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昌京;未鱼
出版物刊名:世界文学
页码:5-25页
摘要:法国启蒙世纪的代表作品之一《百科全书》从问世至今,已经有四分之一个千纪了。
《百科全书》是法国人狄德罗、达朗贝尔、拉美利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人在18世
纪中期主持编写的一套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有条理的科学、艺术和工艺辞典》
(L’Encyclopédie,Dictionnaireraisonnédessciences,desarttdesmétiers)。以狄德
罗为首的这些编撰者,因志趣相同,都献身于促进唯物论、自然神论、新科学、信仰自由和人道主
义,都投身于《百科全书》的编写,而被世人称为'百科全书派'。当初,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人受到
1728年在伦敦出版的、由伊弗雷姆·钱伯斯主编的《百科全书,或技术与科学通用辞典》的鼓舞,
决定用法文编写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用这部《百科全书》来宣扬新思想,启迪法国人的心智,以适
应当时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革命热情。当然,在当时,巴黎的出版商安得烈·弗朗索瓦·勒布勒东的
本来意图是把钱伯斯的大辞典翻译成法文,但狄德罗却要通过这样的一部大百科,对科学和艺术的
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并用先进的资产阶级新思想对法国人作大规模的启蒙,以改变人们普遍的思想
方式。所谓'有条理的科学、艺术和工艺辞典'中'有条理'一词,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其一,它表示
了辞书整体上的一种分类,具有了标准性,是一项有组织的工程;其二,表示在理性的指导下,辞书把
哲学精神的各个不同范畴集合到了一起。于是,《百科全书》从一项翻译工程变成了一种集体创
作行动。从1747年接受勒布勒东的委托之时起,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就开始工作,确定词
条,撰写并修改,监督领导。在狄德罗等人的努力下,1751年起,《百科全书》开始出版。第一卷出
版后,由于有保守的耶稣会教士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反对,曾受到教会的指责和官方的刁难。狄德罗
的一些朋友劝说他放弃这一计划,逃亡国外,但狄德罗坚持说服出版者,同时调整策略,在编印各卷
的同时,先出版了不至于引起争论的图片卷。从1751年到1772年,狄德罗主编出版了《百科全
书》二十八卷,停顿了几年后,1776年到1777年又陆续出版了五卷,1780年增出两卷索引,一共有
三十五卷。《百科全书》总结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成果,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
反教会的革命精神,是对封建意识形态体系的全面否定,也是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体系的大规模建
设,确实是启蒙运动的一项宏伟工程。它宣扬科学精神、思想自由、宗教容忍、政治平等等资产
阶级范畴的新观念,为即将来到的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从1751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
爆发,《百科全书》总共发行了两万四千册,其中有一万一千册由法国读者购买。每一卷的价格为
25利弗尔,约合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整套的预订价为980利弗尔,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两年多的
工资。《百科全书》的领袖人物是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在团结启蒙运动思想
家方面,他的作用无疑最大。而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其他启蒙运动的思想大师也都是《百
科全书》的重要合作人。狄德罗主持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当《百科全书》不止一次遭到当
局的干涉和禁止时,狄德罗始终怀着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精神饱满
地投入工作。接受《百科全书》工作不久,狄德罗因为发表《论盲人书简》而得罪了教会和当局,
于1749年被捕入狱。这一意外几乎使得《百科全书》夭折,幸亏在出版商的一再干涉下,狄德罗
最终获释,得以继续《百科全书》的开创工作。1752年起,巴黎最高法院、耶稣会人士等曾联手
禁止《百科全书》头两卷的发行。只因有一些名人作保,《百科全书》才得以继续出版。后来,一
些大人物又有过几次封杀《百科全书》的企图,如帕里索上演的攻击百科全书派的讽刺喜剧《哲
学家》,又如弗雷龙在《文学年鉴》上的刻毒攻击。除了反对派的进攻外,狄德罗还遭遇了同一阵
营中的'内讧'和'背叛'。1758年,狄德罗最得力的合作者达朗贝尔退出编写工作,后来,卢梭也与百
科全书派闹翻,致使狄德罗几乎独自领军。1764年,出版商勒布勒东擅自删去了圣朗贝尔、杜尔
果、霍尔巴赫、若古尔等人撰写的许多词条,这一'叛变'行为使狄德罗心中感到莫大的痛苦。但
是,他并没有倒下,在风风雨雨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全书的组织工作,而且自
己还撰写了工艺、哲学、美学、伦理学方面的一千多个条目,可谓功勋卓著。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为《百科全书》撰写了文艺批评和历史学方面的词条,他们的工作量虽然不多,但他们崇高的威望
无疑为《百科全书》增添了光彩。卢梭一开始也积极投入到《百科全书》的编写中,是音乐方面
的专题作家。但后来,卢梭隐居到巴黎郊区的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后,由于过于清高,加之脾性落落寡
欢,跟狄德罗以及其他百科全书派人士产生矛盾,一度关系极度紧张。另外,由于对戏剧的意见不
一,卢梭和达朗贝尔也进行过相当激烈的争论,甚至伤了和气。实际上,卢梭没有参加《百科全书》
的后期工作。百科全书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是让·勒隆·达朗贝尔(JeanLeRond
d’Alembert,1717—1783)。他跟狄德罗一样,是《百科全书》两位主编之一,同时负责撰写并
编辑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词条。他提出,《百科全书》应该以统一的观点反映当代知识,追溯历
史的发展,研究各学科分支间的关系,并显示出它们如何融为一体。达朗贝尔本人是著名的哲学家,
也是颇有声望的数学家、自然科学家。但是,后来达朗贝尔因为与霍尔巴赫不和而退出了《百科
全书》的工作。霍尔巴赫男爵不仅以其财力资助了百科全书派,还身体力行地撰写化学与地质学
方面的词条(大多翻译自德语),他曾经写过唯物论巨著《自然体系》(1770),宣传他的机械唯物论
观点,还有一本无神论著作《剥去面纱的基督教》(1761),对当时以天主教会为代表的正统宗教作
了绝妙讽刺。他的家是百科全书派经常举行聚会的地方。爱尔维修也跟霍尔巴赫一样资助启蒙
思想家,自己也写过不少理论作品,其中哲学著作《论精神》(1758)攻击以宗教为基础的一切形式
的道德,出版后遭到非议,《论人》(1772)强调人人都有同样的学习能力,而教育有解决人类问题
的无限潜力。孔狄亚克本人是一个修道院长,但在宗教上主张自然神论,对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发
展起了积极作用。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哲学词条。当初,在《百科全书》的编写过程中,除了狄
德罗、达朗贝尔、卢梭和霍尔巴赫之外,其他的百科全书派人士都不太有名。但随着《百科全
书》的声誉与日俱增,它逐渐地吸引了一些名人为它撰稿,他们中还有经济学家杜尔果(1727—
1781,写经济学词条)、文学家马蒙泰尔(1723—1799,写文学批评词条)、伦理学家杜克洛(1704
—1772,写艺术批评词条)、语法学家杜马尔塞(Dumarsais,1676—1756,写语法学词条)、植物
学家多本通(1716—1800,写自然科学词条)等。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路易·若古尔(LouisJau-
court,1704—1799),这位博学的学者被《百科全书》宏大的工程所吸引,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
撰写了全书六万多条词条中的近一万七千条,堪称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本期特地选登了《百科全
书》的一些词条,以为纪念。译文中,每一词条的正文前的介绍文字,都直接译自《法国文学史:十
八世纪》(Histoiredelalittératurefrancai,ⅩⅤⅢ~esiècle,多人合著,法国阿梯耶出版社
1991年版)。方括号内的省略号为删节部分。词条'和平'的作者达米亚维尔(Damiaville,1723—
1768)是金融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狄德罗的朋友,他还为《百科全书》写过'人民'等词条。'接
种'一条的作者让·特隆沁(JeanTronchin,1709—1781)是瑞士的著名医生,曾经为伏尔泰治过
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8:5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45493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科全书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科全书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