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热射病(如何防治热射病病人)

更新时间:2023-02-28 18:53:42 阅读: 评论:0

如何防止热射病的发生

防止热射病的发生的方法: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盐水。淡盐水调制法,即1公升水,加入盐1/2勺用水调和,每15分钟喝一次,一天喝3杯。
2、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可使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物擦拭,蒸发散热。
3、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应及时就医治疗,儿童应避免单独在汽车或者狭小的空间内。
4、暑热夏季尽量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在阳光下活动时,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

我们该如何防治热射病?这种病有何特点?

今天是7月15日,根据最新消息报道,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有多个地区出现了热射病的案例,多为户外工作者和独居老人,很多人可能对热射病都不是很熟悉,广义来讲,热射病就是很严重情况下的中暑,一般在这种持续高温的极端天气高发,所以广大居民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热射病,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这种病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关于热射病的防治,其实并不复杂,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多喝水就可以预防

热射病并不是一种传染病,它的本质就是严重情况下的中暑,很多人生病之后会发高烧,到40多度,这个时候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患热射病的人,一般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的情况,也就是说患者无法识别外部天气的温度,也不能促使身体发出适应气温的改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室外工作者应该避开一天中最高温,独居的老人应该给予他们关爱,从而预防热射病带来的悲剧。

第二,关于热射病,它给身体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温天气中,应该预防中暑,避免脱水,适当补充生理盐水

炎热的天气里,人们总是喜欢在空调房里坐很久,喝冷饮,但是这些都会很容易造成中暑,从空调房里出去一定要循序渐进,不然就会因为温差过大感冒或者体感温度失灵,从而造成中暑,这种天气,我们要预防热射病,就要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消耗太多体力,体力不支的时候应该适当补充生理盐水,热射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很难恢复,因此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平时我们应该怎么防范热射病?

一是做好热习服。热习服是通过反复热刺激,使人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即主动热适应。官兵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在热适应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这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0~14天。
二是不提倡带病参训。生病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在炎热天气下训练容易发生中暑。若官兵训练前出现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腹泻,军医应及时评估其健康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能否参加训练。训练前身体不舒服、服用过某些药物(如退烧药、抗生素等)、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有热相关性疾病的病史(中暑或热射病)等,都是可能引发热射病的危险因素。
三是重视训练间隙的降温。训练前和训练间隙可通过冷水喷雾、戴冰帽和冷颈圈、用湿毛巾和冰袋冰敷、将前臂和手浸泡在冷水中、饮用含盐的冰液体等方式降温。在烈日下训练时不要摘帽子。
四是补水补盐。口渴想喝水时,说明体内缺水量已达到体重的2%左右。如果缺水量超过体重的2%,极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官兵在炎热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时,要及时补水补盐。建议每小时补充含盐饮品0.5~1升,每天补水6~8升。可以通过尿量及尿的颜色判断补水是否足够。若尿量少或颜色深,说明喝水不够。这里为战友们介绍一些补盐饮品:“榨菜+矿泉水”组合、“电解质泡腾片+矿泉水”组合、口服补液盐及其他含钠盐饮料。
五是备齐防暑监测“三宝”。防暑监测“三宝”分别为温湿度计、耳温监测仪、指脉氧检测仪,可以用来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机体核心温度及生命体征。此外,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滴丸、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
六是准备降温设备。建议官兵在训练前准备好热射病救援浴盆担架组合、贮水槽、医用冰帽、冰颈圈、冰毯、折叠水桶、冰袋等降温设备,用来进行紧急降温。
七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有助于恢复体力。战友们在野外环境训练时,可以通过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睡眠质量。必要时可在军医指导下服用助眠药物。
八是关注重点人群。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新兵、长期不锻炼人员、长期不在热环境下训练人员、未进行热习服训练人员、脱离热环境2周再次训练人员。这些人群的热耐受能力较差,一定要先进行热习服训练,并由卫生人员评估热习服效果及热耐力情况。。

如何预防治疗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的最后阶段。中暑有两种,所以热射病的来源也有两种,一种是慢性中暑,一是急性中暑。
慢性中暑。一般来说,28度到33度都可能得慢性中暑,慢性中暑时间比较长,一般都在几天或者十几天才会严重。慢性中暑后得不到正确治疗,时间长了就可能发生发烧超高烧。中暑高烧和超高烧就是热射病 。
热射病来源之二。急性中暑,当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一般在40度以上环境下,40分钟左右或者更短时间,可能发生急性中暑。急性中暑的特征是:开始大汗淋漓、心慌、胸闷、呼吸不畅,等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可能出现晕厥、猝死。
一旦出现急性中暑,尽快把患者转移到凉爽环境中【27度】,如果昏迷,要等待苏醒,不要过分外力抢救!过分的外力抢救会影响细胞的自然恢复,可能造成人为死亡。【为了避免责任,不反对外力抢救】。苏醒后,不要吃任何食物和药品,特别是不能喝牛奶类、绿豆红薯类高蛋白、高淀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患者不容易吸收。吃了会发生呕吐,加重中暑症状。要尽快吃中暑宝,吃中暑宝后,大概4个小时就恢复正常。
如果不吃中暑宝,大概24小时内会突然发烧,大概30分钟左右出现超高烧,即热射病形成。这时的急性中暑就转变成了和慢性中暑一样的最后高烧阶段,即热射病。
所以,是中暑者都容易得热射病。而高温环境都容易中暑,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在高温环境下没有不中暑的。只是温度和时间问题。下面做个总结:
热射病治疗:两种中暑高烧是一样的, 是两种中暑的最后阶段症状,即热射病。中暑发生高烧后,在清醒的时间内患者自己吃下中暑宝,大概40分钟左右,高烧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2天左右痊愈。 否则,不吃中暑宝,很快会进入昏迷,不死即残!!!其他任何药物和方法都无效 !!!昏迷前是治疗热射病毒最后机会!!!
热射病预防:以上可以看出, 不论是急性中暑还是慢性中暑,初期都有较长的时间,在中暑初期吃中暑宝,2个小时痊愈!!!在发烧前,特别是高烧、超高烧前,吃中暑宝越早,就不会发生高烧超高烧即热射病。

高温天气仍将肆虐,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热射病?

预防热射病的方法有:避免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晌午时分尽量不要出门;多补水,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的脱水症状。

避免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

热射病的病因是人体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产生的热量过多,无法及时散出去,导致机体温度过高,造成生理功能紊乱。所以,要避免热射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一直待在高温环境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高发人群,即便有必要在大太阳下工作,也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比如门卫可以在门口撑一把太阳伞,工人经常到阴凉地歇一歇。毕竟,和工作相比,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中午不要出门

即便在盛夏时分,早晚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大晴天,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尽量不要在这个时间段出门。好在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中午都是休息的时间,能不离开学校或工作单位就尽量不要出去。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准备防晒帽或太阳伞。这两样东西可以帮忙遮阳,避免脑袋直面阳光,可以有效避免头晕、中暑等症状。

多多补充水分

高温天,人体通过排汗散热,汗水会带走人体的水分、电解质等多种物质。如果长时间大量出汗,机体就会电解质失衡,最终导致头晕、脱水、中暑、热射病。所以,夏天一定要及时补水。如果是正常出汗,时不时喝一些白开水即可。如果在户外或高温下工作,身体大量排汗,就要喝盐水、橙汁等有营养的饮料。营养充足,才有更强健的身体对抗高温。热射病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天气热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的生命。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我们该如何防治热射病?

热射病的两种来源。热射病是中医名称,是中暑的发烧阶段的中医名称。中暑分两类,一是慢性中暑,一是急性中暑。慢性中暑得不到正确治疗,时间长了会发生发烧超高烧。一般来说慢性中暑发烧后,多数会发生高烧超高烧,【小孩这种症状很少】。慢性中暑发生高烧多数是在40分钟左右突然发生超高烧,这是中暑超高烧即热射病毒来源之一。
热射病来源之二。急性中暑,当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一般在40度以上环境下,40分钟左右或者更短时间,可能发生急性中暑。急性中暑的特征是:开始大汗淋漓、心慌、胸闷、呼吸不畅,等等症状,如果不能正确治疗,可能出现晕厥、猝死。这时尽快把患者转移到凉爽环境中【27度】,等待苏醒,不要过分外力抢救!过分的外力抢救会影响细胞的自然恢复,可能造成人为死亡。【为了避免责任,不反对外力抢救】。苏醒后,不要吃任何食物和药品,【这个时间患者也没有食欲】特别不能喝牛奶类食物!!!要尽快吃中暑宝,大概4个小时就恢复正常。如果不吃中暑宝,大概24小时内会突然发烧,大概30分钟左右出现超高烧,即热射病。这时的急性中暑就转变成了慢性中暑的最后高烧阶段,即热射病。急性中暑直接死亡的不多,多数是在后期高烧死亡,
两种中暑高烧是一样的,都是中暑的最后阶段症状,即热射病。中暑发生高烧后在清醒的时间患者自己吃下中暑宝,大概40分钟左右,高烧得到控制,2天左右痊愈。 否则,不吃中暑宝,很快会进入昏迷,不死即残!!!其他任何方法无效 !!!
热射病是中暑的最后阶段,预防热射病首先预防中暑,不论哪种中暑,只要开始就吃中暑宝,2小时痊愈,就不会发生热射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162243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防治热射病(如何防治热射病病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防治热射病(如何防治热射病病人).pdf

标签:病人   热射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