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育(婴儿发育规律顺口溜)

更新时间:2023-02-28 19:45:14 阅读: 评论:0

婴儿发育标准表

宝宝生长发育标准如下:
1、婴儿是指一周岁的宝宝叫婴儿,孩子出生已经一周年了,身高应该达到75cm,体重达10kg,头围达46cm,前囟的囟门已经快闭合,一般12-18个月闭合,后囟3-4个月早已经闭合。
2、还有孩子运动发育形成的三个生理的弯曲,出生后一岁以内增长特别的快,以后增长速度落后于身长的增长。

婴儿发育基本知识(只有了解婴儿发育变化,才能因材施教)

婴儿发育是指婴儿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由分化到完整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一)婴儿发育的表现。

1.大小变化。

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不断增长。

2.比例变化。

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在生长发育中,其身体比例会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占1/4,成人占1/8。

3.旧特征消失。

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脱落。

4.新特征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以及生理上出现恒齿等等。

(二)婴儿发育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 社会 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这就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1、学习走路。

2、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3、学习书画。

4、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5、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6、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7、学习判断是非。

8、稳定生理机能。

9、形成 社会 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三)婴儿发育的主要特点

1、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育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1到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到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到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到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2、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技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3、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 社会 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 社会 生活的 社会 人。

(四)婴儿年龄阶段的规划。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到18岁。根据我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情况,一般把从出生到成熟之间(0到18岁)的发展过程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

0到3岁可以统称为婴儿期,也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指0到1个月)、乳儿期(指0到1岁)、婴儿期(指1到3岁)。

婴儿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起主要是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主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

婴儿的发育标准

婴儿的发育标准

  生活中很多人对与婴儿的发育标准并不清楚,往往通过一些别人的经验来进行判断,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发育的健康,然而在判断婴儿健康状况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这些往往被人们忽略,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小知识,来学起来吧!

  婴儿的发育标准1

  宝宝10个月 体格发育:流涎和做怪脸的次数减少。体重每周大约增加60-90克。身高每月平均增加1.5厘米。

  感觉和运动发育:能够从坐位变成俯卧位,从俯卧位变成坐位。身体及手、手臂、手指、下肢、脚的活动变得协调,如放在围栏里,能自己拉着栏杆站起,到身体完全直立,并脚能一直牢靠地站在床面上。坐位时身体不失去平衡,能够左右摇摆和转身,扶家具站立得稳。会用拇指及食指戳、刺探、拉扯东西。将小物品放在桌上,如小糖丸等,拇指和食指的指端能够对捏,动作协调、迅速,并熟练地捏起小物品。开始将手中握住的东西放掉。当着宝宝的面把积木扣在杯子下时,把手对着宝宝,能够主动拿开杯子盖,取出积木。能够爬上扶梯阶。

  语言和适应行为:能够有目的地发出“妈妈”、“爸爸”的声音,在鼓励下会模仿大人发一、二字音,如“拿、走”等。能较熟练地自己吃小甜饼。对嘴的兴趣减少,对手指、脚趾的兴趣增加。 会用食指涂写。吃奶或喝水时能自己捧住奶瓶。能比较两个物品,并能区分物品的细小部分。穿衣时能伸手,穿袜、穿鞋时能伸脚。

  所以说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一下的',毕竟每一个人都是有做父母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关注孩子的发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现在先做好一些准备其实是非常好的,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

  婴儿的发育标准2

  我们都知道很多宝宝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出现了身体不健康的情况,首先这种情况就给我们的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晚上宝宝睡不踏实,我们的父母就睡不踏实,必须的得照顾我们的宝宝,结果造成我们的父母休息不好,第二天工作无精打采,进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所以不管是从孩子健康方面来讲还是从对我们父母方面来讲,我们都应该尽快了解一下婴儿发育指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婴儿发育指标吧。

  指标规律:

  1、身高(长)是指头、躯干、下肢三者长度的总和,三者的比例在宝宝不同阶段不一样。

  年龄越小,头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下半身的增长速度将快于上半身。

  出生时宝宝平均身长为50cm左右。

  第1年的身高(长)增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身高增长2.5cm,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cm,1周岁时比出生时大约增长25cm,是出生时的1.5倍。

  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

  从2岁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之前,宝宝的身长平均每年增加6-7cm。

  2-7岁宝宝身长计算公式=年龄×5+75cm

  贴心小提示

  为宝宝测量身高(长)时要脱去鞋、帽、袜子。

  身高(长)的测量最好选择在上午进行,这样得到的数据会比较准确。

  较小并且不配合的宝宝可选择平躺的姿势测量。测量时要注意膝关节伸直,头部有人用手固定。

  同龄男宝身高(长)都要比女宝略有优势。单助词,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2、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2kg-4.3kg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0.18kg-0.2kg,4-6个月时每周增长0.15kg-0.18kg,6-9个月时每周增长0.09kg-0.12kg,9-12个月时每周增长0.06kg-0.09kg。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kg-3kg。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婴儿发育指标,想必大家现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一定要重视起这个问题来,为了我们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家长能够正常的工作,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我们的孩子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婴幼儿的到来,让家长们有了新的人生历程,而婴幼儿的成长发育无疑是家长们重点关心的一项内容,当然孩子的管教也是重点,以下来了解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1

  1、婴儿0一12个月发育标准多要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方面进行参考标准,以下可做简单介绍:1月龄,能发出细小喉音,眼睛可以跟踪走动的人;

  2月龄,可以注意大玩具;3月龄,竖头稳定,能笑出声;4月龄,会翻身;5月龄,双手有主动抓物的意识;6月龄,懂得自己的名字;7月龄,独坐自如;8月龄,双手扶物可以站立;9月,龄会爬行,会表示欢迎、再见等;10月龄,可以独站;11月龄,牵一只手会走;12月龄,会独走,会叫爸爸、妈妈等。

  2、0-1岁是宝宝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宝宝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自然也需要爸爸妈妈的细心引导,这样才能让宝宝在这个最佳时期内好好地锻炼和学习,有助各项能力的发展。遗传因素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宝宝发育的标准分体重增长标准,身高增长标准。正常足月的宝宝在出生时的体重约3kg左右,若按照体重增长的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两倍,一岁时大约是三倍,两岁时大约是四倍,在三岁时大约是4、6倍。孩子刚出生时的平均身长约为50cm左右,第一年的增长是最快的。

  在1-6个月时孩子每个月约增长2、5cm,在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cm。一周岁时比出生时大约增长25cm,是出生时的1、5倍,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生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cm。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2

   1个月婴儿智力发育标准

  体重(平均) 5、03公斤(男) 4、68公斤(女)

  身高(平均) 57、06厘米 56、17厘米

  头围(平均) 38、43厘米 37、56厘米

  胸围(平均) 37、88厘米 37厘米

  坐高(平均) 37、94厘米 37、35厘米

  身体发育1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双颊丰满,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感觉发育

  孩子经过妈妈一个月的哺育,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如果遇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很大他会感到害怕而哭起来。因此要给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孩子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孩子很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1个月的孩子,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时家长不注意,把一丝头发或其他东西弄到孩子的身上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这时的孩子对冷、过热都比较敏感,以哭闹向大人表示自己的不满。两只眼睛的运动还不够协调,对亮光与黑暗环境都有反应。1个月的孩子很不喜欢苦味与酸味的食品,如果给他吃,他会表示拒绝。

   动作发育

  孩子发育到第8周时,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度,但不能持久。要到3个月时,下巴和肩部才能都离开床面抬起来,胸部也能部分地离开床面,上肢支撑部分体重。孩子俯卧时,家长要注重看护,防止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窒息。

  从出生到1个月的孩子,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他可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的是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象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孩子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

   睡眠

  这么大的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天能睡18-20个小时,其中约有3个小时睡得很香甜,处在深睡不醒状态。

  婴儿0-12个月发育标准3

   婴儿的发育标准

   1、体重

  体重的增长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新生儿期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但是在出生后 1 周至 10 天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以后体重以每天 30 克的速度迅速增长。婴儿出生后 2~3 个月内吃奶多,所以体重增长得快。如若每天增长速度为 20 克以下,则应在满月后的体格检查时仔细检查一下,分析母乳是否不足。

   2、身长

  婴儿出生时身长约为 50 厘米,由于婴儿的身长在前 3 个月增长较快,在满月时,身长可增加 5~6 厘米。满 2 个月时身长要比刚出生时增加 10 厘米左右。但是通常情况下,身长的增加要比体重的增长慢一些,因此看上去婴儿就显得更胖。

   3、头、胸围

  头颅的大小可以用头围来衡量。头围的多少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婴儿刚刚出生时,头围平均为 34 厘米;出生后半年内,头部发育很快,头围比出生时可增加 8~10 厘米;满一周岁时头围比出生时可增加 11~12 厘米。如果头部过大或过小,就要请医生检查是否有病了。

  胸围反映了婴儿胸廓生长发育的情况。出生时,婴儿的胸围一般比头围小 1~2 厘米,到 1 岁半至两周岁时,胸围与头围几乎相等了。

   4、视、听觉

  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逐渐能看见活动的物体和大人的笑脸,如果将手慢慢逼近他眼前,他就会眨眼,这就是孩子能看到一些物体的证明,这种现象叫做“眨眼反射”。

  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到网上去看看一些更加详细的资料,里面会有数据供大家参考,但是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说为了婴儿能够更快的成长,就让他服用很多的药物,这样往往是收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的。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对于婴儿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方面的细节都是需要我们了解和注意的,婴儿的各方面都是比较脆弱的,免疫力也比较低,以下了解婴儿身体发育顺序。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1

  小孩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孩子最早发育的是头部,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头三个月孩子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两个月的时候会笑,三个月的时候会认出妈妈,四个月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五个月开始认生了,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无意识的说爸爸妈妈,八个月会爬行,十个月会再见。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如何

  肌肉发育是有一定顺序的。当身体高度快速增长时,肌肉以增加长度为主;长体重,以肌纤维增粗为主。少年儿童全身肌肉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迟些,上、下肢肌肉的发育早于躯体肌肉,臂部和大腿肌肉的发育又早于小腿和足部的较小肌肉和手的小肌肉群。

  所以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掌握动作的精确性差。为使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均衡地发展,要多做些对称、悬垂、支撑等练习,以形成正确姿势,防止畸形发展。要抓住儿童肌肉弹性和韧带伸展性好的时机进行柔韧性练习。

  1、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接着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的发展,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2

   婴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怎么样?

   何谓猛生长期

  宝宝的生长通常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特别快,而在其它时间段里则相对比较缓慢。生长发育相对很快的这段时间即是猛生长期。因此,宝宝的生长发育呈现的是跳跃性的生长特点。

   猛生长期的特点

  在进入猛生长期之前,宝宝一般会显得比较安静,睡的比平时好,吃得也少,他(她)正在为生长蓄积能量。一两天之后,宝宝饿得更快,就会吃得很多,妈妈们感觉到喂奶的频率明显增加,这时不必太惊讶,应该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

  不久之后,宝宝又会回到原来的就餐频率。等到下个星期或下个月,宝宝还会重复同样的生长周期,具体的时间则取决于宝宝自己的节奏,并不是恒定的。所以,在宝宝猛生长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

   猛生长期的间隔

  每个宝宝的猛生长期并不一样,有些宝宝每隔4天就会有一个猛生长期,而有的宝宝则是每隔4个星期。在猛生长期,家长可以明显的发现孩子每天的生长发育特别的快。一旦猛生长期过去,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逐渐慢下来。

  婴儿运动系统怎么样?

   (一)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特点

  骨骼肌肉的迅速增长。周岁以内小儿体重、身长增加约50%,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加速生长。骨骼的率先迅速增长和钙化,为婴儿整个躯体的发育生长奠定了“支架”基础,婴儿躯体各部位肌肉的快速发育生长,使婴儿很快就有了各种动作能力。

  婴儿骨骼和肌肉的迅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尤其是骨骼对钙的需要量更大。有人粗略估计,一年婴儿需要400-500克钙,相当于800-1000片钙片,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磷和维生素D。

   (二)脊柱三个生理变曲逐步形成

  2-3个月时,小儿会抬头,开始出现颈椎的前凸,称为颈曲;6-7个月小儿会坐时,才出现胸椎的后凸,称为胸曲;1岁左右会站、会走时、才出现腰椎的前凸,称为腰曲;只有这时,婴儿的脊椎才形成真正的人体曲线美,才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

   (三)躯体与四肢生长比例的变化

  躯体与四肢的长度比例逐步发生变化。出生时的指距

  (为两臂向两侧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短于身长,1-2岁时两者相等。出生时上部(为头顶至尾脊之间的距离)占身长的60%,下部(尾骨至脚跟的长度)仅占身长的40%,到了十二岁,上下部就相等,各占身长的50%。这说明身长的增长主要靠腿的增长。

  总的来说,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动作活动的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3

   婴儿各阶段身体发育的标准

  宝宝出生后的最初3年,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尤其是第一年。妈咪应该对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指标经常进行一下“盘点”,这样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宝宝发育3大特点:身体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出生后宝宝的身高和体重一直在增长,但在不同阶段增长的速度也有不同。1岁内及青春期增长的速度最快,其他阶段就慢一些了;生长速度从上到下由近到远。

  刚出生时头部的长度是身高的1/4,躯干和四肢相对较短,因此,他们在身体发育成熟时头部的长度只比原来增加1倍,躯干的长度却比原来增加2倍,上肢增加3倍,下肢增加4倍。

  身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发育不均衡,从一出生宝宝的神经系统就飞速发育,特别是大脑,因此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育较快;相对而言,生殖系统的发育较为缓慢,只是在青春期前才开始迅速发育;心脏、肺脏、肌肉及骨骼的发育速度与体重、身高较为接近。

   体重增长指标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000-4000克左右。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贴心小提示:1。给宝宝测量体重时要先排去大小便后空腹;2。要减去衣服和尿布的重量;3。在一岁以内应该每月测量一次体重;4。同龄男孩要比女孩重。

   身长增长指标

  身长是指头、躯干、下肢三者长度的总和,三者的比例在宝宝不同阶段不一样,出生时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长增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从2岁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之前,宝宝的身长平均每年增加6-7厘米。

  年龄越小,头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下半身的增长速度快于上半身。2-7岁宝宝身长计算公式=年龄×5+75厘米。

  贴心小提示:1。为宝宝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2。最好在上午进行测量,这样容易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值;3.3岁以下的宝宝可采取平躺姿势测量。测量时要注意膝关节伸直,头部有人用手固定;4。同龄男孩比女孩身长要长一些。

   头围增长指标

  头围增长速度在出生后第一年非常迅速,反应了脑发育的情况。宝宝刚出生时平均头围大约为34厘米,6个月时增长到42厘米,1岁时增长到46厘米。在此之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2岁时增长至48厘米。在2-14岁这一期间头围只增长6厘米左右。

  贴心小提示:如果宝宝的头围低于正常值,可能存在脑发育不良的情况。

   胸围增长指标

  宝宝的胸廓在婴幼儿期呈圆桶形,也就是说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随着年龄增加,胸廓的左右径增加,前后径相对变小,形成椭圆形。整个胸围在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一共增长12厘米,第二年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只增长1厘米。

  贴心小提示:宝宝头围与胸围的大小有一定关系,这个关系可反应身体发育是否健康。出生时宝宝头大,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到了1-2岁时头围和胸围两者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两岁以后胸围开始比头围大,如果小于头围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或胸廓、肺脏发育不良。

   囟门发育指标

  囟门位于头顶前部,在一岁之内是反应体内有无疾病的窗口,一般10-15个月时关闭。个别宝宝在5-6个月时囟门仅剩指尖大小,似乎关闭,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贴心小提示:如果宝宝16个月大后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或脑积水。

   乳牙发育指标

  3岁以前长出的牙齿为乳牙,一般来讲,宝宝在4-10个月时萌出第一只乳牙。到了2值2岁半时,20只乳牙全部出齐。通常先萌出下中切牙,依次萌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及第二乳磨牙。

  贴心小提示:宝宝出牙的情况可反应身体骨骼发育状况,出牙过于推迟可能患佝偻病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作为妈妈,在宝宝出生的前后都会非常关心宝宝的一举一动,特别想给宝宝最好最安全的衣食住行。同时也会非常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下面是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1

   婴儿宝宝发育成长阶段参考

   1个月: 俯卧位时骨盆抬高,膝大部分时间屈曲在腹下方,偶尔伸髋伸膝,下额偶尔抬离床面。扶或坐位时,头偶尔能竖立片刻,手经常呈握拳状,母亲与其对话时能注视母亲面孔。

   2个月 俯卧位时下颊能间断抬离床面,扶呈坐位时头能支持片刻,手经常打开,握持反射很弱。当对其说话时能微笑并“咕咕”发音。仰卧位时,能注视移动的悬挂玩具。

   3个月: 俯卧位能抬头,上肢可支持部分体重,下颊与肩可离开床面,面部与床的角度呈45度~90度。手经常打开,握持反射消失。高兴时会哇哇乱叫。

   4个月: 俯卧位时头及胸能抬离床面,面部与床呈90度。扶呈坐位时,头能竖立,不前后倾倒,但向左右倾斜时头仍摇摆不停。仰卧位时两手经常放在眼前,端详并玩弄着双手,称为“凝视手动作”。会拉衣服盖在脸上,会摇“拨浪鼓”,会大声笑。

   5个月: 扶呈坐位时头不再摇摆不停,仰卧位时手脚可以放到嘴边,手能随意抓东西,能把纸弄皱,洗澡时会拍击水,会对镜中影像笑,会拍打奶瓶。

   6个月: 俯卧位时前臂可伸直持重,胸及上腹部可离开床面。能独坐,但两手支撑在前方,两手能握奶瓶,会用手掌抓积木块,当父母要抱他时,会伸直两臂,对生疏的人害怕和害羞,当杯子放到他嘴边时,会用杯子喝水。

   7个月: 可以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扶呈立位时能高兴地上下跳,能将积木从一只手倒给另一只手,会咀嚼饼干,叫其名字有反应,能发出“ba”、“da”、“ka”等音节。

   8个月: 能坐得很稳,坐位时会向前弯腰探着身体去拿东西,俯卧位能试着爬,有时会先向后爬,能发出”ba—ba”、“ma—ma”等重复音节。

   9个月: 扶床能站,会用拇指和其他指前端去拿葡萄干大小的物品,能将手掌蒙在脸上不让母亲给他洗脸。

   10个月: 能爬得很好,但腹部尚不能离开床面,拉着东西能自己坐起来,能用手指物品,对一些简单的句子有反应。如问他“爸爸在哪?”能朝其父望去,会做“再见”摇手样动作。

   11个月: 扶物站立时能抬起一条腿,爬时脚着地,腹部离开床面,母亲给他穿衣时,能伸臂帮助,但往往将上臂伸到袖子外面,会摇头b表示“不”。

   1岁: 能手足并用像熊一样爬,牵一只手能行走,会故意往地上扔东西,替他捡起来后继续扔,能说二三个字,能理解较多词汇。

   1岁半: 能独立在平地行走,牵一只手能上楼,会独立坐在椅子上,能将3~4块方积木搭在一起,会指出身体部位,能控制少数小便,白天基本不尿湿裤子。

   2岁: 能独自上下楼,但需要两脚重复踏一个台阶,能跑,拾物起来不会跌倒,会旋转门把手,转动圆的瓶盖,会洗手并擦干,会穿鞋、袜、裤,能用语言表示喝水、大小便、吃饭等,会用代名词“你”、“我”,临睡前排尿后夜晚不再尿床。

   3岁: 上楼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再一步一个台阶,能单脚独立数秒钟,会骑儿童车,能穿、脱鞋,但有时需要家人帮助分清鞋的左右,会解开衣服前面及侧面的纽扣,需要别人帮助系扣,会说一些儿歌,可以数1到10的数,言语内容增多,不停地询问各种问题。

   4岁时: 下楼时一步一个台阶,能系全部衣扣,可用铅笔画交叉线,会说故事,能自己去厕所。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2

   婴儿的发育过程

   1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展,运动开始变得更加自发,反射开始消失;心理发展,会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感情和需求;感觉和反应,很容易被母亲的声音安抚;社会发展,认出母亲的脸和声音。

   2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育,后缘是封闭的,晚上睡更长的时间;智力发展,停止吸吮听;感觉和反射,自发运动增加,原始反射消失,更喜欢明亮的颜色和细致的'图案。

   3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展,颈部紧张反射消失,经常把手指吸到嘴里;精神发展,当心情愉快时,手和腿会跳舞;感觉和反射,握紧拳头或拍打物体,小手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社会发展,当熟悉的人接近时会引起婴儿的注意。

   4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育,躺在肚子上时,头很高,可以与肩胛骨成90度的角度;精神发育,喜欢发出新的声音;感觉和反射,辨别气味;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握住东西;社会发展,玩游戏时笑,游戏中断时哭。

   5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展,当醒着的时候,至少一半时间可以保持敏感;精神发展,在新的环境中环顾四周,手拿一块积木,看第二块,松开第一块,然后拿起第二块;感觉和反射,会双手握住奶瓶;社会发展,那些试图拿走玩具的人将遭到抗议和排斥。

   6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展,可以来回转动手腕翻转和操纵物体,可以用手坐起来,还不能坐得很好,喜欢倒转看事物;感觉和反应,更容易操作玩具;社会发展:当母亲离开家时会哭。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3

   小孩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一般分为七个阶段,说明如下:

  1、胎儿时期:是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之前,正常一般是孕期为40周;

  2、新生儿时期:是指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之内,这个时期孩子刚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容易发生特殊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来说都比较高;

  3、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之前,婴儿时期是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是指1-3周岁之前,小孩的语言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逐渐增强,但是对于识别危险的能力比较差,要注意防止一般的伤害出现;

  5、学龄前期:是指孩子三周岁之后和入小学之前,体格发育的速度逐渐减慢,但是求知欲强、可塑性强;

  6、学龄期:是指孩子从小学开始到青春期之前;

  7、青春期:是从儿童时期过渡到成人的发育时期,但是青春期个体差异相对来说比较大,一般可相差2-4岁。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471444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婴儿发育(婴儿发育规律顺口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婴儿发育(婴儿发育规律顺口溜).pdf

标签:婴儿   顺口溜   规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