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
嗟:生母j、i;韵母e,读一声。
嗟来之食:别人施舍的食物。
出处:《礼记·檀弓下第四》原文节选: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译文: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终不肯吃,最后饿死了。
嗟来之食近义词:残羹冷炙[成语解释]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典故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译文:吃剩的饭和菜,到处都显得很悲哀艰辛。
[近义词]残羹剩饭、残羹剩汁、残茶剩饭[反义词]山珍海味、水陆俱陈[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形容吃剩的食物
甜甜的小生活jiē。
最初一般为叹词,本义是表示忧感。
后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相关组词:嗟叹、咄嗟、嗟夫、嗟乎、惊嗟、嗟嘻、嗟呀、嗟屈、嗟嘘、嗟咏、叹老嗟卑、咄嗟之间、咄嗟便办、嗟悔无及、叱嗟风云。
jiē。
最初一般为叹词,本义是表示忧感。
后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相关组词:嗟叹、咄嗟、嗟夫、嗟乎、惊嗟、嗟嘻、嗟呀、嗟屈、嗟嘘、嗟咏、叹老嗟卑、咄嗟之间、咄嗟便办、嗟悔无及、叱嗟风云。
1、嗟服:叹服。
2、嗟惊:感叹震惊。
3、嗟乎: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
表示感叹。
4、叹老嗟卑:tàn lǎo jiē bēi,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陆游《岁莫》:“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
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 5、叱嗟风云:chì jiē fēng yú,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陆游《钟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
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 6、嗟悔无及:jiē huǐ wú jí,嗟:叹息。
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尚书·盘庚上》:“汝悔身何及。
”
小时遇遇嗟的读音是jiē。
嗟最初一般为感叹、叹息,是一个叹词,多用来表示忧感。
后一般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礼记》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嗟来
匿名用户màn jiē róng rǔ“谩”的基本含义为欺骗,欺诳,蒙蔽,如谩欺、谩语;引申含义为莫,不要,如谩言、谩道。
在古文中,“谩”也常做动词,表示抵赖,如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
——《史记·孝文本纪》“荣”的基本含义是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如荣枯、荣悴;引申含义为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如光荣、荣升;“梧桐”的别称。
在日常使用中,“荣”还表示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如绿叶素荣、荣华。
蟑螂花语嗟[jiē]部首:口部笔画:12笔1.又yuēㄐㄩㄝˉ2.文言叹词:~乎。
~叹。
~来之食。
保力夫wh嗟,读作jiē,感叹词。
例如: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 韩愈《师说》也作动词,叹息。
例如: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可爱的大婕妤一、嗟字的拼音是jiē,只有一个读音。
二、嗟字的基本释义:1、叹息;感叹:嗟叹。
2、文言叹词:嗟乎。
三、嗟字的笔顺是竖, 横折, 横, 点, 撇, 横, 横, 横, 撇, 横, 竖, 横。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有嗟叹、咄嗟、嗟乎、嗟咏、钦嗟、拊嗟、嗟嘻、嗟屈、嗟痛、咨嗟、嘻嗟、于嗟、嗟嘘、嗟呀等。
一、嗟叹[jiē tàn]叹息:听到这么悲伤的消息,她嗟叹不已。
二、咄嗟[duō jiē]吆喝。
市场上的咄嗟声真的是不绝于耳,让人听了都很烦躁。
三、嗟乎[jiē hū]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
表示感叹。
四、咄嗟立办[duō jiē lì bàn]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办好,现在指马上就办到。
五、留子嗟[liú zǐ jiē]1.春秋时周大夫,贤而有功,曾被逐于朝,国人思之。
我是大角度嗟的拼音是jiē 。
嗟部 首 :口笔 画 :12基本释义 :1.叹息;感叹:~叹。
2.文言叹词:~乎。
相关组词:咄嗟嗟叹嗟虖钦嗟嗟乎嘻嗟悯嗟
扩展资料1、猗嗟拼音:[yī jiē]解释:叹词。
表示赞叹。
《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毛传:“猗嗟,叹辞。
”2、嗟仰拼音:[jiē yǎng]解释:赞叹景仰。
3、矜嗟拼音:[jīn jiē]解释:怜悯叹息。
4、钦嗟拼音:[qīn jiē]解释:钦敬叹服。
5、嗟乎拼音:[jiē hū]解释: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
表示感叹。
A菩提本无树290何嗟及读hé jiē jí,详细字义
◎ 嗟 jiē
(1) (形声。
从口,差声。
本义:叹词。
表示忧感)
(2) 感叹声 [alas]
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 韩愈《师说》
嗟乎!…非此之由乎。
——清· 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清· 林觉民《与妻书》(3) 表示呼唤 [hello]
在大明湖开飞机的百香果嗟 jiē嗟是一个汉字,最初一般为叹词,意思是表示忧感。
后一般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匿名用户嗟 [jiē]:嗟是一个汉字,最初一般为叹词,意思是表示忧感。
后一般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小耳朵爱聊车拼音:jiē,juējiē,声母j,韵母ie,音调阴平。
juē,声母j,韵母ue,音调阴平。
基本信息:部首:口,总笔画:12,部首外:1098五笔:kuga,86五笔:kuda,郑码:jubi统一码:55DF,仓颉:rthm基本解释:文言叹词:嗟乎,嗟叹,嗟来之食。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嗟叹[jiē tàn]叹息。
2、咄嗟[duō jiē]吆喝。
3、嗟乎[jiē hū]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
表示感叹。
4、嗟夫[jiē fū]犹嗟乎。
5、嗟吁[jiē yù]伤感长叹。
唯落年華空飄零嗟 jiē嗟是一个汉字,最初一般为叹词,意思是表示忧感。
后一般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匿名用户嗟jiē,“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我是大角度嗟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jiē ,基本释义是:一、叹息;感叹:~叹。
1、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 韩愈《师说》二、文言叹词:~乎。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表示呼唤。
嗟,我士,听无哗。
——《书·秦誓》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叹嗟于嗟吁嗟嗟乎一、叹嗟[tàn jiē]嗟叹,叹息。
南朝梁何逊《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
”二、于嗟[yú jiē]叹词。
表示赞叹。
《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于嗟,叹辞。
”三、吁嗟[yù jiē]叹词。
表示忧伤或有所感。
《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
”四、嗟乎[jiē hū]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
表示感叹。
用户3425713444623869嗟闽南语含jia,这是古音,古文诗词应念jia(同假音),现代汉语才念jie
用户3935882319238628“酒醒却咨嗟”一句中“嗟”字读音是:jiē。
嗟是一个汉字,最初一般为叹词,意思是表示忧感。
后一般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书·秦誓》、《宋史·王质传》等。
具体释义如下:1、 (形声。
从口,差声。
本义:叹词。
表示忧感)2、感叹声 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韩愈《师说》 嗟乎!…非此之由乎。
--清·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清·林觉民《与妻书》3、又如:嗟乎(嗟呼。
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4、 表示呼唤 嗟,我士,听无哗。
--《书·秦誓》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星宇琦jie第一声,古文语气词
我的家乡我说了算嗟读 [jiē]叹词:(1) (形声。
从口,差声。
本义:叹词。
表示忧感)(2) 感叹声 [alas]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韩愈《师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清·刘开《问说》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清·林觉民《与妻书》(3) 又如:嗟乎(嗟呼。
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4) 表示呼唤[hello]嗟,我士,听无哗。
——《书·秦誓》(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1) 叹息 [sigh;heave a sigh]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3) 赞叹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见其所为文,嗟赏之。
——《宋史·王质传》(4)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之那年青春正好”嗟“的读音是:(jiē)
牦牛蛮牛嗟读 [jiē]叹词:(1) (形声。
从口,差声。
本义:叹词。
表示忧感)(2) 感叹声 [alas]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韩愈《师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清·刘开《问说》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清·林觉民《与妻书》(3) 又如:嗟乎(嗟呼。
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4) 表示呼唤[hello]嗟,我士,听无哗。
——《书·秦誓》(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1) 叹息 [sigh;heave a sigh]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3) 赞叹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见其所为文,嗟赏之。
——《宋史·王质传》(4)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阿罗拉老师嗟读 [jiē]叹词:(1) (形声。
从口,差声。
本义:叹词。
表示忧感)(2) 感叹声 [alas]嗟叹使心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韩愈《师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清·刘开《问说》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清·林觉民《与妻书》(3) 又如:嗟乎(嗟呼。
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4) 表示呼唤[hello]嗟,我士,听无哗。
——《书·秦誓》(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1) 叹息 [sigh;heave a sigh]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3) 赞叹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见其所为文,嗟赏之。
——《宋史·王质传》(4)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2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697718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嗟怎么读嗟来之食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嗟怎么读嗟来之食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