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罗贯中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教学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
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
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
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
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三顾茅庐》罗贯中
出示片1:连一连: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
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
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
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
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4、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张
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5、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
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学生交流、汇报。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女生齐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
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二人的对话中
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6.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
见?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
(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
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
时辰,)“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
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
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
(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9)比赛读。
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请出山了吗?过渡:“刘备对
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从中我
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
(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7.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过渡:再后来,刘备
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
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
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过渡:诸葛亮真是个
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
是怎样的呢?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
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二、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对于
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
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抓住了
“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
心诚意的字、词、句,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
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
悟。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轻轻地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
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分析比喻句,内容相似。因此,教学中,我
以第一个比喻句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同桌合作互助学习。学
习分析人物动作时,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
的参与者。
朗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
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
比较活跃,但有少部分同学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对
《三国演义》不了解,头脑中一片空白,很难走进课堂中来。由此应积极引
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8:3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4453725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顾茅庐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顾茅庐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