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1 22:26:47 阅读: 评论:0

童话作文-祖国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食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篇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

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受称物、

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索称物的不怜悯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规律化,

并想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规律思维的进展。

2.自主探究,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赐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发觉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

正确的分份方法和最正确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天平药瓶

学生预备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答复)

2.你们真聪慧,在平常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

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

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

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教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方法

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答复想法)

师:教师预备了一架天平。假如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一

样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假如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

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日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本钱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次品的特点发觉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

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依据天平的平衡状况对托盘两

端的物品进展推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简单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假如是3瓶钙

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假如天

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肯定是次品

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沟通,讨论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简单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

已经用自己的聪慧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

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

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

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2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

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沟通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留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现、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以下小数化成分数。

0.4=0.05=0.37=

0.45=0.01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

⑵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查找其他方法;

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⑸具有回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概括归纳就是

⑴培育学生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

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⑶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⑷培育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规律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

式的根本性质和解方程的学问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握用列方程解决问

题的思索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⑵使学生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进展学生利用

列方程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⑶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敏

捷选择算法的力量。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根底较好,能独立思索,具有肯定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根底薄弱,数学根

底学问、根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学生认知进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根本把握,对于简洁的实际

问题能够解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

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纳“先扶着学生

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终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

程解应用题。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能够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把握依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②会

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③使学生

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

育学生举一反三的力量。

2、数学思索:

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索、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

系。②经受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看、思索、探究、沟通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用量具测量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规章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思

维。

情感与态度: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和谐协作,进一步激发学

生对四周事物规律的探究。

教学重点:探究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不规章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

教学预备:量杯、水、沙子、橡皮泥、不规章物体(石块、石块)、乒

乓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大家最近都在求物体的体积。这些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

各类外形的盒子(长方体和正方体),水)。

师:小胖想问问你们这些物体的体积你们会求吗?怎么求?

1、长方体和正方体外形的物体,我们会求,先测量出它们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然后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能计算出来。

2、a、可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长、宽与容器内部的长、宽

相等,再测量一下水的高度,依据这三个条件,水的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b、把容器内的水倒在量杯内,就能测出水的体积。

师:那现在有一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的体积怎么求呢?今日,我们

就要讨论这个问题。

(出示课题:用量具测体积)

二、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观看大屏幕。(视频)

师:请大家沟通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将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内时,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会上升。

师:大家再看一下……

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将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内时,容器内

的水面高度会上升?

师:由于石块本身是有体积的,将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内时,

原本下面容器内的水就会被石块所“排开”了,这样就导致了容器内的水

面高度会上升。

师:那想一下,假如现在我把这石块沉着器内取出的话,容器内水面

高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容器内水面高度会下降。

师:再将石块放入容器内呢?容器内的水面高度又会__?

师:那你能否来推断一下,容器内的水面高度的上升与下降和石块的

体积,两者之间毕竟有怎样的联系?(大家小组争论一下)

生:水面上升的那局部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接下来,大家再来看一段视频,你试试看能否用刚刚我们所学的

这个学问来计算出罐头的体积?

试验告知我们是如何测量罐头的体积?罐头的体积是多少?

(原来水的体积是200ml,现在把罐头放入量杯全部浸没在水中,水

面就上升了,现在的体积是400ml,上升局部水的体积就是200ml,水面

上升的那局部水的体积就是罐头的体积。)

师:通过试验,我们知道:水面上升的那局部水的体积就是罐头的体

师:刚刚我们沟通了许多,谁能简洁概括一下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1、观看原来水的体积。

2、放入石块。

3、观看变化后的体积。

4、求两个体积的差。

师:a、现在教师想用你们刚刚的方法测量这个石块的体积(将石块放

入水中),观看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石块没有被浸没)

师:石块没有被完全浸没,但是水面却上升了,那么石块的体积是否

就是水面上升的这局部水的体积?

(不是,水面上升的这局部水的体积其实是石块浸在水里的这局部的

体积,而不是整个石块的体积。)

师:只有将石块整个都浸在水里面,水面上升那局部的水的体积就是

石块的体积。

师:通过两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

积。(板书)

师:通过刚刚一系列的试验争论,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你们真聪慧,

有一只乌鸦也特别聪慧,信任大家都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一起

来回忆一下。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

(把石块投入到杯子中,石块就把水排开了,水面就上升了。石块投

的越多,水面上升的越快,当水面上升到杯口时,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师:乌鸦用这种方法喝到了水,特别聪慧,盼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假

如遇到困难,也应当多角度,多方位的去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独立完成书上的其次题。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这个苹果的体积又是多少?

(原来量杯中水的体积是600ml,把苹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

升到了800ml。

上升局部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800-600=200ml=200cm3

师:一起来看第三题,两只外形、大小一样的量杯盛有同样多的水,

放入两块外形不同的石头后,假如水面升到一样高,那么这两块石头的体

积一样吗?

(一样,由于两个量杯的外形、大小是一样的,水面上升的又是一样

高,虽然它们的外形不同,但是它们的体积是一样的。)

A

一个长方体水缸,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水深3分米,把一个钢

球浸没在水里,水面上升0。2分米,这个钢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

缸的厚度不计)

B

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6分米,宽4分米,水深5分米,假如将一

块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的石块全部放入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分米?

争论题:

有一只长方体水箱,长20分米,宽5分米,水箱里放入一个长方体

钢块后,水面上升了0。6分米,已知钢块的长和宽都是4分米,求钢块

的高是多少分米?(水箱的厚度不计)

推断题

1。把一个铁球漂浮在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

水面由4。5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吗?

(容器的厚度不计)

A、

1.5×1。2×4。5

B、

1.5×1.2×6

C、

1.5×1.2×(6—4.5)

D、

1.5×1.2×(4.5+6)

2。有一只长方体玻璃水缸,长10分米,宽4分米,水箱里放入一个

长方体铜块后,水面上升了0。5分米,已知铜块的长是3分米,高是4

分米,求铜块的宽是多少分米?(水缸的厚度不计)

A、

10×4÷(3×4)

B、

10×4×0.5÷4

C、

3×4×0.5÷(10×4)

D、

10×4×0.5÷(3×4)

深化练习:

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4.4升水,再把一个苹果

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

少?(玻璃容器的厚度不计)

H独立练习:

1、水倒入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高3厘米,然后放

入很多小石子,这时水上升到5厘米,求这些小石子的体积。(容器的厚

度不计)

2、一个底面积为16平方分米长方体鱼缸,蓄水深20cm,现将一块

小假山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了2cm,求这个小假山的体积。(鱼

缸的厚度不计)

三、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4和“练

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和把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熟悉偶数和奇数;能推断

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推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

2.使学生经受探究和发觉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育观看、比

拟和抽象、概括等思维力量,提高归纳推理的力量,积存数学活动的阅历,

进一步进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发觉规律的活动,体验发觉规律的喜悦;感

受数学布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奇怪心,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熟悉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预备:

为学生每人预备百数表一张;每人预备o、5、6、7四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阅历

引导:我们已经熟悉了因数和倍数,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

方法。想一想,假如告知你一个数,比方3,怎样找出它的倍数?请你说

一说找倍数的方法。

在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时,人们发觉了有一些数的倍数是有特征的。比

方,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们就可以推断它是不是2的倍数。大家一起来

试试看:有一个数是730,你觉得它会是2的倍数吗?怎样想的?

揭题:这说明有的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意识到了2的倍数

的特点。今日我们就利用对倍数和因数的熟悉,通过找倍数,发觉和熟悉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2和5的倍数。

出例如4,呈现百数表。

引导:请同学们拿出教师为大家预备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

“△”,再在2的倍数上画“o。在找这两个数的倍数时,请大家留意每行

数里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是2的倍数。能行吗?

学生画符号,教师巡察、指导。呈现分别画出符号的数,学生校对、

确认。

2.探究发觉特征。

(1)引导:请观看表里5的倍数,在每行里哪些是5的倍数,你能发

觉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

沟通:你发觉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出: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

0)

引导:你能任意说一个这样的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验证我们发觉的特

征吗?大家试一试。(指名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引导用除法检验是不是5

的倍数)

追问: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

(2)提问:观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指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板书:2的倍数,个位

上是2、4、6、8、o)

引导:请同桌两人相互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验证发觉的2

的倍数的特征。

沟通:你是怎样举例的?(学生口答举例)

个位上不是2、4、6、8、o的数,会是2的倍数吗?自己举出例子试

一试。

沟通:你举的什么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追问: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

(3)引导:观看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

倍数,又是2的倍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沟通:怎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说明: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3.熟悉偶数和奇数。

说明:我们已经熟悉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

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0:2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510181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

上一篇:新客人
下一篇:教师实习报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