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的药(止咳化痰的药有哪几种)

更新时间:2023-02-28 19:42:25 阅读: 评论:0

18种祛痰止咳中成药及注意事项,讲得很清楚,对照吃,准没错!

有声无痰谓之咳;

有痰无声谓之嗽;

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咳嗽的病位在肺,病因则可在肺外。

咳嗽是中医以证候命名的病名,最早见于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其实,咳嗽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反射,是在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物。而咳嗽表现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除了有声无声、有痰无痰,还可以分为热咳寒咳、干咳湿咳或五脏咳。《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有五脏咳之说,即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到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则认为有十咳,除五脏咳之外,还有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在明代朱棣时期的《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还将嗽分为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

可见,自古以来,咳嗽的分类就有N多种,而最简单的分法当属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的二分法,即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这与现代的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分类非常相似。现代医学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3类: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外感咳嗽,顾名思义是感受外邪而出现的咳嗽,多为受寒或受热而引发。最常见的外感咳嗽主要有三类,即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1、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组成。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2、参苏宣肺丸:由人参、紫苏叶、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葛根、木香、枳壳(麸炒)、前胡、桔梗组成。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用于肺经痰湿,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周身不适,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气逆恶心。


风热感冒引起咳嗽: 主要症状为恶风,咳痰,鼻涕黏稠而黄,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治宜清肺润燥,清热化痰,中成药可选用二母宁嗽丸、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牛黄蛇胆川贝液、羚羊清肺丸、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3、急支糖浆:由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苑、前胡、枳壳、甘草组成。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4、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组成。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风燥咳嗽: 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选用秋梨润肺膏、润肺膏、川贝清肺糖浆、川贝雪梨膏等。

5、秋梨润肺膏:由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组成。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痰湿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选用二陈丸、半夏露冲剂等。

6、二陈丸: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组成。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阴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选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7、百合固金丸:由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组成。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


肺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选用肺力咳合剂、橘红痰咳液、橘红丸、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清气化痰丸等。

8、肺力咳合剂:由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组成。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用于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9、橘红丸:由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萎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青组成。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气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选用人参保肺丸、利肺片、桂灵片、玉屏风散等。

10、人参保肺丸:由人参、罂粟壳、五味子、川贝母、陈皮、砂仁、枳实、麻黄、 苦杏仁、石膏、甘草、玄参组成。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作用。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由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萎皮、紫菀、麦冬、知母、桔梗、地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苏子(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儿童用量遵医嘱。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8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高达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本品如有少量沉淀,可摇匀后服用。

具有顺气化痰,祛风健胃作用。用于痰浊阻肺,胃失和降,咳嗽,呕逆。

由蛇胆汁,陈皮(蒸)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袋(0.3克-0.6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龄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7.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清肺,止咳,除痰作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由蛇胆汁、川贝母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袋(0.3~0.6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痨病、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由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8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生姜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6丸,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症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萎皮、炒苦杏仁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6.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滋阴清肺,祛痰平喘作用。用于虚劳咳喘,气短胸闷、自汗盗汗。

由蛤蚧、紫苏子(炒)、瓜蒌子、苦杏仁(炒)、麻黄、石膏、甘草、紫菀、鳖甲(醋制)、黄芩、麦冬、黄连、百合、石膏(煅)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阻肺,症见:虚痨久咳,动则气短,胸满郁闷,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咽干口燥。

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服药期间,若患者哮喘又急性发作;或是出现寒热表证,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均应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具有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作用。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继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

由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 次1袋),一日1~2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阴虚燥咳者忌服,其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三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有什么中成药可以祛痰止咳?

咳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如果持续时间长,经常反反复复,还伴有咳痰、咳喘的话还是让人苦不堪言,十分烦躁,为此很多人为了使疗效更显著和确切,会选择吃中成药,比如康隆无糖型强力枇杷露,它加入了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这些中药成分,不仅可以止咳祛痰,减轻咳嗽的症状,还可以抑菌抗炎,从病因上来治疗咳嗽。同时用甜菊糖苷替代蔗糖,不失甜度,口感更好,还可以有效避免了蔗糖助湿生痰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减少咳嗽的反复产生。

哪些药可以止咳润肺祛痰?

清肺、化痰、止咳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羚羊清肺丸:是一种具有明显清肺作用的中成药,已延续多年,是治疗时的首选药物。由于其中含有羚羊粉,所以对于肺热壅盛时产生的发热,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2、清肺抑火丸:肺部与大肠相表里,在肺热时,一般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症状,而清肺抑火丸可起到明显的清除肺热、化痰以及通便作用,患者使用后会感觉十分舒适;
3、鲜竹沥液:出现肺热时,还可产生黄黏痰、浓痰,甚至可引起咳痰时带血的症状。而使用鲜竹沥液可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所以能够及时帮助患者顺利将痰液排出,以减少过度呛咳、阵咳,防止气道损伤。

止咳化痰什么药最好最快

   感冒 咳嗽 是常见的 疾病 ,而感冒后咳嗽不止,喉咙还含有些许的痰,这时候就需要止咳化痰,那止咳化痰什么药最好最快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止咳化痰什么药最好最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止咳化痰什么药最好最快
  1、风寒咳嗽颗粒

  这种药物只要是风寒咳嗽的患者都是可以使用的,主要针对风寒引起的咳嗽。

  2、川贝止咳露

  这种药物主要针对风热感冒,风热犯肺之后,就会出现久咳不止的情况,服用该药物比较有效。

  3、清肺化痰丸

  内伤咳嗽可以采用该药物,很多患者因为内伤过度,从而久咳,采用清肺化痰丸作为咳嗽药来治疗是很有效果的。

  4、哈蚧定喘丸

  这种药物主要针对有 哮喘 的人使用,哮喘也是会引起咳嗽,但是哮喘的 用药 要更加谨慎,选择该药物可以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
  止咳化痰的食物
  1、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可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2、萝卜

  能 清热 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

  3、荸荠

  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 解毒 等功效,可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与莲藕榨汁共饮效果更佳。

  4、银耳

  能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做菜肴或炖煮食用,可治疗阴虚肺燥,干咳无痰或痰多粘稠,咽干口渴等症,与百合做羹食用疗效尤佳。
  止咳化痰最好的粥
  1、润肺豆浆粥

  原料:豆浆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粒开花时倒入豆浆,继续熬10分钟,加白糖适量即可。

  2、鸭肉粥

  原料:鸭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盐少许。

  做法:先将鸭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鸭肉、少许料酒和盐,煮至粥熟。

  3、燕窝粥

  用料:燕窝15克(干品),粘米150克。

  做法:燕窝用温水浸润,拣去杂质、绒毛,用清水洗净。粘米洗净,与燕窝一齐放人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提成粥,调成甜粥或咸粥均可。

   养生 功效:健脾润肺,润肤 养颜 。

  适应症:用于脾虚血少,肌肤干燥,面部皱纹;或肺肾阴亏、阴虚火旺之潮热,干咳;或虚劳赢弱,胃弱食少;或 肺结核 咳嗽气短等。
  止咳化痰的 偏方
  1、蒸大蒜水

  取大蒜7~10瓣,小儿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盖子,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蒸15分钟即可。

  当碗里的蒜水已不烫了,较温时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 肾虚 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

  2、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1个鸡蛋炒匀,在临睡前趁热吃下,每晚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3、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8~10片(小儿3~5片),放入小锅内,再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等水不烫了喝下,一日1~2次。

  4、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等到橘子冒热气,橘皮发黑就烤好了,稍凉后剥去皮,吃里面温热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个,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1. 吃什么药止咳最好最快

2. 最好的止咳方法

3. 止咳化痰吃什么药好

4. 治咳嗽吃什么药最快

5. 止咳化痰吃什么药好

什么药有清热祛痰止咳的功效?

清热化痰的中药有瓜蒌、贝母、天竺黄、竹沥、海蛤壳,这些药虽然都可以清热化痰,但是有各自的特点。瓜蒌清肺化痰的同时,还可以利气宽胸,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导致的心前区不适。贝母清热化痰,还可以治疗皮肤病和乳腺增生、肺脓肿。天竺黄清热化痰,还可以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肢体抽搐痰多。竹茹清热化痰的同时,还有除烦止呕的功效,可以治疗胃热呕吐。竹沥清热化痰通便,所以脾虚腹泻者禁止使用。海蛤壳清肺化痰,还有消除瘿瘤的功效。

化痰药哪一种效果好

清肺化痰有中药和西药,选哪一种效果更好?

清肺化痰的药很多种,有中药和西药,中药副作用比较少,适用人群广泛,其中要属川贝枇杷膏效果最好,川贝枇杷膏由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篓子、款冬花、苦杏仁、生姜、甘草等药物成分组成,组方精妙,效果显著,能够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等症。

引起咳嗽的原因较多,常见有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肺气肿,肺部肿瘤均可引起咳嗽,常用的清肺止咳化痰的药有白蕊胶囊,苏黄止咳胶囊,祛痰止咳胶囊,化痰较好的有氨溴索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中药有止咳散等效果不错。

出现了咳嗽,咳痰,有可能是肺热咳嗽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肺炎支气管炎,细菌性炎症引起的。清肺化痰的药物,大多数属于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可以通过口服肺热口服液,也可以口服肺力咳口服液。

这些药物都可以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同时注意是否有细菌性炎症,出现了细菌性炎症必须要抗菌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才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的最重要手段,配合口服清肺化痰的中成药,效果更好一些。口服药物期间,需要注意补充水分,也可以多吃梨子,多喝白开水,可以更好的促进痰液排泄。

清肺的中药,首先推荐胖大海。胖大海偏寒,因此它具有清热的效果。胖大海归肺经,所以它具有润肺利咽的功效。此外,胖大海还归大肠经,所以它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中医里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所以胖大海是一味不错的中药。除此之外,清肺的中药还有很多种,例如清热润肺的川贝母、清肺止咳的枇杷叶。

枇杷叶,在临床中使用广泛,比如川贝枇杷露。清热药中包括有清热泻火的生石膏,对应的中成药包括羚羊清肺丸,具有清肺利咽,清温止咳的功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454544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止咳化痰的药(止咳化痰的药有哪几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止咳化痰的药(止咳化痰的药有哪几种).pdf

标签:几种   药有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