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根据三角测量、造父变星、光谱和红移来判断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1.三角测量。
也叫视差法。
即在遥远的星空背景下,每六个月测量一次星空背景下某颗恒星与其他恒星之间的微小距离变化,通过解三角方程确定恒星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只能测量离我们很近的恒星,一般不超过100光年。
此外,视差太小而无法测量。
二、造父变星法。
有一种变星叫“造父变星”,是脉动变星,即周期性地膨胀和收缩。
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它的光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发光周期与光度存在对应关系。
如果在比较近的距离发现一颗造父变星,用视差法确定它的距离,那么在某个星团或星系中,发现这样一颗造父变星,利用周期-光度关系,就可以确定这个星团或星系与我们的距离。
所以我们称造父变星为“测天尺”。
3.光谱学。
从恒星的光谱,一可以知道恒星的成分,二可以大致推断恒星的演化程度。
通过测量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已知的恒星的成分、演化程度、光度进行比较,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恒星的距离。
第四,红移法。
这种方法只能测量离星系的距离。
是美国哈勃发展的“哈勃定律”。
光谱红移的程度,乘以一个系数,就是这个星系和我们之间的距离。
当然这个比较粗糙。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7:5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4336224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恒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恒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