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是什么意思,词语象脚鼓的解释,汉语词典
象脚鼓一般指光亚。
光亚,或称光吞,即象脚鼓,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是傣族重要的民间打击乐器,深受傣家人的喜爱而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中。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传说故事
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聚居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澜沧江和瑞丽江畔。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野象成群,有位猎手将一只离群小象带回家中,经过驯养结成亲密伙伴,象能帮助人做各种活计,成为勤劳、善良的象征。
一天猎手骑象去打猎,在林中听到风吹空心枯树嗡响,便用笋叶蒙住弹出了动听的声音,回家后便用一段芒果树挖空做起鼓来。做成什么样呢?这时在他脑海里便浮现出大象稳健的步伐,于是就照象腿的形状做成了象脚鼓。
据说第一次敲响时,百鸟闻声起舞,数孔雀跳得最欢。傣家人记下了孔雀的舞姿,编成了优美的孔雀舞,表达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猎人又模仿象的动作,挎上象脚鼓边奏边舞,创造了热情、豪放的象脚鼓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象脚鼓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打击乐器 有什么寓意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象脚鼓是傣族的乐器。
象脚鼓,是傣族最典型、最古老乐的器之一,因其鼓身似象脚而得名。
关于象脚鼓的来源,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有一条蛟龙经常作恶,导致当地常年洪水为患。后来,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在村民的帮助下杀死了蛟龙,人们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象脚鼓的制作方法:
象脚鼓是由鼓身和鼓皮两个部分构成的单面桶鼓,其制作工序繁杂,需要用到锯、锤、斧、刀、铲、凿、锥等工具,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4个月时间。
时至今日,象脚鼓依然只能靠纯手工制作完成,工艺难度高,因此更加珍贵了。
文化传播:
在傣族人心里,象脚鼓不仅仅是乐器,而是具有生命的。
每逢傣族盛大节庆,人们都要拿出象脚鼓,雄浑、悠长的鼓声犹如滚滚春雷,震荡心弦,传递着傣族人民的热情。
如今,象脚鼓舞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祭祀和节庆,已经融入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它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影响着傣族社会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音乐、舞蹈、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播,不断创造和丰富着傣族的文化内涵。
象脚鼓有哪些故事?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现在,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击鼓人夹鼓于左胁下,双手击鼓面。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牋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有的击鼓技巧特别出众者,还能以鼓代“言”,用象脚鼓和另一鼓手以鼓“谈话”。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打击乐器
象脚鼓在古代和现代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298845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象脚鼓(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象脚鼓(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