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的域外游记及其价值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要]中国古代的域外游记主要有佛教徒的求法记、使者的出使记、官员及其他人士的
随征记、航海记等。现存者虽为数不多,但因保存了稀见地理风土资料、宗教资料和航海资
料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域外游记,古代游记
中国有着久远的旅游传统,像司马迁、李白、徐霞客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旅行家代
不乏人,游记之作更是如繁星点点,闪烁于浩渺的文献星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古代中
国人域外的脚步却颇显寥落,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域外游记因而弥足珍贵。
一、古代域外游记概况
保留于汲冢书的《穆天子传》(一称《周王游行》)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率领庞大
的旅行队伍西征会见西王母的活动,当是最早的一部记述远游的游记。不过西王母国究竟在
何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考的古代域外游记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佛教徒的求法记。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来西往的释旅就络绎不绝,率先游
西域、天竺等地寻访佛典的中国僧人是三国魏朱士行,从此西行求法的僧人渐多。唐代释道
宣著《释迦方志》中的《游履篇》记载自汉张骞至唐玄奘中印交通史迹凡16项,其中玄奘
以前的释氏西游12项,明确说明“西行有传”者6项[1]P.97-98;季羡林也曾列举了法显《佛
国记》以下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间僧侣们有关西游的著述9项[2]P.122。这些著述多亡佚。
晋法显《佛国记》(亦称《法显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宗教域外游记。有唐一代,到印度求
法的中国僧侣不绝于途,形成一个高潮,人数之多,周游地区之广,历史上空前绝后,义净
在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录唐初到印度求法的僧人就达57位之多。唐代西行印度
的僧侣留下的游记有玄奘《大唐西域记》、悟空《悟空入竺记》、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等,而以《大唐西域记》流传最广,价值最高。赴印求法的运动到宋
代已成强弩之末,近于尾声,留下的著作极少。宋初乾德二年(964),宋太祖赵匡胤诏沙门
300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书,王继业是其中之一,回国后著有《西域行程记》,记载中
印度、南印度的地理、寺庙、城市等情况。另敦煌文书中有《西天路竟》,写得非常简略。
二是使者的出使记。抵达域外的使节首推西汉张骞。张骞出使西域,“身所至者,大宛、
大月氏、大夏、康居”[3],已达今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张骞返回中原后的报告应属
游记之列,惜不传,相关内容被采入《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唐代有王
玄策于贞观十七年(643)、贞观二十一年(647)、显庆二年至龙朔元年(657-661)三次出
使印度,著有《西域行传》一书,今失传,部分内容见于唐释道世的《法苑珠林》,有些记
载更详于《大唐西域记》。北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一部出使高丽的域外旅行记。
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傅墨卿出使高丽,徐兢(1091-1153)为属官。他把使团的见闻
300余条记录下来,写成此书。金朝兴定四年(1220)七月,诏遣礼部侍郎乌古孙仲端出使
蒙古,晋见成吉思汗,返回后,由乌古孙仲端口述、刘祁记录,成《北使记》,记述乌古孙
仲端一行去中亚的路程、沿途地形、民族、气候、物产、风俗、动物、语言文字、宗教等。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东西方海陆交通盛况空前,使节的脚步更加广
远。元宪宗蒙哥即位后,命其弟旭烈兀征服木剌夷、黑衣大食及西亚大片土地。蒙哥九年
2
(1259)正月,常德奉命驰驿西觐,到达伊朗高原西北部的旭烈兀驻营地。归国后1263年
口述其经过见闻,由刘郁加以记录而成《西使记》一书。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冬十
一月,命李思衍为礼部侍郎,充国信使,以徐明善等为副使,同使安南。徐明善著有《安南
行记》(一作《天南行记》一卷记此次出使事。元成宗年间又遣使者赴真腊(今柬埔寨),从
行者周达观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真腊风土记》,记载了柬埔寨13世纪末叶多方面的事
物。
明代已开始倾向锁国,但永乐前后仍有较频繁的遣使活动,明代最重要的域外游记即作
于此期间。洪武二十九年(1396)到永乐十六年(1418)先后4次出使西域的陈诚作《西域
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前者是西使11000余里的行程记录,后者是对所历西域诸国18
处城镇山川形势、风俗人情的考察。两书明代唯一的亲历西域的实况记录。明永乐三年(1405)
遣郑和帅舟师下“西洋”,至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为止,前后7次,首尾历时29年,所
到地远达今红海及非洲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当时随郑和远航写书记录见闻的有马欢《瀛涯
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和巩珍《西洋番国志》。这三部书是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最初史料。
此外还有英宗时钱溥出使安南,撰《使交录》十八卷;孝宗时董越与王敞使朝鲜,作《朝鲜
赋》一卷和《使东日录》一卷;万历间萧崇业、谢杰同奉使往封琉球国世子尚永为中山王,
记其行事仪节及琉球山川风俗为《使琉球录》二卷。其它还有陈侃撰《使琉球录》一卷,张
镜心撰《驭交记》十二卷,黄福撰《奉使安南水程日记》一卷等。清代前期遣使活动日见稀
少。1707年康熙遣西洋教士艾若瑟等4人使罗马,当时25岁的天主教徒樊守义一同前往,
途经澳门、南洋、葡萄牙、西班牙等地到达意大利,在意大利求学、谒见教皇并加入耶酥会,
游历意大利的许多城邦,回国后写成《身见录》一书,这是中国人以中文撰写的第一部欧洲
游记。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五十四年,图理琛奉命假道俄罗斯赴土尔扈特(在伏尔加河
下游,里海北岸的地区),行程三万五千里。他一路走一路写游记,把沿途山川地势、村落
城堡、节气物候、动植物、土产、人种、宗教、生活习俗、户口、驻兵和里程作了翔实的记
录,即《异域录》,这是我国最早记载俄国地理的游记。
三是官员及其他人士的随征记、航海记等。其中包括唐杜环《经行记》。杜环为唐代史
学家杜佑族子,在天宝十年(751)与大食的怛逻斯之战中被俘,随大食军队西行,遍历阿
拉伯各地,过了近十年的俘虏生活,后来获得了旅游非洲某些国家的机会,是我国第一个到
过埃及并留下著作的旅行家。回国后写成《经行记》一书。杜佑在《通典》中对其西行记述
如下:“族子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宝十年至西海。宝应初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
著《经行记》。”[4]书今已失传,仅有1511字保存在《通典》中。元代耶律楚材《西游录》
和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都是十三世纪记述天山以北和楚河、锡尔河、阿姆河之间历
史地理最早最重要的书。”[5]前言耶律楚材1218年应成吉思汗召至蒙古怯绿连河畔的大斡耳
朵,次年春,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往返西域凡七年之久。归国后作《西游录》记自北京出
发以及西域各城的情形。丘处机是闻名四方的北方道教领袖,1219年应成吉思汗之邀,率
门徒尹志平、李志常等18人启程前往西域,行至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晋见成吉
思汗,往返两年零七个月。李志常将沿途见闻及丘处机的诗词言谈作了记录,在丘去世后把
草稿整理成书,名《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代还有航海家汪大渊所作《岛夷志略》,记载随商
船游历印度洋沿岸及南海诸岛国等东西洋许多国家情形。清代谢清高《海录》、王大海《海
岛逸志》六卷与之情况相似,均为从商舶游历海外见闻的记述。清大汕《海外纪事》六卷是
一部越南游记。大汕是住持广州的僧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应越南顺化政权阮福週
之请,渡海赴越,在顺化、会安一带居留一年半,于次年秋归国。在越南后期,大汕将他赴
越经过及在越南的见闻,加上他在越南所写的诗文,撰成此书。
二、古代域外游记的价值
3
域外游记是“足不出户”的古代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史记》以下历代史志著作言
及外国事者,莫不以域外游记为重要依据。唐杜佑《通典》引用杜环《经行记》,宋代著名
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及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有转载;汪
大渊《岛夷志略》原本为泉州方志《清源续志》所作;明人著述凡涉西域山川风物者,无不
以陈诚《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为圭臬,清修《明史·西域传》,亦多所采摭;清带
官修《大清一统志》、《皇朝文献通考》等,凡涉及蒙古和俄罗斯的,则无不引用图理琛《异
域录》。对于今人而言,域外游记更是进行古代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研究的必备参考书,具有
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域外游记的内容繁复,其主要价值体现在:
第一,对地理风土资料的保存。记录沿途所经国家、地区的山川地理、气候物产、政治
经济、人情风俗是域外游记的基本内容,域外游记涉及地域范围广泛,保存了不少珍贵的稀
见资料。如杜环《经行记》里写到冰川地貌:“又北行数日,度雪海。其海在山中,春夏常
雨雪,故曰雪海。中有细道,道旁往往有水孔,嵌空万仞,转堕者莫知所在”[6]P32-33。清谢
清高《海录》中记录接近北纬60°地区的气候和爱斯基摩人:“其人甚稀,而形似中国,食
干鱼。每日见太阳在南方,高仅数丈,一二时即落,而未甚昏黑。„„初到时,手足皆冻裂,
而土人无恙。”[7].P.49类似的有关太平洋岛屿和白令海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情况的记载,不仅
在中国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上也算是早而难得的。《大唐西域记》对摩揭陀国事的详细叙
述,为治印度史所必不可缺。《真腊风土记》广泛记述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活动、生活状况、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等情况,是现存关于柬埔寨中古时代文物风俗生活的唯一记
载。夏鼐先生在本书《校注者序言》中指出:连柬埔寨本国的文献中,也没有象这样一部详
述他们中古时代文物风俗生活的书籍[8]序言。清大汕《海外纪事》记述了17世纪越南顺化政
权军事制度的许多侧面,如卷一提到全民终身服军役的终身徭役制,卷二有对演武操象的叙
述,卷三、卷四有对水军的描述等,卷五有对抬军的描述,反映了连年征战下顺化政权对各
级组织的军事化。游记也反映了越南人民承受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国中风俗,民最苦,土
田甚稀,谷不足以赡土著。顺化、会安一带俱仰粟他境。土音唤饭为甘,不易得饱。或以鱼
虾蔬果当饭,甕飧常无期也。依山阻海,稍有平沙,即为民居,随户口多少为一社。社有该
有长。有田则种稻,输于公者七八,私得二三而已。余但渔樵所得,归于该长,给还而后敢
取。然犹税纳身税钱十二千。竹木盐米绫绢一切物料,各随上贡。王有公事,该社差拨往役,
裹粮以从。”[9]P.49
第二,对宗教资料的保存。佛教徒的域外旅行记对宗教现象记录得十分详细。如季羡林
先生将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对印度佛教和其他教派情况的记录,加以分析对比,得到7
世纪印度佛教与“异道”势力分布的情况、佛教内部大小乘势力的消长和宗派分布的情况,
并通过与晋法显《佛国记》的记载对比反映出200多年间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的趋势[2]前言。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记录了当时印度、南海等地僧人律法的实际情况,仿佛专题考察报
告。唐杜环《经行记》中有关于伊斯兰教的珍贵记录:
其大食法者,以弟子亲戚而作判典,纵有微过,不至相累。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
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浪终日。[6]P.23
(大食)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系银带,佩
银刀,断饮酒,禁音乐,人相争者,不至殴击。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登高座为众说
法曰:“人生甚难,天道不易,奸非劫窃,细行谩言,安己危人,欺贫虐贱,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
战,为敌所戮,必得升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6]P.48-52
从此(末禄)至西海以来,大食、波斯参杂居止,其俗礼天,不食自死肉及宿肉,以香油涂发。[6]P.61
对这些记录,史学家陈垣、白寿彝等有极高的评价。白寿彝说“(杜环对)伊斯兰教义
有相当正确的知识,他把他所知道的教义记在《经行记》里,遂成了伊斯兰教义之最早的中
4
文记录,这在中国伊斯兰史上也是一件大书特书的事。”[6]序言明陈诚《西域番国志》也保存
了关于十四、十五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各国和我国新疆地区传播与信仰情况的丰富资料,这
些内容在史书中反映甚少。
第三,对航海资料的保存。在通过海路旅行域外的游记中,保存着珍贵的航海资料。《宣
和奉使高丽图经》最后几卷记述中国与高丽的海上航线及航海技术,其中有使用指南针航海
的史实。明巩珍《西洋番国志》卷首收有永乐至宣德勅书三通,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以前准备
情形的重要材料,不见于他书。巩珍自序中记载当时下洋,用“牵星过洋”,用水罗盘定向;
提到火长的职掌为领执“针经图式”;提到宝舟的巨大,蓬、帆、锚、舵要二三百人始能举
动;提到下洋时如何积贮淡水[10]。《海外纪事》也具体而生动地叙述到当时广州到顺化的海
上交通情形,关于越南人的航海技术也提供了一些情况。这些都是关于中外航海史的重要资
料。
早期的域外游记散佚严重。见存于今的著作有的因录于他书而部分或全部得以保存,如
《西域行传》见于《法苑珠林》,《经行记》见于《通典》,《西域行程记》被范成大全文抄录
收入《吴船录》中。有的曾濒于亡佚而侥幸流传,如《往五天竺国传》残卷见于敦煌遗书。
《西游录》书成后虽曾以家刻本刊行,但由于印数少,不久即成“人所罕见”的书,元代盛
如梓的笔记《庶斋老学丛谈》(见《知不足斋丛书》)仅节录其西游地理的一部分凡800余字。
1926年,日人神田信畅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发现照元代原刊本抄录的旧钞本足本,据以排
印出版,该书始成完璧复现于世。《长春真人西游记》书稿当时未刊行,历元、明两代无人
过问。直到1795年,钱大昕在苏州玄妙观阅《道藏》时发现,借抄一部,才公开流传。《身
见录》书成后并未刊行,原稿今藏罗马国立图书馆,国人见者极鲜,因而长期埋没不彰。
对域外游记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始于近代。清末著名舆地学者丁谦、国学大师王国维等对
《经行记》、《西游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进行了辑录、校注和考证。1949年后,又有
向达、苏继顷、夏鼐、陆峻岭、季羡林等对《西游录》、《岛夷志略》、《真腊风土记》、《异域
志》、《大唐西域记》等的校注工作,为后学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较好版本。
参考文献:
[1](唐释)道宣著,范祥雍点校.释迦方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4](唐)杜佑.通典·卷一九一边防典·七
[5](元)耶律楚材著,向达校注.西游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唐)杜环原著,张一纯笺注.经行记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钟叔河.走向世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元)周达观原著,夏鼐校注.真腊风土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9](清)大汕著,余思黎点校.海外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明)巩珍著,向达校注.西洋番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1:4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5602327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越南游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越南游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