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图片(人造卫星图片儿童画)

更新时间:2023-02-28 19:42:08 阅读: 评论:0

人造卫星怎么画

工具/原料

纸 笔 颜料

方法/步骤

先画上一个类似于圆柱体的主体部分

圆柱中间画一道曲线,表示细节,再加上一对电池板,在圆柱的两边画出两道横线,在横线上面画出两个长方形。

添上收发器,在上面画出一竖加一个圆圈,在下面画出三个同样的圆圈

然后在画好的电池板上面画出网格

最后给圆柱涂上蓝色,电池板涂上黄色。一个简单的人造卫星就画好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上面就是好看的卫星飞行器简笔画的绘画过程了,我们在对卫星进行绘画时,重点画出卫星独特的形状,难点是对卫星上颜色的选择和搭配,这样画出来的卫星简笔画既简单又好看。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具体资料谁有?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般指东方红一号卫星,资料如下:

1、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2、卫星质量:173公斤,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68.44度,周期:114分钟。

3、设计外形:该卫星外形为近拟球体的72面体,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利用太阳角计和红外地平仪测定姿态。

4、设计技术: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1颗卫星质量总和还要超出29.8千克。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也都超过了上述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

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额定要求。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评价: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卫星


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和其他国家相比,亮点在哪里?

据媒体报道,我国计划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此次发射我国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以及巡视,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而这三个目标的难度之高,也超过了任何以往的火星探测器发射。


天问一号


此次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名叫“天问一号”,来源于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天问》,寓意是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此次的图形表示以“九天揽月”为标识。标识中太阳系8大行星依次排列。

其实,不光只有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进行发射,阿联酋以及美国也在今年发射火星探测器,而且阿联酋已经发射了。

之所以今年各国扎堆探测火星,是因为今年7-8月属于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窗口期。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距离最远的时候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4亿多公里;而在距离较近时,只有5500万公里。今年10月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最近,尽管此时探测火星耗费的时间以及路程就较小,但人们还是选择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因为此时发射所需要的燃料最少。如果错过了今年,需要26个月才能再次迎来火星发射的窗口期。

火星环绕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非常远,所以需要等到来年2月份天问一号才能抵达火星,然后执行第一阶段的任务:火星环绕。

火星环绕就是天问一号围绕着火星公转,就像是火星的人造卫星一样。这其实对天问一号的技术要求特别高。

我们知道,天问一号在抵达火星时,速度非常高,而想要围绕火星环绕,需要在飞到火星附近时,调整自己的速度,以便让自己被火星引力捕捉。

调整速度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不难,但实际上探测器上没有人类操作,不能根据人类对周围情况的判断而调速,只能依靠人工智能。这是因为火星距离地球非常远,而人类控制探测器主要运用的是电磁力,而电磁力传播速度是有上限的,想要从火星将信号传输到地球上,至少需要22.3分钟才能传输给地球(距离较近时),而人类发出指令传输给天问一号,又需要22.3分钟才能传输给天问一号。

由于信号的延迟,使得人类无法直接操作天问一号,只能依靠天问一号系统中的内置计算机计算,以及人类提前计算好的数据来操作,难度非常大。

火星着陆

火星着陆的过程只有7分钟,在航天史上又被称为“恐怖7分钟”,火星探测器的失败率最高的环节就是这一步了,人类历史上一共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但只有8颗成功登陆并工作。

火星着陆的失败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火星表面有大气层,但是大气层只有地球的1/10。地球的大气层较为浓密,所以当返回舱降落到地球表面时,使用隔热罩并且用降落伞就可以将返回舱安全着陆。

但是火星不同,由于火星上有大气层,所以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会产生高温,需要用隔热罩进行隔热,而隔热罩有重量,会增加探测器的下落速度。然而火星的大气密度不高,所以空气阻力也不大,仅凭降落伞无法将探测器速度降下来,需要用到其他辅助设备,而这些设备也只能依靠人工智能,因为信号的延迟使得人们根本没办法直接控制。

从这里你也看出来了,信号的延迟是阻碍人类探测火星的一大阻力,这也是为什么NASA计划在未来几年要开展载人登陆火星的原因,就是为了人类能实时操作。

火星探测

探测器在着陆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着陆地点,这是因为探测器主要依靠太阳能产生能量,如果降落地点过于复杂,无法接收到太阳能,那么探测器将会因失去能量而罢工。除此之外,过于复杂的地形不利于探测器探测。

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表面后,就会开始探测火星表面的信息,比如:土壤成分,大气成分,水,生物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等。此时火星探测器需要把信号传输给地球,但它们不是直接将信号传递给地球,而是在火星上方会有一个环绕器,由它来接受火星探测器的信号,并发射给地球。

总结

在火星探测领域,我国属于后来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探索火星领域上的技术是落后的,反而是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在探测火星时,可以使用最新科学成果用于探测火星。

我国此次火星探测任务集:环绕、着陆、探测与一身,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国家敢这样做过,如果我国火星探测计划能够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在探索火星上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什么是人造卫星简介


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人造卫星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某星球的大气、辐射带、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通常会在哪些地方转动?

如果没有这样东西,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再看电视,不知道在旅行的时候如何导航,并且会面临极端天气带来的未知的危险。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当然是卫星!

卫星是在太空中围绕着另外一个物体旋转的物体。一些卫星是大自然的产物,一些卫星是人造的。月亮就是一颗自然卫星,绕着地球旋转。我们接下来深入讨论一下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人们发射到轨道上的机器,通常绕着地球。人造卫星也可以发射至其他星球的轨道。例如,现在有一些卫星是绕着月亮旋转的,也有一些是绕着太阳,或者其他星球,包括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

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1号。美国在四个月之后发射了其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从那开始,已经有超过2500颗卫星发射至太空。你是否猜测过天空中会有那么多卫星绕着地球不断的旋转?



他们都在太空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的卫星?人造卫星有各类用途。人造卫星就像哈勃太空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帮助科学家以一种新颖而又令人兴奋的方式探索太空。通讯卫星帮助我们与全世界的人进行交流。气象卫星帮助我们从太空中观察地球而预测天气。广播电视卫星向地球转播我们喜欢的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



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7颗卫星构成。没有这些卫星,我们不能使用GPS装置找到我们的旅行路线。如果你在想这些卫星是如何存在于轨道上旋转而不会撞向其他物体呢?只需要记住太空的空间及其辽阔!与我们的地球相比,太空的空间可以看作是无穷大的。

即使太空有足够大的空间,卫星也会从地球发射至不同距离的轨道上。一些会在地球上空150英里,有些会远于20000英里。大多数人造卫星的轨道都在距离地球500英里以内或者科学家们称之为近地轨道。这些卫星的旋转速度非常快——大约17000英里每小时——以避免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



迟早,这些包括人造卫星在哪的物体会被重力的引力所吸引回地球。当人造卫星停止工作时,他们会成为“太空垃圾”直到地球引力将他们拉回地球。即使至少会有一片太空垃圾会有一天回到地球,人们很难发现。因此我们不需要会从天而降!在航空飞行中,卫星会是被有意放入轨道的物体。这些物体称为人造卫星以区分其他自然卫星例如月球。


前苏联发射了地球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1号。从那开始,大约有超过40个国家的8100颗卫星成功发射。根据2018年的统计,4900颗仍然存留在轨道,其中1900颗正在工作;剩下的卫星生命耗尽并成为太空垃圾。大约500颗正在运行的卫星是近地卫星,50颗是中距离轨道(大约20000千米),剩下的是地球同步轨道(36000km)。少部分大型卫星是分块发射并且在轨道上组装的。十多个太空探测器已进入轨道并且成为月球,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少量小行星,彗星和太阳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构造的各部分名称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

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扩展资料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800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站的设备。绝大多数通过卫星的电视转播和转发通信是由静止通信卫星实现的。

按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功能来进行分类,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可分为观测站、中继站、基准站和轨道武器四类。每一类又包括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航天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造卫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452846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造卫星图片(人造卫星图片儿童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造卫星图片(人造卫星图片儿童画).pdf

上一篇:小拇指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人造卫星   图片   儿童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