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ealwaystoopolitetostrangersandtooharshtocloone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1
两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我自
小喜欢历史,不但对中国史,对世界各国历史也很有兴趣。当时
就认真观看了每一集,就感觉这是一部十分优秀并很有教育意义
的好片子,想着如果有关于这部片子的文字版本,我必须会购买
并珍藏。前段时间,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大国崛起》这本书。
经过仔细阅读并认真做笔记,我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
考。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包括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
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的历史,从政
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
兴衰的成败得失。几百年来,历史的尘烟逐渐消散,但为什么葡
萄牙、荷兰这些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能
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又为什么昔日的大国都仅能维持百年左
右的霸权?这些不一样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
撼。
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十五世纪时还是不
到100万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
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十五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当年,在恩里克王子指挥下,葡萄牙一批杰出的航海家们进行航
海冒险,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麦哲
伦的环球航行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
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最终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
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从葡萄牙的崛起我们能够
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人用自
我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回顾五百多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
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位于欧洲中
部的德国,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
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在
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
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
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
政府的重要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国家精神
传递的骨干,德国正是依此换来了国家的强大。
到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重大创
伤。但二战后德国人能认真反思历史,勇于悔过,从而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
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也打动了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
民。“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
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
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
质财富和社会礼貌。德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
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
代工业的基础。今日,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产品等遍及全
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德意志民族实现了
再次的崛起,其礼貌和发展令人叹服!
书中让我强烈震撼的还在于几百年以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
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
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
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经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
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
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
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无一不是
经过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实现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宣言和三权分立、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等无
不如此。而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
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都以往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所
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
提高性。
说起制度改革,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可能更有启发意义。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应记得,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分别经历
了两次革新运动,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
其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当时,满清政府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北洋水师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全
军覆没,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
一条就在于,日本当年的明治维新是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制度改
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军事等多方面
的迅猛发展,而中国当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只是兴办了一些军工企
业,根本没有触及阻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腐朽的封建制度。主
导洋务运动的也多是当时的一些封建官僚,这也注定了这场运动
不可能救中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事实
上,为了学习西方提高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几年后进行的百日维
新运动,由于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力阻挠,昙花一现般地也失
败了,中国再次失去了革新、发展的机会。
今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真正解放了生产力,真正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善
了人民的生活,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三十年来,中国创造了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
远的革命,它再次验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这个论断。
这本书同样给我震撼的还有几百年来大国的开放视野。打开
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重要一
环。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中国几百年来的闭关锁国的政策,真是让
人觉得可悲。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时间
里,西方列强逐渐完成工业革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陶醉在所谓
的“康乾盛世”之中。当年,乾隆皇帝在接见英国使节时还闹出
了不少笑话。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沉浸在泱泱大国的梦幻之中,不
明白也不想明白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最终到1840年鸦片战争
的隆隆炮声响起,英法联军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当时
昏庸的道光皇帝甚至还不明白英国在那里。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丧
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受尽了屈辱。落后就要挨打,在
今日落后甚至要被开除球籍。古往今来,弱国无外交,连生存的
权利都有可能被剥夺。
今日,我们中国政府果断选择了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政策,
虚心学习人类一切礼貌的优秀成果,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的
成功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大胆引进外资、
鼓励出口创汇等。尤其是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前沿。近三十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
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今日,世界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
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
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九个大国在过
去近两百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还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
苦记忆。可是历史的潮流毕竟浩荡向前。今日的世界是开放包容
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向前。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
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科学
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都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
量。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
强国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训。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
们未来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类经过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
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我的主角。五百年
后,随着登月计划的完成,人类又把这个舞台延伸到了遥远的太
空。从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样地遥远清澄。今日的这个舞台,到
底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或许并
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全球对峙时代的种
种偏见;或许,在未来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的发展
仍将经受各种考验。但需要指出的是,近代以来中国虽受尽了列
强的蹂躏和种种磨难,今日中国的崛起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
路,中国不称霸也永远不会侵略、威胁别的民族。二十一世纪的
世界潮流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平
等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方向!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2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
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日
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
的背景和原因,并经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
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供给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
礼貌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经过不一样方式、在不一样时期内完
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
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
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
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期望和活力,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
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
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
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
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一样的方式迅速崛
起。经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
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必须的共同
之处:第一,以往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
民统治的方式到达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以往经历推翻封建王
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
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
展以往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
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
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
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坚持持续、
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
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仅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
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
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3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
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
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一样篇章的文字
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
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
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
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
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
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能够看到,国家的昌盛并
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
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
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
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
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
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
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
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
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
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
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
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
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
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以往和我们的大清帝
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
境的入侵。
然而,应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
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
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
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
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看了这部纪录片,
我不禁想到了自我,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
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
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最终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
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
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
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
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明白,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
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比
较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我胜
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提高,骄
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可是的语句,经历了漫漫
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
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我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
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
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可是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
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
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
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
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
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
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
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仅有正
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
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
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
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
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4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礼貌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
明了礼貌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
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
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礼貌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经
过输出自我的礼貌,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
里,__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
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
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
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
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
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
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
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
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
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
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
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
目标,直到今日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
弹都耳闻目染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经过海洋冒险成就
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
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
“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
经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
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
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
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
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
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
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
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
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
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
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的今日,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
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
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
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经过以上叙述应当说,21世纪中国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这已不再是空谈而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以何种方式来完成这
一进程,不仅仅为海外所瞩目,同样值得中国人深思。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__字5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
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
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一样篇章的文字
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
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
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
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
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
国。我们能够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
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
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
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
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
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
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
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
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
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
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
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
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
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以往和我们的大清帝
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
境的入侵。然而,应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
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
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
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
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我,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
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
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最终理解鲁
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
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
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
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
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
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
所付出的艰辛,可我明白,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
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比较中国的闭
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我胜败存亡的理
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
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可是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
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
现象,我们试者问自我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
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
国度里,这些都可是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
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
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
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
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
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
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仅有正
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
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
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
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
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1:4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556911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国崛起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国崛起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