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28 16:56:45 阅读: 评论:0

河南景区-红米手机刷机教程

人生的境界教案
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陶侃惜谷)

《语文》电子教案

课程

语文

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班级机电、烹饪计算机

课题名称人生境界授课形式

讲练

结合

使用教具

课件

知识目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的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独立思辨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努力达到贤人圣人的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教学难点

1、促进学生对人生恿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

应该不断地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方法

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激发兴趣法、指导归纳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有人问他们:“你

们在于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

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

位有名的建筑专家。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

“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015年人北大学习,

1910年赴美留学,蕊哲

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裁。著名的哲学家、

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

史《中国哲学史激《中国哲学面史戮《中国哲学史新编溯释今古,

六书熊新理学漩《新

事论漩《新世训淞《新原人戮《新原道戮《新知言溯纪贞元”总

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

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

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王要论著收入

《三松堂全集》

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一)提出默读要求:

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

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王题;

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拄。

(二)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描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构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

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僦。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僦的事对于他有了恿义。他做各种事,

有各种恿义,各种恿义合成

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

明确:四种一一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

明确:“不同的八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

同,所僦的事对于他们也就

各有不同的恿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

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

人对所僦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5.文章是怎样阐述人生境界。

明确:

自然境界:一个人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葚

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

对于他就投有恿义,或很少恿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恿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

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恿义。

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就为社会的利

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

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恿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

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恿义。

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

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

假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

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

明确:前两者是自然的产构,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

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

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7.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

的典型人物。

7.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

型人物。

觉解的程做事的动机做事的恿义

8.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哲学是既人世又出世的。

9.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明确:文章先阐述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

不同,从而明确了哲学的崇

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于是顺理成章的提出如何成为圣人

的方接问题,然后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阐述,总结了中国哲

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探入的纵向思路。

四、重点揣厚,难点突破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

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

界。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贳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看密

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

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请问它是哪个词?

明确: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谈。

2.请依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

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僦各

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僦的事的恿义,自觉地正在僦他所僦的事。这

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

生境界。

提示:“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

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

恿义的觉悟与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品故事,加深对“觉解”的理解。《值钱的东西)

有一个小偷到良宽禅师的茅庐偷东西,结果发现没有一样值

钱的。

良宽禅师被小偷惊醒,脱下身上的衣服,递给小偷,说:“你

远道而来,不

该让你空手而回,这件衣服你带走吧。”

小偷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良宽禅师叹道:“可怜的家伙,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

也送给他。”

讨论明确:在小偷眼里,值钱的东西是金银财宝,而在禅师

眼里,星、月、山、水、花、

陪:

自然境界最低幕味的投有恿义,或很少恿义

功利境界较低利己的有功利的恿义

道德境界较高为了社会的利益有道德的恿义

天地境界最高为了全宇宙的利益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恿义

草、树、木,无不可贵。对事物不同的体会与觉解,便事物有了

不同的恿义。

4.“不同的八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备八的觉解程度不同,

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

不同的恿义。”这样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人生境界。请说说下面

的事例各属于什么样的人生

境界。

(1)-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

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

虫。

(2)开头故事里的三个泥水匠。

0)儿童仰望天空数星星;诗人张若虚仰望月亮;思索看“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

讨论明确:

(1)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

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

行观察和研宄,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2)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

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

般的物欲。

0)数星星的儿童属于自然境界;而张若虚因为诗句中所显现

的对宇宙、世界的遗问和哲

思而使他达到了天地境界。

5.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皂、。”

B.“书中自有干钟荣,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酋金屋。”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确:A句反

映了古人遵循自然法则,但对这些祛则并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

然境界。

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括为谚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

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

作者不以己悲,不以物吾,心念天下苍生,是道德境界。

6.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

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

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恿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

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

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例:诸葛亮一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一一檎眉待对干夫指,俯苜甘为孺子牛。

李广一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杜甫一一安得广厘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预。

文天样、林则徐、谭嗣同周恩来

提示: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褐饮匈奴血。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暹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笺,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谚书。

7.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

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在当今

币场经济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看的一致才现

实?

明确: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

“谋其利”,反而便某些人

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

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台情合

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

富、经挤效益与社会效益等

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八、关心人,发扬社会王义人道王义精

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反对拜金王义、享乐王义和极端个人王义。形成体现社会王义制

度优越性,促进社会王义币

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8.文中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

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恿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

该怎么理解?

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八,是自然的产物。投有受过

道德裁肓、哲学裁肓的人,

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

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

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

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的人。

9.怎么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

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僦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

的觉解,他僦的事对于他就

有不同的恿义”?

《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苟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

为禹”f路上

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

追求崇高要从平五、联系现实,读出自己

1.听故事:“放羊蛙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

了以下一

对话:“你放羊为的是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

“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

“放羊。”记者默然。

2.思考: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各自属于哪种境界?

总结:

1.教师板书四顶学习要点,要求学生逐一找出理解。

一个哲人、二个丰卮蟪、三个词语、四种境界

板书撞巧上,先板书一、二、三、四,然后再逐一补充后面的

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

趣,集中学生对问题的注恿力。

2.裁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一完成上面的内容。

一个哲人:了解作者。

两个板块:第卜6自然段可看作第一板块,是对四种境界的

简要诠释;

第7-11自然段可看作第二板块,深八阐释引领八达到天地

境界是哲学的最高成就。

三个词语:觉解(觉悟和理解)

人世(投身到社会里)

出世(超脱人世)

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6:5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7460543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生的境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生的境界教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