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鼠害?
通过破坏鼠类栖息环境,使之不利于鼠生存而预防鼠害发生,是生态学防治的基础。几年来,在河南、山西和内蒙古对该鼠的生态学防治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少田埂、地头荒角、田头坟地和杂草较多的撂荒地,尽量少留或不留永久性田埂。这些都是该鼠最适栖息地。
2、结合秋灌、秋翻、冬闲整地,破坏该鼠越冬地。黑线仓鼠洞穴一般在地表下20~40cm。在作物生长季节,结合农时进行灌溉,能淹死或造成黑线仓鼠不宜栖息的环境。
3、勤除草,使杂草不能结籽(狗尾草、猪毛菜等草籽,在没有粮食作物时,也是该鼠冬储的食料);除草不仅对作物生长有利,也能减少鼠的栖息。
4、人工捕挖。当鼠害不严重时,注意动员群众,利用水灌、夹捕、锹挖鼠仓,均可在局部收到明显效果。
5、在秋收季节,采用快收、快运、快打场的方法,减少被鼠盗食机会。
6、加强管理,防止草场退化,可减少黑线仓鼠的数量。在具备灌溉条件的草场,配合施肥、浅耕翻、补播等改良措施,可把草原生态系统维持在良性循环状态,一般不会发生鼠害。
鼠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也可利用对人畜无害而仅对鼠类有致命危险的微生物病原体。应加保护的鼠类天敌在哺乳类中有黄鼬(黄鼠狼)、艾虎(艾鼬)、香鼬(香鼠)、狐狸、兔狲、猞猁、野狸和家猫等,鸟类中有长耳鸮、短耳鸮、纵纹腹小鸮等猫头鹰类,爬行类动物中主要是各种蛇类等。为此需注意保护天敌。化学防治,主要是使有毒物质进入害鼠体内,破坏鼠体的正常生理机制而使其中毒死亡。效果快、使用简便、广泛用于大面积灭鼠时能暂时降低鼠的密度和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缺点是一些剧毒农药能引起二次甚至三次中毒,导致鼠类天敌日益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使用不当时还会污染环境,危及家畜、家禽和人的健康。常用药物中的肠道毒物有磷化锌、杀鼠灵、敌鼠钠盐等;熏蒸毒物有氯化苦、氰化氢、磷化氢等。大隆(溴联莱杀鼠迷)灭鼠剂在农田灭鼠中的效果尤佳。物理防治,主要利用器械灭鼠。多用于仓库、畜舍、野外动物调查等方面,常用的器械有鼠铗、鼠笼、绳套、压板、水淹、刺杀等。电流击鼠效果较慢,常用作辅助工具。生态防治,主要是破坏和改变鼠类的适宜生活条件和环境,使之不利于鼠类的栖息和繁殖,并增加其死亡率。常用的田间措施有合理规划耕地、精耕细作、快速收获、减少田埂和铲除杂草、冬灌和定期翻动草垛等。室内措施包括设置防鼠设施以保管食品,断绝鼠粮,经常打扫和变动一些物品的位置,发现鼠窝立即捣毁和堵塞等。
此外,不孕剂和动物外激素以及超声波驱鼠等灭鼠方法也已开始试用。中国还用鼠类外激素如尿液等作为性剂,与毒饵或其他捕鼠工具相配合进行灭鼠。
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防治
1、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害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或挖掘防鼠阻隔沟,破坏鼢鼠的洞道。 对于地上害鼠,可设置鼠类“诱捕阱”、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林木保护剂(如:新型多功能树木生长防护济—树宝),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防止害鼠啃咬树木。要使塑料筒时,其基部要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2、生物防治
⑴生殖不育技术。鼠类不育剂可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降低危害程度。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⑵天敌保护与利用。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雕,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狐狸、豹猫等。大力保护与利用鼠类天敌,对控制鼠害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3、化学防治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如溴敌隆等),并以小包装(5~10克/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常用灭鼠药剂及使用方法附后)。 “毒饵保护器” (包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亦称“毒饵站”
怎么灭鼠环保
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化学防治。目前,国内外鼠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过去使用的急性灭鼠剂,如灭鼠优、鼠立死、灭鼠宁等,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但都具有二次中毒现象,且能够杀死有益天敌,易引起人畜中毒。同时,害鼠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拒食性,对环境也易造成了污染。近年来陆续生产出抗凝血灭鼠剂,如杀鼠灵、氯敌鼠等慢性毒杀剂,作用缓慢、症状轻,不会引起鼠类拒食,灭鼠效果明显优于急性灭鼠剂。
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寄生、毒杀等相互制约关系,开展生物防治,如可以利用鼠类天敌或植物的驱避作用防鼠,利用植物杀鼠剂及生物毒素灭鼠等。
三是应用不育剂防治。在鼠类控制方面,使老鼠不育被认为比传统的毒杀方法更有潜力。据科学研究,在一个有1万只老鼠的群体里,如果将3代的雄鼠和雌鼠的70%杀死,大约经过17代后这个群体的数量又恢复到1万只;但若使3代同样数量的老鼠不育,那么,经过19代,这个群体就完全灭绝了。
四是物理机械灭鼠。主要是鼠夹、鼠笼、电猫等器具。
记者:从科学的角度,您认为我国鼠害防治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张宏利:鼠害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国内外的专家们认为,成功的灭鼠70%~80%取决于组织管理,20%~30%取决于措施科学。在鼠害严重时,必须全面处理,抓紧覆盖率、到位率和饱和率3个主要环节。
农田害鼠如何防治?
害鼠的防治方法归纳起来有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4大类。生态控制即通过改变适宜害鼠生活的外界因子和环境以达到抑制鼠类的生长繁殖;物理防治即利用器械、电流和其它的物理方法灭鼠;生物防治是用害鼠天敌和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灭鼠;化学灭鼠即药物灭鼠。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农田鼠害,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因地制宜地协调运用上述各项措施。如结合农牧区基本建设、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和农事活动,保护和利用现有天敌资源,合理地、正确使用杀鼠药剂等。通过科学搭配组装,使措施间相互补充促进,发挥出最佳效益。
目前,化学药物灭鼠仍是害鼠防治的主要手段。由于害鼠繁殖力强,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即可迅速上升。因此,化学灭鼠一定要大面积连片进行,才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生态控制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可把害鼠控制在一个较低的密度水平,因此,要在化学灭鼠的基础上,研究各种农事活动中能改变害鼠发生、繁殖条件的重要环节,加以利用。下面简述害鼠化学防治的具体方法:
如何防治鼠害以及一些灭鼠方法
1,环境防制,硬化地面,建筑封堵孔洞,去除杂物,不留死角,破坏老鼠栖息地。
2,物理防制,加设防鼠设施,挡鼠板,防鼠网,捕鼠器,粘鼠板等。
3,化学防制,鼠害严重,密度超高时投放杀鼠剂是最快速,最经济的方法。
灭鼠是长期持续的工作,也是跟老鼠斗智斗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