路路段上的安全“点控”,提高道路本身的安全性;鉴于道路事故发生的“移动性”特点,因此应该开展道路路段安全控制,实现“线控”,以提高道路路段的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鉴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与交通流量、车辆的混合率有关,因此应该对路网的交通特性实现“面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使交通真正的实现高效、安全、快捷。

  2、健全和完善交通法规、章程和条例

  交通法规是交通参与者和交通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为适应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应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种交通法规、章程和条例。

  3、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

  道路标志、标线要认真管理,按规定设置,并固定人员经常维修、保洁、养护,保持标志、符号、文字、图案的清晰,并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设置诱导性标志,加强道路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使道路去向明显,以便驾驶人能预知前方路况,采取正确而适当的措施;加强日常交通管理。

  4、加强对车辆主被动安全性能的研究

  在我国,强制佩戴安全带法令虽已经颁布,但执行效果差强人意,还没有变成驾驶人的自觉行动,因此加强对汽车安全装置的研究,加强安全立法执法力度,从而达到降低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量,是一条符合我国目前现阶段具体状况的发展道路。对车辆进行被动安全的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主要内容:①车身结构抗撞性的研究;②碰撞生物力学的研究;③乘员约束系统及安全驾驶室内修饰组件的开发研究。

  5、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性能评价

  建议对以建、拟建和在建的道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进行交通安全性鉴定,根据道路使用情况、道路设施、交通流量、环境条件等特点,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能进行鉴定,以发现并解决设计和建设、运营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开展道路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工作、尽快地消灭事故黑点,降低事故黑点的危害。


中国交通情况

一、北京规划增加四个城客运枢纽
北京市客运枢纽规划再增加4个,这些新枢纽安排在主要交通走廊沿线,它们的设计将考虑“停车换乘”。

这4个新增加的客运枢纽分别是宋家庄、菜户营、望京和北苑。加上已经建成的动物园交通枢纽以及此前已列入规划的和已开工建设的西直门、东直门、六里桥、一亩园、四惠和北京西站,北京市规划建设的客运枢纽共有11个。

除了菜户营外,新增加的客运枢纽都有地铁经过。宋家庄是地铁5号线的南端,望京有地铁13号线经过,北苑同时有地铁13号线和地铁5号线经过,和快速交通工具“接轨”成了这些客运枢纽的共同特点。

到2010年之前,北京市将初步建立城市客运与城际客运一体化的综合枢纽体系,这些枢纽将被设计为“停车换乘枢纽”,即在市区边缘沿主要交通走廊,规划建设一批可以供市民停车换乘的枢纽设施,家住各个新城或远郊区县的市民驾私家车到这些客运枢纽后,可以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停车,换乘轨道交通或其他快速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市中心上班,下班后再回客运枢纽“取车”。

此外,除了11个客运枢纽,北京市还规划有天竺国际空港、清河、来广营、门头沟、石景山、良乡、新发地、黄村、十八里店、马驹桥10个货运枢纽,其中十八里店、马驹桥、良乡及天竺国际空港货运枢纽将在2010年之前建成。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分析
由交通部亲自牵头制订的区域性交通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出台

《纲要》首次打破了地区界限、体制界限以及行业界限,对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作出具体描述

(一)目前长三角人均拥有公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单位产值拥有公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现代化的要求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二)预计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客、货运量将翻一番,分别达到60亿人次、50亿吨。长三角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按照《纲要》总体规划,到2020年,长三角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实现“三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而上海与长三角以外周边地区将可实现“五小时沟通”,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四)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纲要》规定,将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为支线港,其他港口发展喂给运输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是在交通部组织下,由苏浙沪两省一市交通部门及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综合课题组,经过2个余月的努力后完成的。

《纲要》首次打破了地区界限、体制界限以及行业界限,从整合长三角地区交通资源的角度,对2004年至2020年的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作出了具体描述,是长三角地区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五)变被动整合为主动整合

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总里程将由目前11.8万公里达到30万公里左右,公路密度大体上接近欧洲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苏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纲要》的意义在于对长江三角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要求,苏浙沪两省一市对于干线、航道网的系统管理从此将有了公共目标。

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交通一体化,《纲要》的实现将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既有利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有利于减少该地区的商务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枢纽将按照辐射范围大小分作三个层次,分别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和一般枢纽。其中,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连云港这7个城市被规划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

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区域间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信息不能共享,各种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不能适应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城镇、产业、人口高度密集,运输需求量大,土地、岸线资源非常紧张,因此,整合公路、水路等各种交通资源,实现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势在必行。

《纲要》展望的前景,既是对两省一市交通资源的整合,同时也是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即在对外开放中,在沿海、沿江的丁字路口,围绕煤炭、原油、铁矿和集装箱等重点物资运输,在综合运输的统一蓝图下,充分发挥公路、水路组合的综合优势。

以前苏浙沪两省一市中也各自有类似的整合,不过那时是被动的,现在通过制定区域性交通规划纲要,则变被动为主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交通一体化。

(六)高速公路建设分两步走

长三角高速公路网作为区域路网的骨架网,按照《纲要》总体规划,其里程将由目前的3779公里达到规划里程1.18万公里,其中上海850公里、江苏5700公里、浙江5250公里,基本连接1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港口及机场,城市间以高速公路顺直连接,中间城市形成多线路、稳定可靠的高速公路网。到时,长三角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三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而上海与长三角以外周边地区将可实现“五小时沟通”,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除了长期目标,《纲要》还规定2010年前实施重点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辅助线及跨长江和杭州湾通道工程,力争2004年至2010年间建成高速公路5700公里左右,使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9500公里,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基本形成区域高速公路网,在大中城市之间建成设施完善的快速客运通道。

目前长三角人均拥有公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单位产值拥有公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通达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与现代化的要求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经济发展,带动全社会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客、货运量将翻一番,分别达到60亿人次、50亿吨。长三角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场声势浩大的“路桥运动”已在长三角地区展开,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速成型:苏、浙、沪已建、扩建、在建、待建的高速公路有沪宁、宁杭、杭甬、宁太等近20条;与此同时,今后,上海与苏、浙的高速公路通道将增至7条和4条;未来5年内,浙江将投入600多亿元建成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江苏也力争在3年后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500公里,届时浙、苏之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将增至4条。

对沿海港口的规划也是《纲要》的重大内容之一。其中,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纲要》规定,将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为支线港,其他港口发展喂给运输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三、天津市重点公路大修改造
为进一步优化天津市公路路网结构,促进郊县经济发展,天津市公路部门加大了路网中具有动脉功能的国、市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和新建局部连接通道的力度。

目前,24个重点公路路桥改扩建和大修工程已全面启动,总里程达270公里。其中国、市干线公路15条段,占216公里;区县级公路9条段,占54公里,全部工程计划到10月底前全部竣工。

此外,为了提升公路行车通行能力,天津市公路部门还对因超载运输破坏较重的公路路段安排了大修,包括宁河境内的津渝公路大修36公里,宝坻区境内的宝平公路大修21公里,西青区京福公路大修12.8公里,蓟县津围公路大修18公里,这些国道及市级干线公路大修后,将大大提高现有的通行能力,促进建材等货物运输及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动工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正式动工,计划工期为三年半,建成通车后从合肥至武汉全程所需时间将从目前的10个小时大幅缩短为2个小时。

这条高速铁路是国家规划的新的沪汉蓉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合肥,穿越大别山腹地,经六安、麻城至武汉,线路全长350多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02公里。项目建设投资预计超过187亿元,设计时速为200公里。

五、上海崇明陈海公路中段工程正式开建
上海崇明陈海公路(中段)工程于日前正式动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将使全长67.2公里的陈海公路东、西两段全线贯通。

陈海公路(中段)工程西起三双公路,东至堡镇北路,全长25.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道路用地宽度为60米,路基宽28.5米,设双向四车道,全线设中、小桥梁13座,工程计划明年底竣工。

陈海公路(中段)工程的建设是崇明岛道路交通综合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使整个陈海一级公路东、西两段全线贯通,打通了崇明岛东西交通主动脉,对促进崇明岛的经济建设,改善崇明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加快开发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崇明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奠定了交通设施基础。

六、南京东山新市区规划有3条地铁线
继河西、仙林之后,南京市规划部门于日前编制完成了“一城三区”布局中另一个新市区—东山新市区的总体规划。

东山新市区将发展成南京市南部地区次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南京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从8月10日至8月24日,该规划将在江宁区规划局、南京市规划局网站和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成贤街118号科技会堂1楼)进行公示。

(一)铁路南站选址东山新城路

位于新城路和规划中的站南路的交汇处。

铁路方面:要新建4条铁路,包括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沪宁杭城际铁路、宁杭铁路,还要对宁芜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容。

公路方面:要拓宽改造绕城公路,建设公路二环、宁杭高速公路,改造104国道。宁溧路在二环以北段改造为城市快速路,拓宽改造宁丹路。同时,在铁路南站旁边配套建设长途客运站。

东山新市区规划北抵绕城公路,南至公路二环,东起规划中的宁杭高速,西至宁丹路及江宁区行政界线,面积约107平方公里。

新市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轴六片”,“一轴”是以秦淮新河和秦淮河为城市功能景观发展主轴,“六片”指以秦淮河、秦淮新河、牛首山河为自然边界,结合城市主干路网布局,划分为岔路、百家湖、九龙湖、机场、老城、科学园6个片区。

东山新市区规划2007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中期2010年为50万人左右,远景为85万人左右。

(二)东山新市区内有3条地铁线

为了沟通主城与东山新市区的联系,共有3条地铁线从主城进入东山新市区,分别是地铁1号线南延、地铁3号线和地铁5号线。另外,新市区内的道路也是四通八达。

路网规划包括“二横一纵”的快速路系统,由宏运大道、天元路、双龙大道构成;“四横五纵”的主干道系统,由站南路、秦淮—金箔路、诚信大道、吉印大道、将军大道、利源路-苏源大道、土山-竹山路-天印大道、城东路构成

规划继续加强东山新市区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优势,在九龙湖片区新建东南大学及摩托罗拉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

规划东山新市区内共有高等院校(分校)6所,分别是南航、河海、东大、气象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正德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及民办中等学校共9所,分别是华夏学校、省法官培训学院、中英文学校、水利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区委党校、南方摄影学院、东山外国语学校、供销社千部学院;高级中学6所,分别是江宁高级中学、南师附中、秦淮高级中学、英华高中、城北高中、岔路高中;初中10所(含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共22所。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方面,新建设同仁医院(九龙湖片区)、江宁医院百家湖分院、九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此外,东山新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80平方米,远景日供水量达68万吨且家家用上天然气。

七、广州五项重点交通工程通车缓解多个交通瓶颈
广州市五项重点交通改善工程通车,广州市多处交通瓶颈一一疏通。此次建成通车的五项工程是:广园西高架路改造工程、黄埔大道——华南快速路立交改造工程、广州大道——花城大道交叉口交通改善工程、广州大道北——天河北路交叉口交通改善工程、广州大桥北周边道路改造工程(又叫临江大道西延线工程)。

另据悉,广州市政府今年安排的41项道路工程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之中。

(一)构建广州城市交通主骨架

围绕迎接亚运会和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对2010年之前的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和现有路网改善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安排。在对外交通方面,将全力建设好新白云国际机场、新火车客运站、南沙深水港和“珠三角”城际交通。在对内交通方面,将在全速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建立地下快速通道的同时,加速推进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尽快形成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畅顺便捷的城市路网体系。

构建城市交通主骨架,改善城市交通,是广州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城市交通主骨架,尽快形成新城区的快速路网。

另一方面,要加快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力争在明年10月前利用现有道路,在内环路和环城高速公路之间再建设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捷路;同时对中心城区现有道路的交通节点进行全面改造,拓宽交通“瓶颈”;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设施,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目前,市政府今年安排的41项道路工程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之中。广州市建委将尽快按计划修通花果山广州电视台和三元里等路段的连接匝道,接通从东往西的交通联系,分流交通流量,缓解这一地段的交通阻塞状况;全面实施天河地区交通系统改善工程,针对各个交通阻塞点展开一系列整治;全面实施城市快捷路工程,力争在明年10月前完成这项任务,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条功能相当于内环路的快速通道。

(二) 广州大道北——天河北路交叉口改善工程

概况:该工程为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形成的“T”型交叉路口。本工程主要包括明挖隧道510m,道路1560m,排水管1500m,人行过街设施等。广州大道南往北采用单向隧道下穿,隧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总长510m,总投资9400万元。今年1月8日开工,6月28日竣工通车。

作用:工程建成后将提高广州大道的通行能力,缓解天河北地区的交通压力。

六大举措完善天河交通

措施一:改善公共交通。采取抽疏主干道重复性较高的公交路线、加密低等级道路线路和在新增道上布设线路等措施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增加天河地区线网密度,降低线路重复系数,此项措施将在三年内陆续完成。

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站点,如国防大厦站应与黄埔大道地下人行隧道出口相接,以免由于行人出了隧道口后,再多走路而导致的行人不走隧道引起的交通混乱状况。以及设置公交专用道,在天河城等重要片区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规范出租车的停靠,从而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措施二:改善交通组织。根据地铁三号线建设计划和路网改善的建设时序,改善广州东站地区、龙口天河北地区、华阳街地区、岗顶地区、天河南地区、五山立交地面、广州大道-广园中路-禺东西路所围成的“三角道路”、广州大道/天河北路路口、黄埔大道赛马场路段、广州大道/花城大道路口、广州大道北端桥头的交通组织以及华南路东辅道建成后沿线路口等区域的交通组织。

措施三:改善行人交通。改造黄埔大道和天河路现有8座人行隧道的配套设施,包括安装自动扶梯、监控设施等;在天河立交桥底等3处增设人行过街横道;在体育东路/天河南一路等10处人行横道上增设过街信号灯;在天河路/天河东路路口等12处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增设49块行人引导标志牌,加强对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地铁站、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等人流吸引较大的重要公建及大型建筑的行人引导。并通过整治人行横道占用、清除路障、完善交通设施改善行人步行环境。

措施四:改善交通信号控制。通过天河北路沿线11个路口线控改造,减少天河北路机动车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结合人行信号的设置,优化改善天河路、体育东路等9个路口的信号配时;将天河东路/海欣街等13个无控路口(路段)改造为信号控制路口(路段)。

措施五:改善静态交通。在石牌西/天河路西南角、富星大厦两处已确定再建二处停车场,车泊量为1380个,此外广和路东侧、石牌西路/黄埔大道东北角、南雅苑附近等地点也将配套建设停车场,以缓解天河地区停车供应不足的矛盾。

措施六:改善交通信息管理。在天河地区建立交通信息诱导系统,通过发布实时路况信息使出行个体调整出行线路及时间,缓解天河地区交通压力。

应该说,广州城市道路建设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2000年以来,广州市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使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专家曾预计,在10年内,广州堵车问题不会出现。但仅仅不到四年时间,专家的预言就站不住脚了。从去年年底开始,一度大为缓解的塞车问题,在广州多个路段再次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事实上,城市道路改善力度跟不上车流量发展速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是个通例。因为城市道路的建设是有限的,但车辆增长的速度却是无限的。因此,硬件改善是必要的,但仅仅改善硬件却是不够的。

要解决交通矛盾,还须在改善软件上下功夫,即强化管理,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化交通管理水平,如强化路面监控,及时处理违法违章,合理引导车流人流运行等。

城市道路状况赶不上广州的香港,其交通状况则优于广州,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交通管理水平更高。广州也到了向管理要效率的阶段了。

(三)广州大道——花城大道交叉口改善工程

概况:该工程位于广州大道、寺右新马路和花城大道的“十”字交叉口,是广州市急需打通的20项“断头路”、瓶颈路之一,主体工程由一座550M双向六车道的车行主隧道及一座配套人行天桥组成。所建隧道全长513.417m,为双孔式隧道,隧道净宽26.3m,底板埋深约10.00m,人行天桥结构为拱式钢桁架-鱼腹式反梁钢结构组合桥。该工程今年1月8日开工,6月28日竣工通车。

作用:工程建成后,广州大道南北向的直行交通不受灯控限制,对提高广州大道的通行能力,加强五羊新城与珠江新城间的交通连接,缓解老城区的东西向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 广园西高架路改造工程

概况:全线采用高架及地面两层式通行,工程主要实施内容为:拆除原内环路广园西立交的三个落地匝道以及原新机场三元里立交的落地主线;新建高架桥两端分别与内环路广园西立交和新机场三元里立交高架相接。该工程主线高架桥设置在地面道路的中线上,为双向四车道,标准段桥宽18米,主线高架全长1400米,共7个上下匝道,结构为钢筋砼箱梁和钢叠梁结构,其中钢结构3800吨,桩基础167根。该工程于2003年12月23日开工,2004年6月28日竣工。合同造价为14186万元。

作用:该工程建成后,实现了内环路与机场高速路的高架快速连接,缩短了出入新机场和中心区往北方向的通行时间,改善了广园西路长期塞车问题,使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 黄埔大道——华南快速路立交改造工程

概况:该工程实施内容包括:(1)西往西调头匝道桥;(2)东往东调头匝道桥;(3)EA、EB、WA、WB加宽匝道桥;(4)新建N、H匝道桥;(5)黄埔人行天桥(钢结构);(6)华南快速人行天桥(钢结构);(7)新建铺道;(8)黄埔大道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匝道桥均为现浇钢筋砼箱梁结构,桩基143根。该工程全长共计5.8公里,合同中标价为4251万元。工程于2004年2月1日开工,2004年6月28日竣工。

作用:该工程建成后,解决了黄埔大道与华南快速交叉地段车辆调头和交通“肠梗塞”问题,改善了沿线单位国防大厦、暨南大学、广州赛马会、华侨医院、翠湖山庄等周围坏境。

(六)广州大桥北周边道路改造工程(临江大道西延线)

概况:主线(A线)西起寺右一马路与寺右南路交叉口的珠江宾馆北门口,沿杨箕涌东侧,至珠江边,沿珠江北岸东行,下穿广州大桥,与桥东侧临江大道相接。计划总投资3730万元。2003年12月23日开工,6月15日土建工程完工,28日竣工通车。

作用:工程建成后将缓解五羊新城的交通压力,改善广州大桥北行交通的压力。

八、江西“天”字形高速路主框架建成
京福高速公路江西温沙段、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江西西段昌金高速将于9月底同时竣工。

随着这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江西省高速公路将达到12条,总里程1421公里。

江西省“天”字形高速公路主框架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江西省出省通道和省会南昌至各设区市全面实现高速化,同时也意味着南昌到省内各设区市的“四小时经济圈”及到沪、浙、粤、闽、鄂、湘等周边省市“八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这必将对实现江西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打造一个基地两个后花园、促进江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温沙高速: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江西境内的南段,起于进贤县温家圳,与梨温高速公路相接,经进贤县、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四个县区,终于黎川县赣闽交界处的沙塘隘,全长177.364公里,总投资47.33亿元,双向四车道,行车速度80~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26米。

昌金高速:为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在江西境内的西段,起于樟树市昌傅镇,途经新余、宜春、萍乡三个设区市的樟树市、渝水区、分宜县、袁州区、芦溪县、安源区、上栗县、湘东区8个县(市、区),终于萍乡赣湘交界处的金鱼石,全长168公里,总投资44亿元。双向四车道,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

湛江车流高峰期时的交通拥堵情况是怎么样的?

湛江车流高峰期时的交通情况是比较拥堵的。

春节期间,湛江境内易拥堵缓行道路分别为吴川市解放路、雷州市西湖大道路段,建议出行参考有实时路况功能的地图调整行车规划避开拥堵。湛江机场道路除即停即走区域外全路段禁止停车!机场道路现按车辆类型实行分道隔离通行。

根据近年情况分析,渝湛高速湛江站、沙坡站,湛徐高速麻章站、雷州站、徐城站,湛徐支线徐闻港站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车流量较大的情况,车流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天10时至22时。

扩展资料:

湛江车流拥堵介绍如下:

湛徐高速麻章站至城月站路段路况较杂,节假日期间车流量较大,该路段易出现事故导致通行缓慢情况,建议广大车主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错峰出行。

温馨提示:如遇突发事件导致交通堵塞时,行驶渝湛高速的车主可从就近收费站下高速后,转G228国道行驶;行驶湛徐高速车主可从就近收费站下高速后,转G207国道行驶;行驶徐闻港支线车主请绕行进港大道或从徐城西收费站驶出,选择其他道路通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湛江海口携手应对返程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湛江:“堵点”成“亮点”市民直呼出行真舒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602945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交通情况(交通情况咨询可以打哪个电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交通情况(交通情况咨询可以打哪个电话).pdf

标签:情况   交通   电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