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托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托班幼儿喜欢游戏,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认识自我,适应环境,了解未
知,形成经验。2~3岁幼儿的游戏,大致可以划分为教师有组织的游戏与环境引发的游戏
两大类。教师有组织的游戏是指教师创设的特定环境引发的幼儿自主、自娱的游戏。托
班幼儿年龄小,游戏特点、指导原则与方法有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点经验
与大家分享。
游戏特点适宜的做法不适宜的做法
引发性—受感知经验的制
约,托班幼儿对游戏的自主
选择能力比较差,经常需要
成人通过表情、语言动作
等,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
对教师预成的或随机生成
的游戏活动感兴趣。
☆吸引——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通过适宜的玩具、宽松的氛围有计
划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
☆引导——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
和发展需要,运用夸张的语言、表
情、动作,诱导幼儿进入游戏情景
中。
☆高度控制—忽视幼儿的兴趣和
个体差异,组织形式、内容、方
法带有一定强制性。如:“现在,
我们一起……”“大家都……”
附:案例——洞洞房
在户外运动的时候,老师发
现——孩子们对皮球特别
喜欢。于是,就利用纸箱做
了“洞洞房”。
活动目标:比较大洞和小洞,并匹
配的镶嵌各种球。
主要材料和准备:
(1)大的纸箱,上面镂空大小不一
的圆洞洞。变成“洞洞房”。
(2)收集各种大小的球。
活动过程:
将大的纸盒放在地上。提供一大盆
各种球。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进
行。在摆弄和比较中,开展游戏。
随意性—托班幼儿在对游
戏材料的使用、游戏内容的
选择、环境设备的关注等方
面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经
常会根据自己的突发奇想,
变化玩具材料的用途,中断
游戏或发起新的活动。
☆参与——参与幼儿“随意的”
游戏,给予鼓励,通过有意的关注,
维持游戏进行,引导幼儿在随意中
获得新的游戏体验。
☆干预——以玩伴的身份,运用
情绪化的语言,干预、影响游戏的
内容和方向,帮助幼儿积累积极的
游戏经验。
☆苛求规则——不容许或消极限
制幼儿的随意活动:“这样玩对
吗?老师是怎样的?”
☆忽视、放任——不限制、不鼓
励、不支持、不关注,任凭幼儿
的兴趣、发现与尝试自生自灭。
附案例——舀豆游戏
从众性—托班幼儿极易受☆接纳——教师对此有预见,在☆强制分享—要求幼儿谦让、轮
游戏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
较难将自己最初的选择坚
持下去,集中表现在对玩具
材料的占有、对游戏场所的
更换、对游戏形式与内容的
追从上。他们难于像3岁以
上儿童那样在同一环境中
的同一时间段内,分别稳定
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较少
相互模仿与影响。
玩具材料、场地的准备上有“备
份”。利用幼儿从众的特点,引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共同
游戏的快乐。
☆转换——丰富或添加新的游戏
角色、材料,引导“追从者”分流,
帮助幼儿主动积累适应环境、适应
变化的经验。
流,忽视幼儿被强制要求分享后
的消极体验。
☆材料单—为避免“从众”引起
争端,游戏材料数量多、种类少,
难以激发幼儿积极的选择兴趣与
游戏情绪。
附:案例一——小汽车
案例二——“大嘴巴”“吃
各种水果”和“吃饭”是孩
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
到的生活内容为了增强孩
子对用餐的兴趣,针对托班
的孩子他们感知事物的途
径更多的来自于对事物的
直接探索,而动手操作又是
他们行动性思维的一个具
体的表现形式的特点,我们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
内在需要,让孩子亲身体验
喂小动物们吃各种好吃的
水果、饭菜,使孩子们加深
了对各种常见水果和食物
的感知和兴趣,并通过用朗
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孩子
建立起初步的用餐规则:一
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
啊呜啊呜大口吃……从而
使孩子在教师提供的这一
环境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活动目标:拖拉小车走和跑。
主要材料和准备:自制纸盒汽车。
活动过程:
(1)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小车,
拖拉小车。
(2)送小动物出门玩一玩。
(3)开到停车场。
材料准备:
1、利用各种大小的纸盒制成的各
种孩子们常见的“大嘴巴动
物”。
2、各种喂食用的操作材料(各色
雪花片——“红饭饭”等;钓
鱼玩具——喂食小猫;各种色
彩的水果玩具——根据动物们
喜欢吃的水果来分类;纸等—
—撕撕面条等)
小动物爱吃水果
小猫爱吃鱼
爱吃饭菜的娃娃
重复性—托班幼儿对自己
感兴趣的游戏动作、语言、
声响多次与长时间地重复
而不觉厌烦。如,通过敲击
玩具聆听声响,移动物体观
察变化,模仿感兴趣的对话
☆欣赏——重视幼儿在重复性活
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以欣
赏的态度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中
施加影响,促进发展。
☆顺应——理解儿童的行为,顺
应其需要,巧妙地吸引他们在“重
☆简单干涉—“多没意思
呀!”“别敲了,太吵。”
☆盲目转移—脱离儿童的现有
经验与兴趣,限制儿童的自主活
动:“快来,看看这个。”“跟
老师一起……”
等产生愉悦的情绪,获得心
理与生理上的满足。
复”中发现新的变化,形成新的需
要。
附:案例——“我的小铃会
说话”
自选各种小乐器,唱唱跳跳。
打击乐,我喜欢
假想性—游戏过程中常通
过动作替代、语言补充、以
物代物等假想方式变化游
戏主题,补充游戏材料,协
调玩伴关系,维持和发展游
戏情节。幼儿游戏中的假想
是随机多变的,常缺乏逻辑
性。
☆鼓励——重视假想在儿童游戏
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假想的特点,
通过鼓励,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在
游戏过程中发展与提高。☆分享
——和幼儿一起分享假想带来的
愉悦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追求完美——要求儿童在游戏
中合乎逻辑地假想:“应该像什
么?再好好想想!”
☆执意修正——“这像给娃娃
洗澡吗?怎么改就更像了?”
(附)案例——“娃娃家”
的区域环境创设
孩子们完全融入到熟悉的
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
到卧室去看看书,到浴室去
洗洗澡,到厨房里烧烧饭,
在呈现生活经验的同时又
获得新的经验。因为游戏的
区域是开放的、自由的,所
以幼儿的行为不受限制,充
分自主。
材料提供:
在“娃娃家”的区域环境创设
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具有安全
感的、有“家”的特质的环境:小
柜子、小镜子、小软床、自制洗衣
机、给娃娃洗澡用的浴盆等等各种
孩子们所熟悉的小型家具、物件为
孩子营造了一个舒适、随意的氛
围,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
例如:娃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
具,而以往娃娃家区隔起来显得过
于呆板,孩子们只是在娃娃家里抱
抱娃娃、亲亲娃娃,而现在,在开
放的空间里,孩子们会推着娃娃四
处走走,有的一边摇着小床,哼着
摇篮曲哄娃娃睡觉,还有的抱着娃
娃去看看逛逛等,既满足了孩子的
情感需要,又体验了做妈妈的情
感。
另外,我们在娃娃家中设置了“亲
亲小屋”,里面精心挂上了每个
宝宝的全家福,对于刚刚入园的
宝宝们来说,在这样的情景中孩
子们更加自由,更加自主,既满
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又体验了
做妈妈的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5:5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7105140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托班教育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托班教育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