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模·崇明区)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
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己见融入主流,避免“忽略”之害(一类中66分)
生活中,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在
我看来这一思维定势无疑是存在错误的,但其背后蕴藏的时代启示更是引人深思。
为了证明自身想法的正确性而有意过滤于己不利的信息,是人们的思维中普遍存在的
逻辑程式,其根本症结在于多数情况下我们提出观点并非为了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
自我扬弃、探求新知,而是为了利用观点去说服他人、谋求自身利益,带有一层浓烈
的工具主义色彩。这种“底色”并非不存在合理性,毕竟身为社群中的个体,唯有为
个人言行赋予正当性才能真正博得身份认同。
只是,倘若我们的想法与客观实际不相切合,此时忽略异己的惯性便传达出了危险的
信号。个体而言,我们的原有观点很大程度上建构于感性认识与主观臆断的基石上,
急需不断地自我批评加以纠正,以走向全面和与时俱进,持续的忽略是思维僵化的前
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一“过滤系统”更象征着一种“将论据簇拥于观点周围”的
病态学术风气,它将使学者们深陷对固有观念反刍式的循环论证中,扑灭学术界的求
知氛围。本世纪初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将一个个公德与私德、道义与利益的大议题揉
碎、降格,尽数掷于“民族劣根性”的大熔炉中,不正是压抑学术活力的典型案例吗?
有人会问: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源的多样化使探知事物全貌的成本急速下
降,这种错误思维会否日渐减少?然而在我看来,既然人们执着于己见是为说服他人
以谋利益,解决问题的根源便不在于判断力的匮乏,而在于人们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时
代整体利益的脱节,往往正是在个体利益诉求与社会分离时,一个人对异己的排斥对
外界的危害才是显性实在的。
当今社会,并非所有人的私利都是与社会剥离的。那些劳作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
民的个人诉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现状,永远先进地立于时代风口,
因而哪怕认识局限性使得他们犯了忽略不同声音的错误,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他们的意
见为发展的力量源泉;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中不事生产的所谓“精英阶层”,他们
双脚离地却又掌控着可观的话语权,因而他们忽略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而假意“为民请
愿”的声音才显得尤为刺耳。
利己始终埋藏于人性之中,所以我们或许终其一生都难以杜绝;但我们至少能够推动
个人利益不断与社会利益趋于统一——倘若我们的声音与广大劳动群众的声音同频
共振,那么,即使我们于采撷信息的过程中难以避免选择性与主观性,我们仍能因抓
住了时代发展的主心骨而被它所接纳与认同。
点评:文章以题目彰显立意,首段指出材料中现象的思维谬误与时代启示,起笔不凡。
然后思辨现象背后的本质,即非“自我扬弃”“探求新知”,而是“利用观点去说服
他人”“谋求自身利益”,具有“浓烈的工具主义色彩”,思考十分深刻。接着深入
剖析现象对个人思维和学术风气的弊害。在此基础上,作者引入“敌论”,进一步透
析个人利益与时代整体利益诉求相剥离的深远危害。
倒数第二段,作者宕开一笔,拓展到对“一线工农”与所谓“精英阶层”的对比分析
中,触及“认识局限”与“忽略不同声音”两者关系的辩证思考;虽然未必思虑周全,
但彰显出的批判精神和认知广度却比较可贵。
海纳百川,矢志不移(一类下64分)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异于自己想法的信息。愚
以为,应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兼听而取道,以矢志不移的精神,执著于想法的实现。
诚然,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有助于我们避开干扰因素,将纷繁芜杂的信息
集群简约化,以“恢恢乎入其间”之势开辟属于自我的道路。颇有一番“诸君为我倾
耳听”的豪情壮志。
然而,一如李白也会因蜀道之难而“畏途巉岩不可攀”,过于自我封闭的想法埋藏着
缘木求鱼般的隐患。
之所以人们执着于己而忽略他人异见,客观上是人的心理防范机制在作祟。我们愈是
执著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愈是将自身的世界观融入其中,伴随着生活的进续,想法进
化成了观念,被赋予了“自主意识”,一旦外界冒出与自己不相吻合的信息便觉得埋
在沙土下的脸也禁不住谎言与真相的连番炙烤。对否定自我的畏惧在片面的想法中肆
意滋长,最终开出的是敏感而难辨真伪的花朵。愈是执着愈是自发忽略,愈是忽略愈
是难以走出矫饰的泥潭。所以,执着而舍弃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只会让我们与目标
背道而驰。
主观上,不应否认人们的自动忽略有时也是无奈之举。信息革命催生出一套全新的物
质法则,生产工具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创造空间的同时,潜移默化间也制定了一套
具有物化性征的想法标准。人们在科学理性的光辉中迷失了对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
需求,凭借唯一标准体系构建的工具理性一跃而成时代的宠儿,在本因仰赖于价值判
断的“想法”领域滥用工具理性,带来的是自置孤岛下的偏拗而非正常意义上的执著。
更进一步看,在“开张圣听”中自我否定才是内心想法进步的必然前提。我们借助不
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打开多元视角,于换位思考中解锁管中窥豹式的认知局限,以塞
亚.伯林贵为自由论的开创者,第一次在人类社会的丰碑上刻下对自由的注脚,法学
家詹姆士却敏锐地指出柏林奉行的积极自由主义过于夸大高估了人性的“天然自制”。
柏林吸取其观点,并完善了“消极自由主义”的论证。由此可见,想法需要兼听方能
“则明”,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
但是,海纳百川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邯郸学步。反观当下,信息化浪潮卷走了相当
一部分的群体理智,滥用热梗,辱诟烈士完全是人云亦云下的集体失智,人沦为了没
有主见的工具。
此外,一切想法只有经过矢志不移的实践检验方能彰显思想的价值。以海纳百川广开
言路,凭矢志不移执着内心的选择,才能站得稳,看得高,行稳致远。
点评:本文观点“应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兼听而取道,以矢志不移的精神执著于想法的
实现”,鲜明并富有辩证性。文章首先肯定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然后笔锋一转写到过于自我封闭的想法会埋藏隐患。接下来再从客观和主观
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其原因,又以”自我否定才是内心想法进步的必然前提”来更进一
步论证“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主体论证充分而有力。
并且,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正面的论证,接着又转换角度补充自己的观点“海纳百川并
不意味着随波逐流”,使自己的观点更严谨周密,不仅如此,作者还又宕开一笔“一
切想法只有经过矢志不移的实践检验方能彰显思想的价值”,使观点进一步完善。最
后总结“以海纳百川广开言路,凭矢志不移执著内心的选择”才能行稳致远。点题并
首尾呼应。总之,全文思路清晰,观点辩证深刻,语言老练且富有文采。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0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253945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个人诉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个人诉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