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的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更新时间:2023-02-28 19:50:38 阅读: 评论:0

生于忧患的事例10个有哪些?

生于忧患的事例10个如下:

1、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

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3、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

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

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4、秦朝末年,农民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

5、狼捕食鹿,人们想让鹿不被狼捕杀而杀死狼。他们违背了" 优胜劣汰" 的原则。由 此,狼便越来越少,本想鹿应该增多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 鹿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鹿,鹿就会奔跑,现在,狼没有了, 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 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6、比如爱迪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而他小时侯却家境贫寒,所以,他省吃俭用、 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

这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忧患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的思想,只有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自己 的学业就会有成,自己的事业才会成功!

7、一个退休老干部,年轻时饱经风霜,现在 过上好日子后整天只想怎样养生,如何享受,最终堕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的例子 还有很多,这些人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他心中没有忧患做支撑,结果就 像那些鹿一样败下阵来,最终被社会淘汰。

8、文王拘而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流》;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由此可见,逆境并不是坏事,应把它作为崛起的动力。

9、欧阳修说过,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我们生活在这么幸福的年代,更应该记住这一点。

10、牧羊人发现羊少了几只,原来有狼吃羊,牧羊人将狼杀死,而羊因没了天敌,开始安乐,一个个连跑都跑不动,牧羊人又牵来了几只狼,羊群才开始强壮起来。还有人做过实验,相同的羊,处于忧患之中的就是比安乐的强壮。因此,在自然界中,有时我们可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的例子有哪些?

1.越王勾践

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2.温水煮青蛙

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3.鲶鱼效应

活着的沙丁鱼价格比死去的高很多,但问题是沙丁鱼不爱动,被捕上来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缺氧而死。于是挪威渔民将一条鲶鱼装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恶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不停地游动,缺氧问题迎刃而解,沙丁鱼被成功的活着运输到目的地。

4、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5、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的例子有哪些?

生于忧患的例子有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生于忧患的重要性

王朝的更迭与时代的变换,从夏到清,数千年的奴隶与封建制度的变换都从未让中国人崇拜贵族的血脉。以我身边朋友为例吧,据其家谱记载。

始祖乃汉代刘邦之后,算起来也算是贵胄了,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用。给自己找一个显耀的祖先,这很正常,明太祖朱元璋最初就是想认朱熹为祖宗,后来因为年代隔得太近不好糊弄只好作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清亡之后的爱新觉罗家族,现在居然还有人自称多尔衮的后裔,还有乾隆皇帝的后裔,以爱新觉罗的姓氏为荣,呵呵。且不说多尔衮只有一女,就算是醇亲王的直系,不也隐姓埋名了吗。


生于忧患的人物例子有哪些?

举例如下:

1.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队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

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2.爱迪生

爱迪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而他小时侯却家境贫寒,所以,他省吃俭用、 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这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忧患的结果。

3.傅说

傅说(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4.阿斗乐不思蜀

刘禅投降后被迁居到魏国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有一次司马昭设宴相待,特意命人表演一段蜀汉歌舞。见此,一干蜀汉旧臣无不面露悲戚之色,唯独刘禅喜笑自若,完全没有一点悲伤的样子。过几天,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笑嘻嘻地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5.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5个

1、开普勒的故事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

开普勒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2、李隆基

李隆基崛起之路得从潞州说起,在泸州期间,他执掌潞州军事,私下里收拢人心,招兵买马,为他以后发动宫闱政变奠定了基础。唐隆元年,在韦后毒死中宗时,李隆基果断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恢复了睿宗的地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从此,李隆基在朝廷上逐渐聚集了一批政治势力。李隆基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为了讨好杨玉环,把她的堂哥提拔为宰相;无心朝政,一心与杨玉环享乐。判断朝政失误,重用安禄山等奸臣,使唐朝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皇出逃。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晚年玄宗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太上皇玄宗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3、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而就是这一位得到了许多鲜花和掌声的伟大的总统,他的人生却异常的坎坷。

从他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从七岁到二十四岁林肯的少年时光充满着人生的惨痛,从三十九岁到四十九岁这十年间,林肯的政治生活更是充满着挫败。直到通过无数艰辛的努力,最终在五十一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并以一个伟大的总统形象载入了世界历史中。

4、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5、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的例子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2、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3、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美国悍然发动针对我国的朝鲜战争,我国领袖毛泽东审时度势,具有忧患意识,觉察到了美国帝国主义的野心,十分正确地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后来,我们赢得了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被迫在板门桥签定了停战协定,使得我国的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使人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另外还可以举一些有关逆境出人才的例子。在这里我就举几例。 很高兴为LZ解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503844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于忧患的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于忧患的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