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只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中的腺体萎缩。
是胃黏膜变薄伴不典型增生,占慢性胃炎的10%-20%。
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但现在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有多种表现,有的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疼痛、嗳气,这些都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并伴有厌食、反酸、恶心、口苦等症状,大便异常、暗结、便溏、黑便等。
部分患者还出现全身或精神症状,如消瘦、乏力、消瘦、焦虑、健忘等。
建议萎缩性胃炎患者去医院做胃镜检查,根据病情及时治疗,饮食规律,注意休息。
自在的天南海北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表现。
由于胃黏膜长期炎症,病变深入胃黏膜腺体,导致腺体破坏,数量减少,固有层纤维化,黏膜变薄,从而发生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如果伴有肠上皮化生,以胃角为中心,多灶性,有发展成胃癌的风险。
快乐无敌2018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不可治愈且反复发作,其病理特征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破坏和萎缩,或肠化生(IM)和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可因饮食不当、天气变化、情绪刺激等诱发或加重。
现代医学尚未阐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相关肠化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研究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干细胞分化异常、年龄、胃微环境改变、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疗策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四分之一的人口被诊断为肠化生,这种疾病多发生在Hp感染和胃癌高发的国家。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参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浸润性癌的演变。
因此,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进展到胃癌的“不可逆点”之前,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和评价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镜、组织学和血清检查。
近年来发现,检测血清胃泌素G17和胃蛋白酶原PG 、有利于判断胃粘膜萎缩的存在和部位。
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特点,如多灶性分布、病灶小、不同亚型并存以及观察者之间的差异,使得内镜组织学诊断困难。
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发现萎缩、化生和炎性改变多发生于胃角而非胃窦和胃体,在未作胃角活检的病例中,高达30%~35%的肠化生被漏诊。
长期观察表明,胃癌5年发病率在轻、中、重度萎缩组分别为0.7%、1.9%和10%,在无、胃窦和肠上皮化生组分别为1.5%、5.3%和9.8%,表明胃体重度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患者患癌风险较高。
此外,肠化生的亚型也被认为是决定癌变率的重要因素。
随访研究表明,型肠化生的癌变风险比其他亚型高4~11倍。
但在常规诊断实践中,只有少部分病理学家在内镜报告中标注肠化生亚型,这与临床诊断不需要肠化生分型有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醋酸染色内镜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77.6%和94.4%。
与常规内镜相比,肠化生的检出率从0.9%提高到18.1%,表明醋酸染色内镜是评价肠化生亚型的有效且可重复的工具,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根除幽门螺杆菌Hp能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胃黏膜和肠上皮化生的高危因素。
根除治疗能否逆转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而降低癌变率一直是消化内科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未达成公认的治疗指南或标准。
一些学者认为根除Hp不利于萎缩和肠化生的逆转。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根除Hp可以消除胃黏膜相关的慢性炎症,降低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部分逆转萎缩和肠化生,减缓癌变进程。
研究表明,有效的抗Hp治疗可以显著增加肠上皮化生的逆转率,降低胃癌的风险。
法官亲爱的朋友们,请喜欢并关注和参与讨论!参考[1]陈有兰,唐志鹏。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 (10) 3360 796-800。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7:1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4041922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叫萎缩性胃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叫萎缩性胃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