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恋

更新时间:2023-02-28 19:17:54 阅读: 评论:0

师生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师生,读音是shīshēng,汉语词语。
出处:宋·叶适《沉仲一墓志铭》:“有彬老者,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清·李渔《怜香伴冤褫》:“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如: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师生恋犯法吗

首先,恋爱行为本身不违法,因此法律也没有明确禁止师生恋,比如两个成年人恋爱只是曾经是师生关系,这当然不违法。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师生恋是违法的,比如说涉嫌猥亵儿童、强迫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等等,这些都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其次,虽然说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师生恋,但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条例的相关规定,我国法律对师生恋还是持否定态度的。例如,2014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否定师生恋的原因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心智成熟度不平等、权力也不平等,老师可能会滥用权力,对学生进行胁迫,尤其是性胁迫,而作为弱势者的学生有时不得不屈从,所谓“双方同意”的两性关系在权力不平等的人之间是很难存在的。因此禁止师生恋的本质是防止权力被滥用。
第三,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所以说,师生恋虽然不违法,但却极易让学生在价值观形态上产生扭曲。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师德、师风最基本的要求,师生恋有违师德。以上就是关于师生恋是否违法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师生恋是什么?

师生恋是指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和清秀温婉的女教师,这并非是琼瑶小说中的情节,而是不少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曾经有过的经历。师生恋常常会在平静的校园里激荡起阵阵涟漪。

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曾对大学生做过回溯性调查,了解他们在中学时代是否对老师产生过超过一般师生关系的恋慕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了肯定回答。

扩展资料

恋师情结是青少年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识水平和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一种正常的阶段性心理现象。对于发生这种情感的学生而言,它既有积极的内涵,又有某些负面影响。

由于闭锁心理,恋师情结很少给集体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过度的情感压抑和持续的内心冲突,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心理失调,诱发某些精神症状或病态人格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是教育工作者处理此类情感的着眼点。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情感,以个别辅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同时,要把正面教育与暗示性引导巧妙结合,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理智处理自己的情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生恋


师生恋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师生,读音是shīshēng,汉语词语。
出处:宋·叶适《沉仲一墓志铭》:“有彬老者,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清·李渔《怜香伴冤褫》:“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如: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为什么会有师生恋

师生恋是指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和清秀温婉的女教师,这并非是琼瑶小说中的情节,而是不少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曾经有过的经历。师生恋常常会在平静的校园里激荡起阵阵涟漪。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恋师情结一般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部分中学生身上,其产生原因在于: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开始对恋爱产生兴趣和注意,产生朦胧的恋爱心理体验。这种心理的成熟和想要恋爱的渴望,是恋师情结发生的内在动因。
其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与自我意识特点,是导致恋师情结产生的心理基础。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变化,中学生进入渴望离开双亲的保护以求自立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发现了自我,但又为自身的种种缺陷苦恼;他们试图了解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但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又茫然困惑,心理状态十分矛盾复杂。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与学生朝夕相处,和学生情感比较亲切深厚。如果此时在青少年身边,出现一位既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又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独立意愿,满腔热忱地关爱学生,引导学生顺利步入人生的优秀教师。处于青春萌发期的某些中学生,就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对某位教师产生一种朦胧的、混杂着信任和崇拜,依恋和爱慕的微妙情感,进而导致恋师恋的发生。恋师情结是青少年性意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能不加区分地简单视之为变态心理。

师生恋应该怎么办?

建议行为不要过激,先停止师生恋,明确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恋爱再决定是否继续。

1、很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能觉得某个同学有师生恋不正常。处于爱情懵懂期的男女,对爱情的概念不是很完全的理解,可能那只是一时的崇拜,而并不是真的喜欢。要正常对待。

2、要区别学生的到底是崇拜还是真正的喜欢。如果只是崇拜,那么让把崇拜改成努力学习就可以了。如果是真正的喜欢,那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意说清楚,如果拒绝,说法应当委婉但是要坚决

3、最好也能与家长形成一致战线。家长知道师生恋,一般也是难以接受的,如果能和家长沟通并且很好的解决,那么也是可以的。

4、不要公开宣传。学生的喜欢和崇拜一定都是很纯粹的,不要掺太多的因素在里面。单独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将此事夸大处理。

5、其实师生恋成功的也不少,如果自己同样喜欢的话,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问题。

扩展资料

恋爱存在的心理问题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

2、恋爱动机不端正

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3、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

4、择偶标准不切实际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5、失恋

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307443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师生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师生恋.pdf

标签:师生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