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三大流派及艺术特征
1、“刘派”唱腔:是刘宝全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他还把京剧、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他创造的唱腔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
2、“白派”京韵大鼓: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他演唱的特点是依字行腔,运用和缓、低回的唱法,他基本不用高腔起唱。“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
3、“骆派”京韵大鼓:是骆玉笙在“刘派”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尤其是带有一种自然悦耳的颤音,创造形成了令人喜爱的“骆派”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三大流派及艺术特征?
京韵大鼓分为刘派、白派和骆派。
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曲艺的一个重要曲种,自它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演员不同的艺术特点、风格,曾先后出现过刘(宝全)派、白(云鹏)派、张(小轩)派、少白(凤鸣)派、骆(玉笙)派等。
尽管各个流派对京韵大鼓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使这一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的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几乎再无演员研习张、少白两派,而宗刘,宗白的演员也为数不多,如同京剧净行中的“十净九裘(盛戎)”现象,凡学、唱京韵大鼓者,宗骆派的最多。
目前,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的不同演唱风格已被鼓曲者和评论家目为流派。经过他们各自的改革创新,使京韵大鼓这一曲种不断变化、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这个曲种的艺术品位。综观三位鼓曲演唱大师,他们基本具备甚至完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天赋优越。他们大多能够“从低往上翻,翻到九重天”。刘宝全往往能在一个曲目中跨越20个音阶。金嗓鼓王骆玉笙晚年尚能由低音5唱到高音5。
2、咬字清晰。他们咬字准确、清楚。“不飘不到讲四声”。当行腔与字音声调发生矛盾时,他们都通过加装饰音予以校正,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他们吐字时,字头准确,有力量,有弹性。字头经字劲、字腹到字尾的过渡、交待圆转而不露痕迹。
3、发声科学。在发声方法上,他们灵活使用不同的共鸣方法来变化音色和音量,用嗓合理,持久耐用;在发声效果上,他们高低音伸缩自如,穿透力强,在声音与其他歌唱手段的关系上,他们声随字发,声随腔行,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4、善于运用气息。他们皆能气发丹田,上下贯通,以“气为音之帅”。气不粗则音不浮,气不细则音不薄,气不浊则音不滞,气不散则音不竭。充足的气息保护了他们的嗓音,支持着他们的歌唱。
5、行腔流畅优美。他们的行腔不仅字正腔圆,而且节奏徐疾,声音高低、字音强弱、气上轻重的设置、搭配,特别讲究,富于变化,从而使唱腔十分婉转流畅。
6、运腔技巧高超。他们善于运用技法装饰美化唱腔,并因之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比如:骆玉笙吐字归韵时,充分利用字的韵母作拖腔来描绘形象,抒发情感,对人辰、中东韵带n或ng的韵母,她往往用鼻音哼鸣,发挥了鼻音共鸣的深沉效果。
7、表演形美神美。他们“变脸换人”,“变眼换人”,一扭脸,一变视线,即能塑造或区分不同的人物,通过神情特别是眼神的变化,表示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眼神的引领配合下,以不同的手势表现不同的人物的身份、特点,摹拟事物,表示空间。
以潇洒、漂亮的身段,塑造人物形象;以扇、板、鼓楗为道具,摹拟刀、枪、船桨等事物,帮助表演。
8、讲求韵味。他们不仅“腔儿花”,音乐优美 ,而且“味儿厚”,隽永传神 。“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声情并茂、余音袅袅,令观众悠然神往,百听不厌。他们的演唱无不具备这一特色。
扩展资料:京韵大鼓的发展:
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
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流派有许多,该怎么区分?
在中国京韵大鼓的流派中又代表性的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个流派以李宝全为代表的刘派大鼓。刘宝全在中国曲坛被称为“鼓界大王”,可谓是红极一时,在南方和北方基本上都有听过他的名字。刘宝全的艺术在那时时候民间是这样总结的“既两立,贯乎,又能刻苦钻得之。将怯鼓之语改为京音,而作也京韵鼓,而使之得传国。其吸也京剧之唱、念,以京韵鼓之歌艺至其妙。鉴曲之技艺术,破了旧鼓之法。
在大鼓之歌中加了容貌,主面目色以喜、怒、忧、思、惊、恐、悲等变。又斟酌了些戏之便,于曲坛上塑造多生者形。”就是说刘宝全将京韵大鼓融入了多方面的知识,使其融会贯通,具有很高的创造性。
第二种流派是白云鹏为代表的白派大鼓,包云鹏由于自身的条件问题没有和刘宝全相比,于是他就另辟蹊径,扬长避短,那时候他的唱腔可以这样形容“而善利之言、平之节、似云似唱之声,机变倩媚”,于是就有了独特的白派大鼓风格。
第三种流派是以骆玉笙为代表骆派大鼓,骆派大鼓是结合白派大鼓和流派大鼓的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女中音音色特点,创造出骆派大鼓。其实三类京韵大鼓流派的区分方法有两种,第一就是看唱腔,刘派大鼓的唱腔特点就是声音高亢而且表情是多变的。白派大鼓的唱腔是很少使用长腔高亢的唱腔,节奏是平稳的,有点说和唱结合的感觉,而骆派因为有前面两派的特点,主要还是区分其中音部分。
第二比较好区分就是看作品,刘派作品一般有《活捉张三郎》、《徐母骂曹》、《火烧博望坡》、《闹江州》等。白派作品一般有《露泪缘》、《孟姜女》、《怀德别女》、《劝国民》、《提倡国货》等,而骆派作品一般有《红梅阁》、《剑阁闻铃》、《卧薪尝胆》、《邱少云》等。
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个人简介
和相声行业“爱恨交织”的京韵大鼓,听相声必备的常识有哪些?
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传统相声里要会的东西很多,贯口、开门柳儿、怯口甚至暗春,还有一些“学”的东西则是因人而异去学,比如学戏曲,学评剧,还有一个就是学大鼓,可以学的大鼓里有梅花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唐山大鼓、滑稽大鼓以及今天要说的京韵大鼓。
一、 京韵大鼓的产生
京韵大鼓顾名思义,是指北京韵调的大鼓,但它和很多大鼓一样都不是原产于北京的曲艺,而是来自于河北,具体就是河北沧州和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不过要注意的是,木板大鼓虽然在北京进化成了京韵大鼓,但木板大鼓本身还存在。
在京韵大鼓的艺术正式命名之前,它有很多名字,比如在北京叫“小口大鼓”“平韵大鼓”等,在天津叫“卫调大鼓”“文武大鼓”等,而京韵大鼓最早常见名字是“怯大鼓”,从名字上就知道这里面有口音,在“怯大鼓”时代已经有几个人著名的艺人了,分别是金德贵、胡金堂、霍明亮和宋玉昆等人。
由于怯大鼓的口音问题在北京受欢迎程度一般,只能在庙会等撂地上演出,因此艺人们结合京音京韵逐渐改变了唱腔口音,同时将长篇书目改成短篇小唱段,在伴奏乐器里加上三弦,这样就形成最后的京韵大鼓。
在1946年,北京城成立了曲艺公会,正式将“京韵大鼓”这个曲艺名称确立下来。
常见的京韵大鼓演出乐器,包括书鼓、响板、三弦、四胡和琵琶等。我们在各种民国电视剧和纪录片里常听到一些带有琵琶、鼓和三弦等乐器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是京韵大鼓的前奏声。
二、 京韵大鼓的流派和传人
听相声演员说《学大鼓》时,常听到一些关于京韵大鼓流派的说法,一般来说,京韵大鼓按照唱腔可以分为五派,分别是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和骆派。而最早流行的则是著名的“刘、白、张”三派,少白派和骆派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1、刘派刘宝全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是河北深县人刘宝全(1869-1942年),他在京韵大鼓行的地位堪比相声行的朱绍文,拥有崇高的声望。刘宝全自幼学的就是怯大鼓,先后师从怯大鼓的宋玉昆、胡金堂和霍明亮,可谓集各家之所长。后来在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指点下,刘宝全借鉴京剧名家如龚云甫等人的唱腔韵味,逐渐形成刘派京韵大鼓的特点。
刘派的唱腔特点简单说是又高又亮,气势恢宏,刚柔并济。他的三国唱段如《单刀会》《战长沙》、抒情曲目《大西厢》等都是刘派著名代表作。
在刘宝全的努力下,京韵大鼓迅速成为京津两地杂耍园子里的大轴节目,他也被称为“鼓王”。
刘派京韵大鼓的传承相对比较好,传承人中比较著名的有小映霞、孙书筠等人,此外像少白派创始人白凤鸣也是刘宝全的徒弟,骆派创始人骆玉笙曾私淑刘宝全。
2、白派白云鹏
出生于河北霸县的白云鹏(1874-1952年)和刘宝全是同时代的人,他镶蓝旗出身,早年学唱西河大鼓,后来改唱木板大鼓,26岁到北京城卖艺,逐渐从怯大鼓改唱京韵大鼓。
白云鹏在三十多岁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立“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特点简单说相对刘派比较婉约一些,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半诵半唱,唱腔变化丰富,艺术感染力比较强。
白派京韵大鼓的著名唱段如《黛玉焚稿》《探晴雯》等都是经久不衰的曲目,其传承人也比较多,如阎秋霞、赵学义等人,郭德纲的妻子王惠也是白派京韵大鼓传人,相当于白云鹏的徒曾孙辈。
3、张派张小轩
也叫张筱轩,出生于北京(1876-1945年),是和刘宝全、白云鹏同时代的著名京韵大鼓艺人。
张小轩是唱时调和京剧出身,后来改学木板大鼓,也是以唱三国曲目著名,如《博望坡》《华容道》等。
张小轩身形魁梧,嗓音宽厚,因此唱腔比较高昂,每次演出气势很足,观众看起来比较过瘾。
张派京韵大鼓主要是在天津和东北等地流传,后来随着张小轩和其弟子的先后去世,张派京韵大鼓失传,目前已无传人。
4、少白派白凤鸣白凤岩
白凤鸣和白云鹏并无关系,其少白派的名字是为了区分白云鹏的白派。
白凤鸣(1909-1980年)是刘宝全的徒弟,他的哥哥白凤岩则是刘宝全的弦师,白凤岩有感于刘宝全的走红,和刘宝全分手后沉下心创作三年然后亲自教自己的弟弟,最终形成了少白派京韵大鼓,其创始人应该是白凤岩白凤鸣兄弟二人。
少白派唱腔吸收了刘派和白派京韵大鼓的特点,结合了白凤鸣的嗓音,还融入了一些京剧余派等人的艺术,因此形成的少白派京韵大鼓迅速走红,在上海、武汉和南京等地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唱腔简单说比较婉转、韵味醇厚、儒雅倜傥,白凤岩还为弟弟创作了一些新曲目如《击鼓骂曹》《罗成叫关》等。
解放后白凤鸣成为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但其少白派艺术在其逝世后有失传的危险,现在正宗少白派艺人已经极少,其他流派的艺人多少还能演唱一些少白派的经典曲目。
5、骆派骆玉笙
艺名小彩舞,骆玉笙(1914-2002年)出生在江南地区,六个月大的时候被送给骆彩武为养女,因此长大以后得艺名小彩舞。
骆玉笙长大的时候正值社会风气开化,同时京韵大鼓刘、白、张三派正红火,因此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开始增多,而骆玉笙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骆玉笙早年学过京剧老生,后来改学京韵大鼓,曾私淑刘宝全,同时也采白云鹏和白凤鸣之所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骆派”特点。
骆玉笙的唱腔音域宽广、韵味浓郁、抒情和激越均擅长,骆派的代表作有《子期听琴》《剑阁闻铃》等著名曲目,尤其是八十年代骆玉笙曾受邀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成为不朽经典。
骆玉笙是京韵大鼓在现代的代表人物,她本人也曾担任过中国曲协主席。骆派传承人以刘春爱等人为主。
三、 其他大鼓和代表人物
我们在听相声时经常听到各种学大鼓,但并不都是京韵大鼓,常见的大鼓和代表人物主要有:
东北大鼓:主要在东北流行,代表人物如改说评书的刘兰芳等。
铁片大鼓:也叫醋溜大鼓,创始人是王佩臣,在天津比较流行,特点是手拿铜片,代表人物以王佩臣和姚雪芬为主。
京东大鼓:起源于北京东部三河一带,也称大鼓书,其代表人物是董湘昆等。“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就是京东大鼓的唱词。
西河大鼓:西河大鼓和京韵大鼓有亲戚关系,其起源地也是河北河间,也是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西河大鼓代表人物较多,因为其鼓白的部分后来发展成了评书形式,如单田芳、田连元、金文声、郭德纲等人都是西河大鼓的传承人。
滑稽大鼓:起源于北京,属于京韵大鼓的分支,相当于将京韵大鼓中的比较滑稽可笑的曲目摘出来形成的表演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叶德霖(架冬瓜),张文顺,莫岐等。
梅花大鼓:这个渊源比较长,起源于北京的清口大鼓。其代表人物众多,光是流派就有金派、花派、芦派、白派等,代表人物有著名的金万昌,花四宝、花五宝等人。
四、 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的爱恨交织
京韵大鼓和相声行关系一直很密切,这中间有合作也有竞争。
相声演员有的段子里就经常学京韵大鼓,像魏文华的《学大鼓》学了刘派、白派和骆派三种唱腔。侯宝林的《改行》则拿刘宝全和刘派唱腔作为重点学唱内容。
刘宝全当年和李德钖曾经同台,白云鹏和侯宝林、戴少甫等人也曾同台,戴少甫在被袁文会手下毒打时,年过花甲的白云鹏曾奋力用身体护住戴少甫。
白凤鸣曾经是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和马季、唐杰忠等人都是他的骨干下属。
骆玉笙和马三立的交情延续了几十年,她还曾点拨魏文华等柳活儿见长的相声演员。作为曲协主席,她更是直接领导了相声界。
有合作就有竞争,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也曾有过竞争关系。
这中间最著名的就是攒底之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杂耍园子里,京韵大鼓一直是铁打的大轴,刘宝全、白云鹏、林红玉和骆玉笙都是各个园子的攒底,相声演员再有名再有本事也只能在压轴出场,而且收入还差了几倍。
李德钖、张寿臣和戴少甫都曾先后攒底,但都是京韵大鼓演员临时不能上场代为攒底,收入还是压轴的收入。直到侯宝林时才第一次完成相声对京韵大鼓的逆袭,他凭借自己的名气和本事取代年老的林红玉成为攒底,而且收入也是攒底的标准。正因为此,张寿臣夸奖侯宝林为相声行立了大功。
解放后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一度担任曲协主席,相声演员则直到近些年才由姜昆完成行业逆袭成为曲协主席。
不过,相声行业和京韵大鼓行业的这种竞争是曲艺内部的良性竞争关系,虽然近些年京韵大鼓有些式微,但相声行业则用相声的形式让京韵大鼓保持着一定关注度。
相声行业里有不少演员都是京韵大鼓的高手,如马志明和魏文华等人,而马志明的《黛玉焚稿》《探晴雯》则是他的大鼓代表作。这也是两个行业之间上百年情谊延续的一部分。
张云雷在天津唱的京韵大鼓《百山图》是什么派的?
刘派。
《百山图》是刘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华夏大地上的百座名山,有源于神话传说的,有源于历史典故的,借大鼓艺人之口娓娓道来,如同在听者面前展开一幅水墨山水画卷,令人神往。
京韵大鼓主要分为张(小轩)派、刘(宝全)派、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骆(玉笙)派。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张云雷和京韵大鼓的不解之缘。
都知道张云雷的表姐,也就是德云社董事长王惠,是唱白派京韵大鼓的,不到二十岁就是天津曲坛的名角儿。
姐姐唱的白派是京韵大鼓中公认的基本流派。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字多腔少、吐字清晰、韵味淳厚、以情带声,这就是白派京韵大鼓最主要的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324445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黛玉焚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黛玉焚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