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灸法有哪几种
艾灸有几种灸法 请介绍各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较常见的有: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3.艾卷灸。包括艾条灸和温和灸。
4.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地施转施灸。
5.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6.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灸法要则
名词解释灸法
艾灸有哪些方法?需要注意哪些?
艾灸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其治疗效果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是通过局部刺激、经络调节、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综合共同发挥整体治疗作用。
我们常用的艾灸法有:
艾卷灸 包括: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我们临床上用灸法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而选择灸法使用的。常见的有瘢痕灸、无瘢痕灸、温灸器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实按灸、新铺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瘢痕灸又名为化脓灸 ,即就是灸至施灸部位形成化脓状态。方法就是将施灸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大蒜汁,主要是增减粘附能力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置于腧穴上,点燃艾炷进行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燃尽后除去灰烬后,再继续灸一壮艾炷燃尽为止。此法灸就是火烧灼皮肤,所以会产生剧痛,如果在施灸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难以忍受,可以轻轻在腧穴周围拍打,以缓解疼痛。正常情况下约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伤口,5~6周左右,灸伤部位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形成瘢痕。 此种灸法只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 瘰 疬 等慢性疾病。
即就是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至发疱灸。
首先将所有要灸的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再放置另一艾炷继续灸。一般应灸部位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宜。因为不能烧伤皮肤,所以称为无瘢痕灸,灸部位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此法适用于虚寒性疾病。
一般可以选择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等,器皿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加盖扣好,即可放置于腧穴或要灸部位,进行熨灸,直接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宜。 此法具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间接灸也叫作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方法就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
选一块新鲜老姜,沿姜的纤维纵向切取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大小可以根据穴位大小和艾炷的大小而定,在姜片的中间用牙签或三角棱针穿刺小孔。后放置于腧穴部位,再将大小相等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待灸的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继续灸,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完后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是为了防止皮肤被灼伤,还能更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也可以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必须掌握好灸法和辩证法才能运用。
可以运用隔蒜和隔蒜泥两种方法施灸。
是临床上常用的灸法,
方法:取患者仰卧并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细白盐适量,炒至温热,放置于肚脐中与脐平。如果患者的肚脐凹陷不明显,可以先在脐部周围湿一圈,再放入食盐。如果需要隔其他药物施灸,先填入其他药物的膏或粉末,再放盐。然后放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微有烫热感,即可更换艾炷。为了避免食盐受热后爆裂烫伤皮肤,可以在脐部放上一片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急性病症可以多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用牙签或针刺无数小孔,放在应该灸的腧穴上,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为止。此法用于治疗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愈者。
这种灸法要非常掌握灸法才能运用自如。此法是运用雷火神针叠加10层纱布放在应该灸2的穴位上。然后将点燃的一端直接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钟,提起,吹去灰,再按,重复几次,纱布热了,不需要吹火。此法的功效是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调理各种痛症和寒性疖肿。
新铺灸是有传统的长龙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的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十余种中药,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遍体,活血通经络。疗效非常佳。此种方法可以治疗 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等症,疗效十分见效。
艾灸,在民间有很多采用,特别是一些 养生 馆推行的艾灸中医 养生 保健。但是当你选择艾灸后你知道会有哪些灸后反应吗?我们一起来聊聊。
1,艾灸后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就好比我们与敌人发生枪战交火一样,加深了仇恨的反应。我们的身体就好像是一个国家,在一个大家庭里有正邪两派之分的存在,大 社会 里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完全把邪气压杀灭绝。那么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间谍已经潜伏在其中很久,间谍不会轻易易举的乖乖被发现被捕被杀掉或被驱逐出境。所以当他掌握了所有信息后就免不了有行动向他的国家把信息输送出去;当被正方发现后想用正确的方法瓦解他的思想交出间谍的信息时,那么间谍就采取顽强抵抗的方式抵抗。这时如果身体的正气不足,而邪气顽强抵抗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正反抵抗的反应出现。当正气十分旺盛时,邪气就抵抗不了正气而慢慢被瓦解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运用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旺盛的抵抗能力后,疾病就会逐渐被赶出来体外。
2,艾灸后出现失眠 如果是初次艾灸后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种反应,患者有很疲乏或嗜睡等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症状减少或是精力充沛,是艾灸后好收到的好效果。
由于艾灸是用火熏灸,如果在施灸过程中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外,在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我们人体有些部位是不能施灸的。如下;
总结:艾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既方便又能有最佳的治疗效果,是人们喜欢接受的一种方法,也是人们直接灸的好方式;当时在你没有掌握好艾灸技术和方法时,最好是不要随便运用,用好了能治病,用不好了反而加重疾病病情。欢迎点评转发帮助更多的人。
灸法的种类有哪些?
(一)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图8-128)。治疗时,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图8-128艾炷
1.直接灸
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图8-129)。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
图8-129直接灸
(1)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即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病人感到发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疱,或起疱后亦不致形成灸疮。
(2)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灸前先在施灸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土林或大蒜液,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病人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图8-130)。应用此法时,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1壮,即涂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每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周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45d左右愈合,留有瘢痕。在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病人不宜使用此法。瘢痕灸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求病人的同意及合作。
图8-130瘢痕灸缓痛拍打法
2.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方法(图8-131)。
隔物灸法种类很多,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风寒湿痹等。
图8-131间接灸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疱,若不使起疱,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3)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病人稍感不适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本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9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上点燃施灸。由于附子大辛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
(二)艾卷灸
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施灸的方法。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
1.悬灸:悬灸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1)温和灸:即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图8-132)。
图8-132温和灸
(2)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图8-133)。
图8-133雀啄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图8-134)。
图8-134回旋灸
2.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带有药物的艾卷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图8-135)。
图8-135实按灸
(三)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图8-136)。
图8-136温针灸
(四)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图8-137、图8-138)。
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本法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
图8-137、图8-138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369144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灸法(灸法的分类包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灸法(灸法的分类包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