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溢出(缓存溢出攻击)

更新时间:2023-02-28 19:45:39 阅读: 评论:0

我电脑提示我"缓存溢出"怎么办啊?高手教教我

你把菜单栏里“工具”—“配置”里面的第一项“常规”里的“磁盘缓存”设小些试一下!
设小些,一般是1024KB或是2048KB,和文件长度没有关系的,这个“缓存”的意思就是每当下载1024KB或2048KB的时候再存到你的硬盘里,之前是存在缓存里的。
些Sasr代码(可以说是插件或木马之类)穿过未打补丁的防火墙,到达没有防护的服务器。当代码进入没有防护服务器的内存时,它马上执行缓存器溢出,将服务器系统级的控制权交给了远端的主机,实现在企业网内的远程控制。

卡巴六正是针对Web浏览器或者其他最终用户网络应用的的漏洞防御,并可以检测和防止受保护计算机上运行的任何应用遭受缓存溢出攻击,防治计算机收到伤害,你拒绝的时候没有“以后都这样操作”的提示吗?如果没有,建议不要浏览该网页了!

温馨提醒:上网的时候最好不要用IE上网,因为80%病毒都是针对IE的(也就是WINDOW),如果使用第三方面的浏览器,将会大大降低中毒的几率!

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例如下面程序: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吧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存在象strcpy这样的问题的标准函数还有strcat(),sprintf(),vsprintf(),gets(),scanf()等。

漏洞: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目的在于扰乱具有某些特权运行的程序的功能,这样可以使得攻击者取得程序的控制权,如果该程序具有足够的权限,那么整个主机就被控制了。一般而言,攻击者攻击root程序,然后执行类似“exec(sh)”的执行代码来获得root权限的shell。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攻击者必须达到如下的两个目标:

在程序的地址空间里安排适当的代码。

通过适当的初始化寄存器和内存,让程序跳转到入侵者安排的地址空间执行。

可以根据这两个目标来对缓冲区溢出攻击进行分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缓冲区溢出


电脑缓冲区溢出怎么解决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内填充的数据位数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理想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且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存储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被临时存储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当一个超长的数据进入到缓冲区时,超出部分就会被写入其他缓冲区,其他缓冲区存放的可能是数据、下一条指令的指针,或者是其他程序的输出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覆盖或者破坏掉。可见一小部分数据或者一套指令的溢出就可能导致一个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崩溃。

什么是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向缓冲区内填充数据位数时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理想的情况是 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储存空间想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

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 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会被临时储存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有时又称为堆栈溢出攻击,是过去的十多年里,网络安全漏洞常用的一种形式并且易于扩充。相比于其他因素,缓冲区溢出是网络受到攻击的主要原因。

例如:计算机在内存中存储了所有的东西,包括程序、数据和图片。如果计算机要求用户输入8位字符密码却接收到了200位字符的密码,多出来的字符可以写在内存中的其他地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就是个小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缓冲区溢出的处理

  由于缓冲区溢出是一个编程问题,所以只能通过修复被破坏的程序的代码而解决问题。如果你没有源代码,从上面“堆栈溢出攻击”的原理可以看出,要防止此类攻击,我们可以:

1、开放程序时仔细检查溢出情况,不允许数据溢出缓冲区。由于编程和编程语言的原因,这非常困难,而且不适合大量已经在使用的程序;

2、使用检查堆栈溢出的编译器或者在程序中加入某些记号,以便程序运行时确认禁止黑客有意造成的溢出。问题是无法针对已有程序,对新程序来讲,需要修改编译器;

3、经常检查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商的站点,一旦发现他们提供的补丁程序,就马上下载并且应用在系统上,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系统管理员总要比攻击者慢一步,如果这个有问题的软件是可选的,甚至是临时的,把它从你的系统中删除。举另外一个例子,你屋子里的门和窗户越少,入侵者进入的方式就越少。

什么叫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地方。在程序试图将数据放到计算机内存中的某一位置,但没有足够空间时会发生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是程序运行时计算机内存中的一个连续的块,它保存了给定类型的数据。问题随着动态分配变量而出现。为了不用太多的内存,一个有动态分配变量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才决定给他们分配多少内存。如果程序在动态分配缓冲区放入太多的数据会有什么现象?它溢出了,漏到了别的地方。一个缓冲区溢出应用程序使用这个溢出的数据将汇编语言代码放到计算机的内存中,通常是产生root权限的地方。单单的缓冲区溢出,并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只有将溢出送到能够以root权限运行命令的区域才行。这样,一个缓冲区利用程序将能运行的指令放在了有root权限的内存中,从而一旦运行这些指令,就是以root权限控制了计算机。总结一下上面的描述。缓冲区溢出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据统计,通过缓冲区溢出进行的攻击占所有系统攻击总数的80%以上。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例如下面程序:

example0.c
-----------------------------------------------------------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把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存在象strcpy这样的问题的标准函数还有strcat(),sprintf(),vsprintf(),gets(),scanf(),以及在循环内的getc(),fgetc(),getchar()等。在C语言中,静态变量是分配在数据段中的,动态变量是分配在堆栈段的。缓冲区溢出是利用堆栈段的溢出的。一个程序在内存中通常分为程序段,数据端和堆栈三部分。程序段里放着程序的机器码和只读数据,这个段通常是只读,对它的写操作是非法的。数据段放的是程序中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则通过堆栈来存放。在内存中,它们的位置如下:

/――――――――\ 内存低端
|程序段|
|―――――――――|
|数据段|
|―――――――――|
|堆栈|
\―――――――――/内存高端

堆栈是内存中的一个连续的块。一个叫堆栈指针的寄存器(SP)指向堆栈的栈顶。堆栈的底部是一个固定地址。堆栈有一个特点就是,后进先出。也就是说,后放入的数据第一个取出。它支持两个操作,PUSH和POP。PUSH是将数据放到栈的顶端,POP是将栈顶的数据取出。在高级语言中,程序函数调用和函数中的临时变量都用到堆栈。参数的传递和返回值是也用到了堆栈。通常对局部变量的引用是通过给出它们对SP的偏移量来实现的。另外还有一个基址指针(FP,在Intel芯片中是BP),许多编译器实际上是用它来引用本地变量和参数的。通常,参数的相对FP的偏移是正的,局部变量是负的。当程序中发生函数调用时,计算机做如下操作:首先把参数压入堆栈;然后保存指令寄存器(IP)中的内容,做为返回地址(RET);第三个放入堆栈的是基址寄存器(FP);然后把当前的栈指针(SP)拷贝到FP,做为新的基地址;最后为本地变量留出一定空间,把SP减去适当的数值。

下面举个例子:
example1.c:
------------------------------------------------------------
void function(int a, int b, int c) {
char buffer1[5];
char buffer2[10];
}

void main() {
function(1,2,3);
}
-----------------------------------------------------------

为了理解程序是怎样调用函数function()的,使用-S选项,在Linux下,用gcc进行编译,产生汇编代码输出:

$ gcc -S -o example1.s example1.c

看看输出文件中调用函数的那部分:

pushl $3
pushl $2
pushl $1
call function

这就将3个参数压到堆栈里了,并调用function()。指令call会将指令指针IP压入堆栈。在返回时,RET要用到这个保存的IP。在函数中,第一要做的事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每个函数都必须有这些过程:

pushl %ebp
movl %esp,%ebp
subl $20,%esp

这几条指令将EBP,基址指针放入堆栈。然后将当前SP拷贝到EBP。然后,为本地变量分配空间,并将它们的大小从SP里减掉。由于内存分配是以字为单位的,因此,这里的buffer1用了8字节(2个字,一个字4字节)。Buffer2用了12字节(3个字)。所以这里将ESP减了20。这样,现在,堆栈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低端内存高端内存
buffer2 buffer1 sfp ret a b c
< ------ [ ][ ][ ][ ][ ][ ][ ]
栈顶栈底

缓冲区溢出就是在一个缓冲区里写入过多的数据。那怎样利用呢,看
一下下面程序:

example2.c
-----------------------------------------------------------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void main() {
char large_string[256];
int i;

for( i = 0; i < 255; i++)
large_string[i] = 'A';

function(large_string);
}
------------------------------------------------------------

这个程序是一个经典的缓冲区溢出编码错误。函数将一个字符串不经过边界检查,拷贝到另一内存区域。当调用函数function()时,堆栈如下:

低内存端buffer sfp ret *str高内存端
< ------ [ ][ ][ ][ ]
栈顶栈底

很明显,程序执行的结果是"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或类似的出错信息。因为从buffer开始的256个字节都将被*str的内容'A'覆盖,包括sfp, ret,甚至*str。'A'的十六进值为0x41,所以函数的返回地址变成了0x41414141, 这超出了程序的地址空间,所以出现段错误。可见,缓冲区溢出允许我们改变一个函数的返回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

缓存区溢出和格式化字符串攻击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缓冲区溢出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存在。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当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利用它执行非授权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缓冲区溢出攻击有多种英文名称:buffer
overflow,buffer overrun,smash the stack,trash the stack,scribble the
stack, mangle the stack, memory leak,overrun
screw;它们指的都是同一种攻击手段。第一个缓冲区溢出攻击--Morris蠕虫,发生在十年前,它曾造成了全世界6000多台网络服务器瘫痪。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4739447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缓存溢出(缓存溢出攻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缓存溢出(缓存溢出攻击).pdf

标签:缓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