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15篇
读《红楼梦》有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
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理的读《红楼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
朋友。
读《红楼梦》有感1
贾宝玉,这个《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
是一个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新兴人类;。
他被人说成: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而形状。;
从这首西江月;中我们不难得到世人对贾宝玉的不一般的另眼相
看。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那个时代背
景下,说出这等话的恐怕只有曹雪芹笔下的这个男子———贾宝玉了
吧!这样的呼声是多么了不起,此等行径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石破天惊。
贾宝玉成长在大观园那个女人窝式的小宇宙中,在那种情况下,更好
的让他理解了女子的多才,多德,多情,正是如此,这个富家少爷的
呼喊才越发引人深思。
贾宝玉在那个以科举为人生成功之途的时代,却不急于考功名,
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用功读书的劝戒。他并不是不爱读书,他也曾偷看;
西厢记;且让他痴迷;他并不是文学不精通,他也曾是大观园提诗一
大能手;他并不是不听劝,对于黛玉的苦口婆心他也是有所改过的。
他这个弃功名的行为仿佛是如今反对高考制度的个别学子一般,这种
行为虽然还有待思考。但是在那个以;八股取士;为升官发财道的门
槛社会里,他却选择了陶渊明式的隐居,怎能不叫人钦佩?
贾宝玉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一点毫不
保留的反映在爱情上。他始终认为林黛玉是他的真心爱人,可是在封
建家长式的贾母的反对下,不得不使宝玉与宝钗成亲。即使如此,可
他也曾说过:;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之类的话。虽然对
事实本身的打击力很小,可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却显陋无疑。这更能
体现;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线索:以贾林两人的爱情悲剧展开。从这
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仿佛看到了成千
上万被封建礼教压迫的悲剧主人公。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批判顶峰之作;贾宝玉就是这
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新人类。
读《红楼梦》有感2
“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初见黛玉于一
出旧版红楼梦的荧幕上,这身娇体弱的林妹妹,憔悴,却又如此的楚
楚动人。因这金陵十三钗之首的林黛玉,我打开了这本《红楼梦》。
书中初见林黛玉,竟觉平平无奇,无宝玉般传奇身世,也无凤姐
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惊艳,可愈读愈发觉林黛玉之楚楚动人。
黛玉初入贾府,只是个六岁的孩童,待到豆蔻年华,与宝玉朝夕
相对,这对青梅竹马也产生了非凡的情愫,书中多处展现了这两人的
爱情,一些小细节也让读者感受到从书中溢出的甜蜜:黛玉因宝玉与
宝钗二人配着相同的红麝串子而吃醋,娇斥宝玉为“呆雁”,在宝黛
二人嬉戏间,宝玉编出个典故逗黛玉开心,说这香芋是果子,而那盐
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由此来调侃打趣黛玉。每每看
到这样的情节,相信众读者也会和我一样,会心一笑。这宝黛二人吟
诗作对,嬉戏打闹,不正是美好爱情的最初的模样么?也是今无数情
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心向神往的模样吧?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桥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子胜三分。”这便是宝玉口中的神仙姐姐——林黛玉。每每于大观园
中,饮酒、赏花、吟诗、作对,黛玉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诉风
雨歌楼之诗情画意;叹枯草落叶之凄清悲凉;吟花谢花飞之温柔幽情。
黛玉如同一个天生的诗人,与生俱来的娟雅脱俗的气质,偏偏古时
“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一身才气,难为红颜薄命,一生多愁善感,
也难逃寥落忧伤、孤苦无依。
黛玉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也许,大多数人较为钟意于宝姑
娘,善于人情世故,却不显庸俗,一个温婉大方的大家闺秀,论家事,
论背景,保待遇,黛玉不及宝钗。论性格,仿佛也那宝钗更讨人喜爱。
黛玉比宝钗多的,可能只有多愁善感与那一身娇弱的身子骨了吧,可
宝二爷就偏偏痴情于这样的林姑娘。
大观园中人来人往,而黛玉始终是一个外姓的孙女,家中无权势,
无可依靠的亲人,府中无人可倾诉之知己,仅芳心暗许宝玉,而宝二
爷他又偏偏是一个红尘风流子,只得叹道“无尽头,何处有香丘。”
要说黛玉短暂一生中悲惨命运的一点幸运,就只能是宝玉了,遇
见这么一个风流且专一的公子,在偌大的天下中得一人牵挂,被人呵
护,虽短暂,但也幸福。一位绝色俏佳人,一位翩翩美少年,应是天
造地设的一对,却不能双宿双飞,忠贞不渝的爱情终究不敌这世间腐
败黑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花,花落人亡两不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便为红楼。黛玉一
曲葬花吟吟到最后却终成了自己的结局,感慨这红楼也不过是梦一场。
读《红楼梦》有感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每一次看《红楼
梦》,对于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们不公的命运深
感痛恨。特别是晴雯。
晴雯是一个奴仆,是属于当时社会低身份的一个人物。她对贾宝
玉的执着爱恋之情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槽粕与制
度,导致她内心的情感无法宣泄,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悲惨的
结局。每当我读至此,都会为她悲惨的命运深感痛恨与惋惜,像她这
样一个弱女子,为了追求爱情,而不屑努力,是多么的崇高而伟大啊,
却由于封建社会的制度,让她手无寸铁、无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
决书”。
在现代社会,似乎没有多少人会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没有多少人
能够做到为爱牺牲了。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虚假的时代,有很多对夫
妇都不是为爱而结婚,而是为钱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为生活在
当时社会的人感到悲痛之时也会为他们感到庆幸,因为他们的爱情世
界是真实的。
读《红楼梦》有感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书的名言很多,有一句是说书可治愚,
“书犹药也,且读可治愚。”
《红楼梦。》不同于《,三国》《水浒》的情节和人物单发展的
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是众多人物活动在
同一时间和空间,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红楼梦》是一部具
有高度思想型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作品对现代社会,包括宫廷
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败,封建的科举制度,婚
姻制度,等及制度以及与些个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社会道德观念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
主张。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难以衡量,他与林黛玉
的爱情夭折了。黛玉死后,他出家了。
林黛玉出身侯们,父母早逝,他十分高傲,但体弱多病,给人一
种病态美,他是宝玉的知己,最后她含泪而死。
薛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且“得,工,容”俱全,最后虽然
与宝玉成亲,但没能得到幸福。王熙凤口齿伶俐,心机又深,作为荣
国府的管家奶奶,最后落个抄家的落场。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一生写了篇著作《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5
是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它的,在阴暗的角落,透着厚厚的灰尘,隐
隐约约地看见了书题,厚厚的一本,抽出,便欣赏起来,曲折的故事
情节,优美的文笔,把我带入了清朝,带入了大观园……
惊——黛玉之清秀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天上掉下
的林妹妹”!坐在窗前,微风阵阵,冒着被老妈发现的危险,我仍是
翻开了《红楼梦》。黛玉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再加上貌若天仙的清
秀之美,更让我对她的身世表示怀疑。虽然没见到,但仍是能想象出
那一副病态美,若西施般的清秀之美。
奇——宝玉之叛逆
宝玉,本就是来历不明的人物,身家性命全系在“通灵宝玉”上,
如此便可证明,后文宝玉的玉丢失之后,贾府渐渐衰败,黛玉葬花,
宝玉被和尚带走的缘由了。而这么一个不平凡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
也令人惊奇。宝玉骨子里透的,是对封建统治社会的叛逆,他厌恶官
场人心险恶,不满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而他与黛玉的爱情也是由
于他的叛逆。但这种叛逆,也是造成宝、黛二人最后结局的关键……
“铃……”门铃响了,我赶紧把书放进抽屉里,安分的作业。恩?
不对,好像……走出房间一看,是对面那户人家。哎,虚惊一场!于是,
又不忙不迭地坐好,拿出《红楼》。
叹——人世之悲凉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那么凄婉哀怨,荣、宁两府的盛衰历
史也令人扼腕叹息。不知何时,风已斑驳了眼前的字迹。无泪、无怨。
黛玉的结局,是她的归宿。她可能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也可能绝
望悲哀,却仍无怨无悔。但不论怎样,她最终是落到了这副田地,
“一把浊泪怜自身”,“为君消得人憔悴”。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
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
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写书必
有本,而作者曹雪芹若是一样失去了至爱,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
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
叹!《红楼》讲述的,不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它告诉我们更多
的,是这个社会的人性世态与令作者曹先生寒心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不自觉的叹出一口气,而这时,妈妈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身
后,书被收走。啊,我的《红楼》!
赞——先生之文笔
带着书被收走的阴霾,我仍是固执的回想,字里行间,我突然感
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完全陶醉在曹先生优美的文笔中。如
流水涓涓,如骤雨倾盆。先生的文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宝玉、
黛玉一同尝遍人世酸甜。随着先生一起,看荣、宁两府由盛到衰,明
知其中的奥秘,却笑答:“天机不可泄露”。而其次,便是先生的机
智。人名、地名被先生取得优雅而内含天机。“潇湘馆”,“消香
馆”;“贾府”,“假府”……这近千个人名中,无不包含着人物的故
事、性格。而这些,便足以让读者拍案叫绝。
捧读先生的作品,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多想像先生一样,腹藏百
书,也创作一部巨著。这便是我现在跋涉一座座山要追寻的那个海。
可以说,是先生许了我这一个“红楼梦”。
我又把它放回阴暗的角落,因为我已有梦。希望下一个朋友也可
以像我一样,对着书,轻轻地说道:“许我一个‘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6
读了《红楼梦》不禁感叹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对文字强大
的驾驭能力。可以说,阅读过程如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细节
都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个人物、一场盛宴,小到一
个人名、一盘菜肴,都无一不掩埋着作者的深厚寓意。过程是充满乐
趣的,却也是艰辛的。
全书如一部百科全书,作者通过书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读者传递着
各种信息。革命家说:《红楼梦》是阶级斗争;政治家说:《红楼梦》
是“挂羊头卖狗肉”;史学家说:《红楼梦》是家族兴衰。;社会学
家说:《红楼梦》是“三教九流”;经济学家说:《红楼梦》是管理
全书;红学家说:《红楼梦》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说:《红楼梦》是
“夺命三郎”;小说家说:《红楼梦》是“黄山归来不看岳”;大画
家说:《红楼梦》是浓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见仁见智。
对《红楼梦》评价很多,个人见解也不同,可以说没有最高只有
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话讲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读《红楼梦》有感7
“说到辛酸处,荒唐俞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曾经鼎盛的贾府在须臾之间没落,平素娇嗔的你在一夜归了魂。
心中怅惘,有无数的话想对你说:
初看你时觉得你做作,娇贵,难以理解。宝钗与宝玉聊天时,你
酸溜溜的“哎哟,我来的不巧了”,那么阴阳怪气,或是一声不吭,
负气剪香袋,那么矜持傲气;亦或是你连看到落花,听一场戏,也要
潸然泪下,那么多愁善感……
再读却有些不同了。之前只看到你爱哭,却不懂你的悲伤。母亲
去世后,你来到贾府,可你知道自己身后有家有父亲等着你。于是在
宝玉问道,你往哪去呢,你似满心骄傲的说:“我回家去”。贾府里
最初的你任着性子活,那是察觉到了被偏爱的可能,当父亲也离你而
去,黯然销魂,你悲这人世的孤苦。你和宝玉本是彼此的知己,真心
相爱却无力做主,婚事充满着不确定性,你悲这封建婚约的桎梏。
“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
症”,你悲这每况愈下的薄命。
探春曾说,贾府里的人长着一双势利眼,一颗富贵心,你除了贾
母的宠爱,无依无靠。风霜刀剑,明枪暗箭,可你只能独自承受。被
小瞧,背黑锅,你只一笑而过,泰然处之。你曾说:“请大夫,熬药,
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
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
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
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
他们咒我?”你万事从简,哪怕身体有恙。发泄的方式有很多,或许
哭便是你的方式,不是矫情,不是娇弱,哭过以后还能清醒的明白该
走什么样的路,这是一种坚强。
当我满满的走进你,才明白你的一切行为原本是那么合理。走多
近,直到我也面对着那个我喜欢的欣赏的男孩,我试探他的心意,心
里忐忑他是否对我有意思,我看见他和别的女孩欢笑打闹,许是同样
酸不溜秋。我敏感,患得患失,因为我到底爱的深沉。你和宝玉一起
看西厢记,你生气地说,你又打趣我,伤心时希望宝玉能在自己身边
安慰,就像真正的情侣一番甜蜜着腻歪着,这些爱的小情趣,哪又有
什么阴阳怪气之说呢?
红楼梦一场,终是一场空。贾府里曲折的戏剧,落了幕,曾经天
真烂漫的女子,落了俗。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愿你来世无忧,欢
笑作伴……
读《红楼梦》有感8
前几天,我读了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但是,给我留
下的印象最深的,不是众多小姐,而是大观园中服侍人们的丫头们。
首先,是晴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晴雯不像众多丫头一样,
乖乖的,她懂得反抗,也许,这正是王夫人将她赶出大观园的原因吧。
晴雯本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被贾母调到了宝玉房里。晴雯不会
任凭人们欺负,自然也看不惯别的丫鬟任凭人欺负。但是袭人却正好
相反,所以晴雯称她为“西洋哈巴狗”。当然,她也知道,做丫头的,
自然是要服侍。但是当她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她不会听别人的,就
算是王夫人提出来的要求。举个例子吧,大家应该都记得,有一次,
一个叫王婆子的老婆子告诉王夫人,有许多丫鬟都会勾引贾宝玉,晴
雯就是一个。王婆子说:“这晴雯呀,相貌比别人生得俊俏些,便天
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跟西施似的。”哦,可怜的晴雯,竟被误认为是
“狐狸精”!我真想到衙门口替晴雯击鼓鸣冤。唉,又说偏了。王夫
人决定召见晴雯。晴雯正巧生病,无心打扮。王夫人见她果真长得标
致,便让人拉着她出去。晴雯恼火了,她使劲挣开两个丫鬟的手跑了
出去。最终,她还是被赶出了大观园。因病逝世。这也许也预示着宝
黛最终悲惨的结局吧!
其次就是袭人,她对宝玉的忠心耿耿,让我受益匪浅。袭人的性
格与晴雯正好相反。我记得有一次,贾宝玉本该让袭人为他梳洗,结
果他跑到了黛玉那里梳洗,害的袭人一天都没有理他。从这儿可以看
出,袭人对宝玉是忠心耿耿。袭人之所以不理宝玉,是因为宝玉没有
找袭人梳洗,所以袭人伤了心,便不理他了。但第二天,又早早地起
了床,为宝玉梳洗。还记得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了,宝玉却想娶黛玉。
袭人想到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那么林黛玉知道了便会生病,她本
来就有“多病西施”这个称呼,一听说,这是,岂不会让病魔缠身?
宝玉呢,也不会开心,因为他心里想得是林黛玉,薛宝钗如果知道了,
又怎会高兴,那这样,岂不是一害三个人?于是,她便找到王夫人,
告诉了王夫人她的想法,王夫人自然也想到了,但却不知怎么办。最
终还是王熙凤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袭人对
贾宝玉的忠心。
《红楼梦》这本书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曹雪芹大师的笔下,
人们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出的一个个故事,也
让我感动不已。《红楼梦》真是本好书啊!
读《红楼梦》有感9
有幸参与了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走进?阅读”之走进书店活动,
在感受书香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
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最初见
面时欢喜的遇见。”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
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通过这次活动,
让我分享到了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
通过读《红楼梦》,知道了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
是这本书的主线人物,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
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
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
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
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
郁郁寡欢,终因久病难医,吐血而亡。从此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
尘的故事。
通过阅读《红楼梦》这本名著,让我懂得了不少道理。我觉得,
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
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贾宝玉
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
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
了。林黛玉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很柔弱,很爱哭,但却琴棋书画样样精
通,和贾宝玉很谈得来,十分要好。但世事就是这样,能在最好的年
华里遇见,互相倾慕,期待互相温暖,却不能终生陪伴。林黛玉是
《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当下,作为年轻
一代的我们,应该崇尚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从书中感受古今、
感悟生活,学会珍惜、懂得拥有!
读《红楼梦》有感10
刚开始翻阅前,我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会全是文言文和生僻字,
没有多少的可读性,但是当我认真的捧起来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
《红楼梦》是一本十分精彩、内容很丰富的书,并不像我一开始以为
的那样枯燥无味。
《红楼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
场景描写。例如:尤三姐自刎;王熙凤的性格和音容笑貌;林黛玉的
满腹诗书才气,书里讲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对了,还有宝玉
与四美钓鱼,还有那大观园里的各种休闲的法子和欢乐的笑声,我都
有点儿向往他们那时的生活了。
当我把整本书都看完后,再从头来回顾自己的笔记,不由得为自
己感到些自豪!从这一百二十回的故事里,我抄录了不少自己很喜欢
的诗词,还背下了一首“葬花吟”,因为有不少文言文和生僻字不认
识,所以常常需要翻看字典查找释义,当时还觉得颇有些麻烦,但架
不住书里这些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故事,于是边读边做笔记,现在回
顾起来,禁不住要为自己暑假里坚持了阅读,读到了这本好书鼓掌!
我合上这本名著时就想着,以后要继续多多阅读名著,即使古文
有些难懂,但是能够让我在感受许多精彩故事的同时,提高了我的文
言文水平,而且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的文学知识噢。
读《红楼梦》有感1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
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
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
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
—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
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
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
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
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
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
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
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
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
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
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
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
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
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
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
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
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
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
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
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
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
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
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
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
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
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
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
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
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
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
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
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
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
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
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
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
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
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
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
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
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
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
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
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
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
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
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
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
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读《红楼梦》有感12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总共也就出现
了两三回,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刘姥姥却让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第一次出现,便是因为家中无钱过冬,便想去荣国府攀攀
旧亲要点钱财来,她迟钝却又精明,知道叫板儿去开口要钱比较好点,
只可惜板儿经历尚浅,只顾着吃东西,把身上背负的责任忘得一干二
净,幸亏荣国府有的是钱财,便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哄得刘姥姥屁颠
屁颠的回家去了。
刘姥姥虽爱财,却又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见自己用了荣国府的便
送了些瓜果蔬菜给贾母等人,并且用她那机智幽默具有农村特色的语
言逗笑了贾母,之后不免要有些赏赐。
刘姥姥爱财但不贪财,并且有一颗善心。当贾府破落,凤姐将死
之时,刘姥姥仍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继续为他们充当喜剧角色,凤姐
请求刘姥姥为她祈福,并且把手上的金镯给了她做祈福的钱,但刘姥
姥并不收下,而是真心实意的准备帮凤姐祈福,只可惜红颜命薄,刘
姥姥还未帮凤姐祈福,她就先归西了。其实当初刘姥姥就是收下凤姐
的镯子,又有几人知道呢!由此可见,刘姥姥虽爱财,但不贪财。
一个质朴却又步伐精明,爱财却又不贪财的刘姥姥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读《红楼梦》有感13
青春:自我个性的彰显
大观园是特别为了接驾元春贵妃回贾府省亲而盖。元春走后,为
了不荒废大观园的美丽风景,就给这些弟弟妹妹住进去了。在这里,
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这里更是贾府少男少女摆脱教条,摆脱繁文缛节的伦理文化的秘
密基地。
这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一种来自对生命的探索,对个性彰
显的渴望,对情义,对文学的追求,趁着大家长贾政在外出差,创办
了海棠社。大家志同道合,凭着对诗歌的浓厚兴趣,约好定期组织聚
会,用自制的游戏规则,进行诗歌的创作比拼。
社团是贾家三姑娘探春提出,她的邀请函中表达用诗来作为聚会
的主题,让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爱好、兴趣,摆脱现实中对名利的追求
和夺取,从而找到更高的生命理想。
在儒家伦理思想的长期压抑下,每个年轻人都渴望得到个性上的
彰显。渴望突破牢笼,渴望权威,渴望叛逆。海棠社规定,每个参与
的人都必须给自己取号。这是他们摆脱伦理,渴望显露自我的方式。
因为青春就是自我的彰显。
深入骨髓的世家文化熏陶
海棠社充分展现了大家的内心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一种高雅的
生命情趣。探春创办诗社前,写的邀请函,先是让读者窥探了这群孩
子隐藏的文化底蕴。
第一次正式的诗歌比拼,大家用菊花做宾,用人做主。分用12种
人与菊花不同的对话来拟诗。这一场比拼,每个人可谓是信手拈来就
是一首诗,每首诗包含的典故足以证明,贾府的少爷小姐们平时在饱
读诗书上没少下功夫,每个人作的诗充分展现了她们的品味与生命哲
学。从这一首首诗歌中,窥探出他们的文化的深厚。不禁思考:他们
小小年纪,怎么会具有如此超越一般小孩的品味和文化底蕴?
我想这大概是源自贵族文化的传承吧。贵族的传承不是物质的传
承,而是文化的传承。富不只是财富,更是精神上的富裕。贾府的孩
子们从小在这个家族中耳濡目染,传承了贵族的精神与文化。文化已
经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在他们身上,有着深入骨髓的高雅。
就如,家常螃蟹宴后,大家酒足饭饱,即兴就这螃蟹作诗;又如,
宝玉与戏子蒋玉函在酒楼行酒令,每一个酒令都是诗,夹起一块食物
就要念出食物有关的诗句。再如,牙牌酒令,一副在我看来满是小点
点的牌,他们却能以此联想,吟诵出名人诗句,由衷让人佩服。
文化是渗透在人身上的,自然而然散发的气韵,这是如此着迷的
东西。高雅的文化追求让贾府的这些人与普通的家庭的小孩区别开来,
它让人摆脱庸俗,让人对生活更加热情,让人有更高的生命觉悟。
读《红楼梦》有感14
今天我看了一会儿红楼梦。里面讲了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的玉也
没有了,而且疯疯癫癫的样子,还乱说胡话,让袭人教他说一句,宝
玉才说一句。有一次,宝玉又想起了黛玉,正想要寻死,可又想起老
太太不放心,还会骂袭人她们不管住自己,于是又不再想了。
我觉得宝玉不应该疯疯癫癫的,应该要振作起来,不再去想别的。
人到最后还是要死的,她没了之后,就可以放弃,不用再去追求,应
该重新找个人。我们大家也不能像宝玉一样,即使有多大的痛苦或灾
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只要坚持再坚持,一定会克服灾难和痛苦,当
然我们大家还要自信,有自信心,还要为自己加油!
读《红楼梦》有感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
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历史《红楼梦》的序言。今年国庆,我终于如愿
所偿,买到了这本:大部头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了王、史、贾、薛四大家族的
荣辱兴衰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用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而
“男子是用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反映
出了贾宝玉眼中的封建社会。他憎恨当时的尊卑有序和男尊女卑。不
仅如此,他还十分同情奴婢和下层人物。这种放纵不羁的性格也为家
道败落后出家做了和尚做了一个铺垫
林黛玉,一个大家闺秀。在偌大的贾府中,除了贾宝玉,一个可
以让她相信的人也没有。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
婚当晚焚毁诗稿,吐血身亡。
薛宝钗,一位看似老实,却在贾府中学会了圆滑。平日里不怎么
说话,善于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众生。”这句话讲述了王熙凤的
下场。王熙凤是一个圆滑、见风使舵的人。是她用“调包计”使贾宝
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三人的婚姻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让我为林黛玉、
贾宝亮以及薛宝钗感到惋惜。也使我为当年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等而
感到愤怒。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2:5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5984030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红楼梦有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红楼梦有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