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幼儿思维训练100题大班)

更新时间:2023-02-28 18:50:40 阅读: 评论:0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阶段的思维有四个特点

1、2-3岁 以“自我中心认知解除”,这个阶段幼儿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其它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2、3-4岁 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

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即物体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二是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若剥夺幼儿的动作就会影响其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3、4-5岁 具体形象思维

此阶段的幼儿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依靠的工具叫表象。所谓表象,心理学上认为,就是当一件事物不在眼前,但在脑子里面留存该事物的形象。

4、5-6岁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特征

幼儿在这个阶段能对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有自己的判断,用语言下一定的结论,能进行一定的概括了,且能够用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逻辑思维表现是能够推理,并能够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

扩展资料:

心理发展学家让·皮亚杰将个体认知发展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2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2、前运演阶段  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实物的全面。 

3、具体运演阶段  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4、形式运演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进入形式运演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  儿童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发展理论


幼儿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三岁以下)。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6岁)。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6~11岁)。

动作思维阶段: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时,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


关于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的 思维方式 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幼儿的思维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思维特点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 逻辑思维 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个阶段离不开动作和对象。例如,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这个阶段的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能力:感知物体的永久存在性,如藏猫猫游戏;能初步感知空间纬度关系和时间先后顺序;目标和手段关系等。虽然这一思维贯穿于成人一生当中,但是因为离不开对象,所以思维广度非常狭隘。

  2.具体形象思维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

  3. 抽象思维 的萌芽

  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幼儿开始能够解决“三山问题”。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综上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1)概况能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小学 儿童 的知识 经验 还不十分丰富和深刻,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某些已经了解了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而不能充分利用某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属性。

  (2)比较能力的发展

  在 教育 的影响下,儿童比较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进行比较时,应从较为鲜明的特点入手,然后再比较细微的差异。

  (3)分类能力的发展。

  1、小学二年级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概念分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人数有所增加。

  2、解决同一课题,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年龄特点是明显的,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种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学前 儿童 数学教学活动也被称为前数学,它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幼儿思维特点的具体表现
  (1)推理简单。在3岁以前,幼儿的 思维方式 是非常简单的。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 记忆力 还不很强。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2)以自我为中心。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3)以感知动作为主。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但是,如果让他们离开泥土和水沟,让他们讲一讲如何挖沟,如何捏泥人,他们却说不出来,如果让他们用笔画在纸上,就更不行了,因为这时的思维方式是有动作有感知才有思维,离开了这些,思维也就停止了。

  (4)以具体形象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就是只要有具体的物品,他们的思维就可丰富多彩,一旦离开具体的物品,思维就十分有限。

  (5)表面而不深入。虽然幼儿有以感知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很肤浅的,往往又仅限于表面的形象,如果认真地看一下他们的表现,你会感到是那样的可笑和幼稚。

  (6)以直观思维为主。在一般情况下,儿童还不能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本质,因为这需要 抽象思维 能力,这在6岁以后才能真正得到发展。6岁前的小儿,常常凭直观从表面的某些特征来认识事物,这叫直观思维。

  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本,仍然以看图识字为主,就是根据儿童这时的思维特点而设制的。一般来讲,抽象思维的能力要在6岁以后才能迅速发育。

  以上这些,是幼儿思维的特点。每个儿童都要经过这一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逐渐深入,由形象到抽象,这是思维发育的规律。因此,育儿者在开发幼儿智力的时候,要结合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 教育 内容,促进其思维的发育。
  思维 名言
  1. 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爱情更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须不断地追求。 台湾作家 柏杨

  2. 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美国生物化学家 穆尔

  3.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4. 理想无非就是逻辑的最高峰,同样美就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光明。 法国作家 雨果

  5.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6.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7.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8.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9. 广告 根据不同的逻辑金钱的逻辑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森严不打算严肃对待的逻辑,然而它是一种起作用的逻辑,即它出售商品。 米尔斯·亨利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是什么

  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应当成为幼儿智育的基本目标。那么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思维特点
  一、2~3岁 儿童 的思维特点

  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 句子 等。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 其它 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三、4~5岁儿童思维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 教育 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
  1、 自我评价 能力逐步发展

  这点我感触比较深,到了大班之后我经常听到孩子在大家面前评价自己说:“我会 唱歌 跳舞,但是画画不行。”或者是一些:“我儿歌念的好,可是我不会唱。”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也就表现为儿童的自我评价。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表现,比如,在参加户外活动时摔疼了,他能忍着不哭,课上自己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自己的好朋友不跟自己玩时会感到难受和不安等等。5、6岁幼儿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要是让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他们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独立吃饭并自己整理桌面,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通过老师的鼓舞,他们也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值日生劳动等,并能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我们也会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他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还会主动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比如,在游戏结束后,主动会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大班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增强了不少,我经常会在户外活动或晨间活动时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平衡能力方面的游戏活动,多让他们参与些手工,这样可以灵活地使用剪刀,玩捏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这样也有助于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这里提出,我们发现部分幼儿的运动能力相对需要培养,如有些孩子的双脚跳还不会等等,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8、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大班的孩子随着抽象 逻辑思维 的发展已经对一些比较基本的事物进行归类,比如能区分动物和植物,动物和静物等。

  9、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大班孩子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已经能系统地讲述在生活中的见闻,也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对于语言方面的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他们在讲述时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10、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 记忆力 也很强。
  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 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颈部非常快。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 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 人际交往 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 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 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 经验 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 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培养 方法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为“万物之灵”。“灵”,就是因为人能够进行思维。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心灵”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确,人类的一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孩子演算加减乘除,到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从小学生制作简单的飞机模型,到科学家设计出人造地球卫星,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有创造性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一环,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什么是思维?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怎样培养儿童的思维呢?什么是思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感觉器官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例如,我们看到池塘里的鱼儿不断跳跃,就可以推知快要刮风下雨了。这便是思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思维不像感知觉那样直接反映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而是借助于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为媒介,间接地反映客观现实。那么,为什么能间接反映客观事物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对同类事物曾经多次接触,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思考,抽象概括出了事物的内部联系,于是便能利用这种概括去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例如,人们多次发现池塘里鱼儿跳跃,很快就刮风落雨,进而找到鱼儿跳的原因是气压降低,水中缺氧,而气压降低正是下雨的征兆。于是,概括出“池塘鱼儿跳,不久风雨到”这一必然规律。以后再看到鱼儿跳,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风雨将到了。

  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思维虽然可以分析认识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超出感知觉的范围推知外地或将来要发生的变化,但是,它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世界,它只能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进行。思维无论怎样抽象,它的根本来源仍然是实践活动中对事物多次感知而获得的感性材料。离开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思维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观自生的东西了。

  思维是借助言语来进行的。我们能够思考和分析不在眼前的事物,能够预见某些事物的发展进程,主要是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结果。概念是用词表示的,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也就是用言语进行思维。所以说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言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出声音或写在纸上的,称为外部言语,一种是在心里默默进行的,称为内部言语,思维是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人的思维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在一生中的每个阶段,思维都有其特征,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下面,我们就.儿童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以及理解力发展的情况,来谈谈小学低、中、高年级儿童有些什么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对概念的理解经常受概念所包含的直观特性所支配,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如问他们“什么是解放军?”他们常常根据直接的经验不加思索地回答:“哥哥是解放军”,“舅舅是解放军”等,至于解放军的本质特征,他们还没有掌握。低年级儿童常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判断,如“笔是用来写字的”,“果果是可以吃的”等。在进行推理时,仍具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常以事物的直观的、偶然的联系为依据。如在电影上见过戴墨镜、穿西装的人是特务,以后见到这样的人,便认为是特务。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比学前儿童有所提高,他们已能理解一些稍稍抽象的语词、数学公式等,但他们的理解主要还是借助于直接经验的直接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例如对于寓言,常常只能理解内容的具体形象方面,而不能理解思想意义方面。在读《狼和小羊》时,只理解狼如何欺负小羊,但对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问题却不甚了解。

  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借助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印象)和概念进行思维。如计算时不再搬指头,数小棒,看着数字就可以加减。他们逐渐从概念所包含的直观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初步能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但往往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中年级儿童常常说穿绿军装,戴红领章和红五角星帽子的人是解放军。这时,儿童能比较独立地有根据地论证一些复杂的判断,如说“某某同学没有来上学,可能是病了,因为我看到他妈妈很着急”等等。三、四年级的儿童,开始能以抽象前提为基础进行推理,但只有借助于直观形式或熟悉的事例把前提加以具体化的时候,推理才能顺利实现。例如,如果用“英雄是为共产主义而忘我牺牲的人”这个抽象的大前提推理,那么,只有当他把这个前提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人联系起来时,才能想到小前提并得出结论。中年级儿童的理解力在教学的影响下迅速发展,由直接理解为主过渡到以事前的思考为根据的间接理解为主,他们逐渐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能透过课文的描绘的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言的意义。

  高年级儿童的 抽象思维 已相当发达,甚至可以说已占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和从事比较复杂的计算,基本上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许多高年级学生能撇开哥哥、舅舅、穿绿军装、戴红领章等非本质特征,指出解放军是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国人民子弟兵。判断推理能力都比中年级儿童强。对所下判断,不仅能直接论证,而且也能间接论证,能确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理解力进一步发展,如对寓言,可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和劝喻或讽刺的对象。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都在不断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这种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下实现的。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三、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就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方法,鼓励儿童提问。

  第一,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儿童由于见闻有限,感性知识不丰富,所以,教师要通过言语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增加儿童的感性知识。尤其要让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不但耳闻目睹,而且亲自动手,这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例如要给儿童形成“果实”的概念,不但要让儿童观察水果(如苹果、梨子之类)而且要让儿童观察干果(如花椒、豆角之类),还要让学生观察蔬菜类的果实(如茄子、辣椒、豆角之类);不但观察可吃的,而且要观察不可吃的(如油桐子之类),这才能把干、鲜、可食、不可食这些非本质属性排开。单是看一看还不够,还要引导儿童动手把不同类型的几种果子切开,观察其内部。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各种果实都包含有果皮、果肉和种子。于是,教师就可以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果实的定义来。

  第二,发展儿童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儿童由于词汇不丰富,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内部言语不如外部言语发达,使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言语。

  引导儿童多读课外读物,参加讲演会、 辩论 会,举办 黑板报 ,壁报等,都可以发展儿童的言语。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发展儿童的言语。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用下列方法发展儿童的言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实物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尽可能不搞以词解词。(2)开展联绵构词训练,扩大学生用词的眼界。他写出一组字,让学生联绵组成十几个词。(3)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他常用“XX真勇敢”,“同学们……”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补充,使学生不说半截话,养成说完整句子的习惯。(4)训练学生描写观察过的事物,要求既说得出,也写得出。(5)要求学生根据一篇 文章 缩写,用简明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思想。(6)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默读后写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这些方法,对发展学生的言语,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三,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说,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但我们不能对小学儿童讲这些抽象的道理,只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他们怎样思维。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先引导学生比较1—9九个自然数,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单位数,不同之处是所包含的个数不同,这当中就有比较、概括等逻辑方法。又如具体运算时,先看图运算,把3只小鸭和1只小鸭加起来,……等等,然后撇开具体事物,要求把“3十1二?”算出来,这就是抽象。至于应用题的计算等,当然都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第四,鼓励儿童提问。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要探索事物的关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儿童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开端。教师和父母对待儿童的提问,一是要鼓励,二是要认真回答。鼓励儿童提问,就是鼓励儿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思维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鼓励儿童提问,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有的人对儿童提问不感兴趣,尤其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感到厌烦,甚至责备儿童,这等于打击儿童思考的积极性,是十分错误的。回答儿童的问题,一方面要帮助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丰富儿童的知识,一方面也是鼓励他们思考,教会他们思考。回答问题要讲究方法,回答的过程就要不断启发和促进儿童思考。例如他们问“长江长还是黄河长?我们不要直接告诉他长江长,而应问他长江长多少公里?黄河长多少公里?让他自己找到答案。凡是需要回答而又能够回答的问题,应耐心回答。不便回答的问题可用扪·比方的办法回答。一时说不清或儿童不易理解的问题,就回答儿童能够理解的部份。自己不甚清楚的问题,弄清楚再回答。回答问题时,不要老是一个人说,可以配合捉问、讨论、观察、实际操作等。总之,鼓励儿童提问,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重视,有意识地进行,而方法又符合儿童思维的特征,是一定可以收到效果的。

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哪些方式

  学前 儿童 数学教学活动也被称为前数学,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思维的特点
  一、2~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

  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 句子 等。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 其它 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三、4~5岁儿童思维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 教育 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清楚老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大大胜过小班儿童。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一根是横放着的直绳子,另一根绳子与第一根两端对齐但是弯曲着摆放。小班儿童大都肯定地回答二者一样长,即使让他们用手沿着弯曲的绳子比划;只有当实验者当着他们的面把绳子拉直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它比较长。中班儿童第一反应与小班儿童一样,但当得到提示之后再重新判断时,便能得到正确答案。

在进行分类活动时,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要求他们把一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时,他可能把小的物体都归为一类,因此他把红色小方块、蓝色小方块和红色小三角形房子一起,但是三角形的积木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又继续加入红色大三角形和绿色大三角形。但中班儿童的分类有一致性,他会按大小或者按形状或者按颜色直接分类。

  四、5~6岁儿童思维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加工材料和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对图形、符号、语义、行为的加工都有涉及,认知、记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评价在思维活动中都有体现。儿童能认识常见的立方体图形(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能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能讲述比较简单的 故事 ,能在老师引导下识别不同的表情符号并体验与之相应的情绪,但在分类时,还是具有随意性,并不能自觉地按照物体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未掌握事物的真正概念。

  在认知、记忆事物时,儿童能根据已有知识 经验 进行联想记忆。另外,处于这阶段的儿童在认知客观事物时,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方式的放弃或解除。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其认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参照自己才能理解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皮亚杰作过这样的试验: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布娃娃置于山的另一边,要儿童描述布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大都按自己看到的景色来描述,而5岁以上儿童能站在布娃娃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色。
  幼儿 抽象思维 的萌芽主要表现在
  1、 自我评价 能力逐步发展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表现,比如,在参加户外活动时摔疼了,他能忍着不哭,课上自己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自己的好朋友不跟自己玩时会感到难受和不安等等。5、6岁幼儿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要是让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他们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独立吃饭并自己整理桌面,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通过老师的鼓舞,他们也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值日生劳动等,并能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我们也会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他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还会主动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比如,在游戏结束后,主动会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大班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增强了不少,我经常会在户外活动或晨间活动时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平衡能力方面的游戏活动,多让他们参与些手工,这样可以灵活地使用剪刀,玩捏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这样也有助于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这里提出,我们发现部分幼儿的运动能力相对需要培养,如有些孩子的双脚跳还不会等等,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7、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大班孩子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已经能系统地讲述在生活中的见闻,也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对于语言方面的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他们在讲述时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8、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 记忆力 也很强。
  婴幼儿的思维特点
  1、思维的动作性。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婴儿身上,就是说婴儿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一般来讲,婴儿只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见动作的后果。

  2、思维的形象性。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幼儿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经常带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3、思维的兴趣性。婴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思维时,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而对于他们一也不感兴趣的事物,是不会动脑筋思考的,思维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

  4、思维的简易性。婴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做不到综合考虑,往往忽略各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而只是简单地凭以前自己的思维经验来“套用”。结果常常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 逻辑思维 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下面,我们就.儿童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以及理解力发展的情况,来谈谈小学低、中、高年级儿童有些什么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对概念的理解经常受概念所包含的直观特性所支配,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如问他们“什么是解放军?”他们常常根据直接的经验不加思索地回答:“哥哥是解放军”,“舅舅是解放军”等,至于解放军的本质特征,他们还没有掌握。低年级儿童常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判断,如“笔是用来写字的”,“果果是可以吃的”等。在进行推理时,仍具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常以事物的直观的、偶然的联系为依据。如在电影上见过戴墨镜、穿西装的人是特务,以后见到这样的人,便认为是特务。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比学前儿童有所提高,他们已能理解一些稍稍抽象的语词、数学公式等,但他们的理解主要还是借助于直接经验的直接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例如对于寓言,常常只能理解内容的具体形象方面,而不能理解思想意义方面。在读《狼和小羊》时,只理解狼如何欺负小羊,但对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问题却不甚了解。

  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借助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印象)和概念进行思维。如计算时不再搬指头,数小棒,看着数字就可以加减。他们逐渐从概念所包含的直观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初步能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但往往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中年级儿童常常说穿绿军装,戴红领章和红五角星帽子的人是解放军。这时,儿童能比较独立地有根据地论证一些复杂的判断,如说“某某同学没有来上学,可能是病了,因为我看到他妈妈很着急”等等。三、四年级的儿童,开始能以抽象前提为基础进行推理,但只有借助于直观形式或熟悉的事例把前提加以具体化的时候,推理才能顺利实现。例如,如果用“英雄是为共产主义而忘我牺牲的人”这个抽象的大前提推理,那么,只有当他把这个前提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人联系起来时,才能想到小前提并得出结论。中年级儿童的理解力在教学的影响下迅速发展,由直接理解为主过渡到以事前的思考为根据的间接理解为主,他们逐渐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能透过课文的描绘的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言的意义。

  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已相当发达,甚至可以说已占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和从事比较复杂的计算,基本上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许多高年级学生能撇开哥哥、舅舅、穿绿军装、戴红领章等非本质特征,指出解放军是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国人民子弟兵。判断推理能力都比中年级儿童强。对所下判断,不仅能直接论证,而且也能间接论证,能确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理解力进一步发展,如对寓言,可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和劝喻或讽刺的对象。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都在不断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这种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下实现的。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三、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就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 方法 ,鼓励儿童提问。

  第一,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儿童由于见闻有限,感性知识不丰富,所以,教师要通过言语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增加儿童的感性知识。尤其要让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不但耳闻目睹,而且亲自动手,这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例如要给儿童形成“果实”的概念,不但要让儿童观察水果(如苹果、梨子之类)而且要让儿童观察干果(如花椒、豆角之类),还要让学生观察蔬菜类的果实(如茄子、辣椒、豆角之类);不但观察可吃的,而且要观察不可吃的(如油桐子之类),这才能把干、鲜、可食、不可食这些非本质属性排开。单是看一看还不够,还要引导儿童动手把不同类型的几种果子切开,观察其内部。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各种果实都包含有果皮、果肉和种子。于是,教师就可以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果实的定义来。

  第二,发展儿童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儿童由于词汇不丰富,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内部言语不如外部言语发达,使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言语。

  引导儿童多读课外读物,参加讲演会、 辩论 会,举办 黑板报 ,壁报等,都可以发展儿童的言语。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发展儿童的言语。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用下列方法发展儿童的言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实物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尽可能不搞以词解词。(2)开展联绵构词训练,扩大学生用词的眼界。他写出一组字,让学生联绵组成十几个词。(3)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他常用“XX真勇敢”,“同学们……”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补充,使学生不说半截话,养成说完整句子的习惯。(4)训练学生描写观察过的事物,要求既说得出,也写得出。(5)要求学生根据一篇 文章 缩写,用简明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思想。(6)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默读后写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这些方法,对发展学生的言语,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三,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说,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但我们不能对小学儿童讲这些抽象的道理,只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他们怎样思维。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先引导学生比较1—9九个自然数,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单位数,不同之处是所包含的个数不同,这当中就有比较、概括等逻辑方法。又如具体运算时,先看图运算,把3只小鸭和1只小鸭加起来,……等等,然后撇开具体事物,要求把“3十1二?”算出来,这就是抽象。至于应用题的计算等,当然都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第四,鼓励儿童提问。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要探索事物的关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儿童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开端。教师和父母对待儿童的提问,一是要鼓励,二是要认真回答。鼓励儿童提问,就是鼓励儿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思维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鼓励儿童提问,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有的人对儿童提问不感兴趣,尤其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感到厌烦,甚至责备儿童,这等于打击儿童思考的积极性,是十分错误的。回答儿童的问题,一方面要帮助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丰富儿童的知识,一方面也是鼓励他们思考,教会他们思考。回答问题要讲究方法,回答的过程就要不断启发和促进儿童思考。例如他们问“长江长还是黄河长?我们不要直接告诉他长江长,而应问他长江长多少公里?黄河长多少公里?让他自己找到答案。凡是需要回答而又能够回答的问题,应耐心回答。不便回答的问题可用扪·比方的办法回答。一时说不清或儿童不易理解的问题,就回答儿童能够理解的部份。自己不甚清楚的问题,弄清楚再回答。回答问题时,不要老是一个人说,可以配合捉问、讨论、观察、实际操作等。总之,鼓励儿童提问,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重视,有意识地进行,而方法又符合儿童思维的特征,是一定可以收到效果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8144042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思维(幼儿思维训练100题大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思维(幼儿思维训练100题大班).pdf

标签:幼儿   大班   思维   思维训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