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一课(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

更新时间:2023-02-28 19:52:48 阅读: 评论:0

《科学第一课》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科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伴随着庄严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阵上课铃打响“同学们,科学第一课,开讲了!”昨天下午,我观看了湖南卫视的“科学第一课”。

  首先由刘梦娜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科学实验室,邓男子开始带着我们做科学实验。只见他在杯子里倒入水,加入泡腾片,轻轻摇动,盖子瞬间便飞了出去。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看的目瞪口呆!紧接着他又摆放一百个杯子,不知道加入了什么,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杯盖一个接着一个飞了出去,现场就像放鞭炮一样热闹!用这样生动的实验,讲述着科学原理,散播着科学的种子,同学们看得真起劲!

  然后,由院士施蕴渝奶奶和歼十飞机首席试飞员徐勇凌伯伯担任了“科学导师”。他们认真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施奶奶回答一个同学的提问————在科学的道路上,您遇到最大的困难用了多长的时间解决?施奶奶和蔼地回答到:“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一个一个的.克服。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科学的道路上坚持奋斗了25年。”她教会了我们——不要害怕困难,要勇敢面对,并且努力克服困难。

  最后,我还看到了同学们的水火箭比赛和最新的“水上飞人”,真的实现了武侠小说中的“轻功水上漂”,让电视机前的我也忍不住想去亲自体验一番。科学家真厉害!

  老师通过生动的第一课,鼓励同学们主动去探索知识并激发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看完了“科学第一课”,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未来研发科学的基础,未来靠我们亲手去创造!

  《科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2

  一、棋以明志

  围棋是“琴棋书画”中唯一需要对手的传统文化,开学第一课中,围棋冠*柯洁七岁满怀志向,孤身追梦,千锤百炼,终收获冠*称号。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追梦史,再述他与“阿尔法”围棋的传奇博弈,面对超强人工智能,明知会输仍旧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三局落败,遗憾离场,虽败犹荣,永不服输。柯洁在这场人机对战的失利中重新审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他的一句话值得所有人铭记:“人类相比于机器,最宝贵的是鲜活的情感和灵动的灵魂。”是的,阿尔法就算赢了也不会笑,而人类输了却会因不甘、遗憾的情绪而哭泣,情感的表露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而不是像机器的世界一样一层不变、单调*冷。柯洁的演讲也提到,机器是人制作的,机器人的思想与技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人机对决,无论谁赢,那都属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引人深思,时代快速发展,科技急速前进,人类更要与时俱进,与科技共同进步。

  二、琴以怡情

  钢琴小达人李俊杰和来自意大利的拥有53只手指的机器人迪奥幕后一起演奏钢琴曲,迪奥做到不错一个音符,但在演奏过程中根本不用看着琴键,偶尔还对着人们做鬼脸。由此也看出,迪奥并不是用心去*奏音乐,感受音乐,而仅仅是程序的驱动,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一种“工作”。徐子航和迪奥上演“人机速度大比拼”,最终迪奥以52秒胜出,令人惊叹不已。可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演奏却仍是徐子航54秒的精*演奏,情感与技巧上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每个音符的飘荡都在诉说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不是去贬低机器人的表演,正因为有了机器人没有漏洞的演奏,人们才更能发现自己与科技发展的差距,才会迸发更强更远的前进动力。朗朗与迪奥同台合奏《*云追月》,当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合作与进步,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和我们一起创造美好未来的最佳伙伴。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滚滚向前,人类研发人工智能,打败自己的同时,已*了人类的强大。当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强大的生命力已绽放光*。


如何上好科学第一课(一)

    几年前,在一次区示范课上,我有幸听到了吴向东特级老师的一节科学课,是关于月球的。吴老师没有一板一眼的按照科学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出示了一张登月的照片,紧接着,就很多人质疑的“美国登月到底成功了吗?”让学生看着这张照片提问、思考、讨论、再提问、再思考、再讨论。从一开始的确信照片是假的,再经由吴老师的引导、解说,到认为美国确实登月成功了,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思维大开,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也对月球、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在整个课堂的引导中,吴老师看似是设下了重重“圈套”,实则是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基于正确的逻辑推理。这烧脑的课堂,不仅孩子们沉迷于此,我们老师们也都完全投入到其中去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很兴奋、很享受,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下课铃响了,孩子们都不舍得离开。这就是吴老师的科学课,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深陷其中,让人不得不服!

    在深圳市正式启动一年级科学教育之前,吴老师就已经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课堂,我从吴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小实验,也是在吴老师的朋友圈里发现,欧,这真是个可爱的“大孩子”!吴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吹吸管、玩彩虹糖、剪纸、吹气球……在这些小实验中,增强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孩子们发现,科学就藏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

    今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级,其实说实话,作为习惯了教中高段学生的老师,突然到一年级,还真是有点忐忑,一是不熟悉教材,二是不熟悉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担心hold不住熊孩子们,hold不住课堂。而吴老师在临开学前,就带着他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找到我,告诉我第一节科学课堂该用实验抓住孩子们的心,还跟我说,以后一年级的科学就是我们的,我们一起上!这真的让我又感动又幸运,能跟着大师一起学习,实乃吾三生有幸呀!

    对于一年级的小实验,吴老师跟我支了三个招: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将气球吹胀的实验、现场制作土电话的实验、吹响吸管的实验。很可惜,我在课堂上,由于把握的不好,只做了一个白醋与小苏打的实验,而且我觉得我没有把课上出我理想的状态。而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发现,有很多细节是我没有把握好的,没有处理好的,还有一些是我所没有发现的。在这里,我将我的一些小收获做一下记录:

    1、 自我介绍很重要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作为老师,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也许就能让孩子对你印象深刻。吴老师的自我介绍,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他的姓,而是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口”,问道:“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口,嘴巴。”吴老师又说:“是的,一个嘴巴。我的嘴巴呀,比较大,把天压在了下面,所以我姓?”“吴!所以你是吴老师!”孩子们都兴奋的喊了起来。“是的,我是吴老师。以前我带着我的学生去观察蚂蚁,后来呀,他们都不叫我吴老师,喊我蚂蚁老师了呢!”“哈哈哈!”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介绍中,孩子们认识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吴老师,也开启了轻松好玩的科学课堂。

     2、把握教育契机很重要

    实验是科学课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细节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在演示白醋和小苏打实验时,需要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吴老师一个人没办法完成,需要人协助。这个时候,吴老师说道:“一个人没办法做这个实验,所以如果我们要做这个实验的话,需要怎么办?”“找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在小苏打粉末沾到手上时,吴老师又说道:“小苏打沾在手上需要先擦干,然后再洗,不然就会对皮肤造成刺激,这样是不安全的。”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气球立刻就被吹胀了,孩子们十分兴奋,这时吴老师不忘提醒:“想不想做这个实验?”“想!”“那要记得跟谁一起做实验?”“跟爸爸妈妈一起做!”就这样,在无形中,孩子们就知道了在家做实验时,需要找父母协助,也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施一公在科学第一课2022年说了什么话

施一公在科学第一课2022年说了独立思考、尊重科学。
在2020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即将正式返校的中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与中学生分享他从事科学研究以来近30年来的人生思考。施一公送给中学生八个字:独立思考、尊重科学,并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2022年科学第一课讲座是谁

2022年科学第一课讲座是施教授。
2月24日下午,由省教育厅主办、省科协协办的“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启动仪式暨“科学第一课”如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全省中小学生讲授“科学第一课”。

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之“科学第一课”可以回看吗?

可以的。
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或视频网站找到资源。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华儿女描绘着一幅幅科学的画卷。为了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日前,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启动仪式暨“科学第一课”视频直播。下午3点多直播正式开始,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聆听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讲授的“科学第一课”——《少年中国说》。施一公校长从“什么是科学”谈起,引领学子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他告诉孩子们,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探索未知,科学就是用最简单的科学态度去探知人类的未知前沿。其实科学离我们特别地近,就在每个同学的身边。北美大陆帝王蝶的故事,为什么动物需要睡眠?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而不掉下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去叩开科学的大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516846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第一课(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第一课(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pdf

上一篇:睾丸癌症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一课   科学   上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